韋萍 韋方智
摘 要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必要前提。介紹了廣西柳州市柳江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現狀,并分析制約發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以產業興旺為中心、立足柳江優勢、著力破解瓶頸、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重點發展農業現代化,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及具有柳江區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關鍵詞 “三農”工作;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廣西柳州市柳江區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5.051
“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鄉村振興則是破解“三農”問題的總抓手,而農村現代化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步。鄉村振興,其實質是“三農”的振興;搞好鄉村振興,就是搞好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因此實現鄉村振興則必須立足于農業農村現代化[1]。本文結合廣西柳州市柳江區實際,探討實現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的途徑。
1 ?現狀
柳江區位于廣西中部,柳州市西南面,與柳州市同江同城,是聞名中外的“柳江人”古人類文化遺址所在地。2016年3月,國務院批復柳江縣撤縣設區;2017年1月6日,柳江區正式掛牌成立。柳江區現轄8個鎮118個村(社區),區域面積1 773 km2,總人口50.38萬人。近年來,柳江區緊密結合實際,堅持科學發展,使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邁進,種植養殖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產生到逐步發展壯大,耕種收綜合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初步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和區域化布局的現代農業新格局。
1.1 ?規模化、產業化進展較快
“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有力地助推了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目前,柳江區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4個,在工商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712家,登記注冊的家庭農場93家。2020年,柳江區糧食種植面積2.07萬hm2,產量10.32萬t;蔬菜種植面積3.13萬hm2,產量92萬t;水果種植面積1.08萬hm2,產量17.03萬t;出欄生豬28.59萬頭,肉類產量3.05萬t[2]。
1.2 ?區域化布局初步形成
柳江區建成了以百朋鎮為代表的雙季蓮藕生產基地,以三都鎮為代表的香蔥(蔥花、蒜苗、芫荽)生產基地,以成團鎮為代表的雙季葡萄生產基地,以里高鎮為代表的青花梨生產基地,以百朋鎮、里高鎮為代表的螺螄生產基地等,初步形成了“一鎮一業、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發展新格局。
1.3 ?品牌創建初顯成效
柳江區培育了“百朋蓮藕”“魯比葡萄”“三都香蔥”“成團大米”“鎮西土雞”等品牌,獲得“三品一標”認證的農產品共20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7個、綠色農產品1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農產品2個(魯比葡萄、柳江蓮藕)。
1.4 ?科技示范引領較好發揮
近年來,柳江區積極創建現代農業示范區,2020年申報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2個、縣級示范區4個、鄉級示范園10個和村級示范點37個。2020年,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因疫情原因暫未驗收,柳江區通過驗收的有縣級示范區1個、鄉級示范園10個、村級示范點37個,現代農業示范區完成產值超億元。
2 制約因素
柳江區地理位置優越,但受自然、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影響,農業科技應用水平不充分,農業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農業發展質量效益還比較低,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向縱深層次發展,農業與經濟社會發展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2.1 規模化程度不夠高
由于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問題,土地經營還停留在聯產承包責任制基礎上的“分包”層次上[3],這種分散種植的格局和分散的農戶利益與規模化生產存在著嚴重的沖突,農業龍頭企業想要的土地遲遲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的規模化發展。
2.2 產業化整體水平低
1)小農經濟思想根深蒂固,沒有對農業進行橫向、縱向及深度的擴展,觀光農業、綠色農業等發展滯后,土地經營權的平均分配制度和生產要素市場化機制的缺乏,經營規模長期凝固化,農業生產中大多為家庭式農戶分散的小規模經營為主[4]。2)農村居民的市場意識較差,參與市場的積極性不高。3)缺乏大型農業企業支撐,缺少名牌優勢產品群,適應市場調節及抗御市場風險能力不足,農業產業化水平難于提高。
2.3 市場運營機制不健全
1)農民分散、細小的生產經營方式限制了產品的交易方式,農產品市場通常以無組織分散狀態進入市場的攤位式交易為主,在市場中處于被動地位,缺乏市場競爭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難以抗衡社會上各種利益集團對農民權益的影響。2)市場建設和市場運行中的部門分割、地區封鎖、行業壟斷等情況比較嚴重,市場秩序尚不規范,摻雜使假、欺行霸市、虛假廣告時有發生,干擾了市場的公平競爭。3)在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調節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中介組織及農民之間關系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市場監督管理存在政出多門的情況,缺乏應有的權威性和統一性。
2.4 農業企業融資難
農業是天生的弱勢產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多以小型企業、農業大戶、家庭農場或專業合作社的形式進行生產,粗放型傳統農業向集約型現代農業轉型發展急需大量的資本投入。然而,發展農業投入大、生產周期長、受自然災害影響大、收益率不穩定及回報率較低,以及商業銀行信貸成本高、風險大及擔保機構實力弱等因素,導致商業銀行對農業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不高,制約了農業企業獲取貸款的機會。許多農業生產項目往往因資金不到位而無法實施,融資難是目前困擾農業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5]。
3 建議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改革是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和促進農民增收的基本途徑。按照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以現代農業的理念引領農業,以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以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在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前提下,緊密結合柳江區實際情況,“以產業興旺為中心、立足柳江優勢、著力破解瓶頸、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發展農業現代化,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及具有柳江區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使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3.1 以產業興旺為中心
緊緊圍繞“產業興旺”這個中心,將發展現代農業作為黨委、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運用現代經營理念、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方法,推進柳江區農業現代化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目標,為鄉村振興夯實基礎。
3.2 立足柳江優勢
3.2.1 資源優勢
柳江區耕地面積為8.66萬hm2,水域面積為0.76萬hm2,林地面積為12.24萬hm2,森林覆蓋率44.6%,加之柳江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無霜凍時間長,具有發展農業現代化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
3.2.2 區位優勢
柳江區位于廣西中部,柳州市西南面,與柳州市同江同城,呈元寶型托住柳州市區。湘桂、黔桂、枝柳鐵路和322、209國道貫穿縣境,柳州市普客和貨運列車停靠柳江區;桂柳、南柳、宜柳、柳武和柳州市北環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柳州白蓮機場坐落于柳江區新興工業園旁邊,距縣城僅7 km;西江水系通過境內,2 000 t級貨船可直達廣州市和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柳江區所有行政村通村道路已實現水泥硬化,交通、陸運、水運、航運及鐵運十分便利。優越的區位、便利的交通為柳江區發展農業現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3 著力破解瓶頸
3.3.1 著力破解土地流轉瓶頸
現代農業的前提是規模農業,規模農業的前提是土地流轉,因此鼓勵農戶依法自愿有償流轉承包地,實現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近年來的實踐,柳江區土地經營權流轉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農民思想觀念不夠先進、支撐保護體系不夠健全、流轉服務不夠到位等不利因素,因此需從以下方面扎實抓好土地流轉工作。1)抓好宣傳發動,提高人們對土地流轉的認識,引導人們積極配合開展土地流轉工作。2)把握原則,在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工作機制,并進行規范管理,通過培育主體推進土地流轉規模。
3.3.2 著力破解資金制約瓶頸
融資難是目前困擾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要破解資金制約瓶頸,必須結合實際,重點圍繞使農業發展有資金,創新建立“多元化、低成本”的惠農融資體系,不斷優化“三農”融資體系,在穩步發展銀行信貸融資的基礎上,推動多種途徑的直接融資,建立起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競爭適度及風險可控的現代農業農村金融體系,為現代農業營造良好的融資平臺,不斷降低涉農企業融資成本,提升農業發展能級。
3.3.3 著力破解市場運作瓶頸
1)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著力發展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業優勢產業。2)引入“市場型”發展模式,立足市場、觀察市場、研究市場和分析市場,注重市場運作,提高駕馭市場和規避風險的能力。3)圍繞市場需求,積極參加現代農業展示交易會等各類農產品展示會、推介會,進行農產品的整合營銷,加強與批發市場、食品加工企業和大中型超市的對接,發展訂單農業,促進銷售前移、產銷銜接、加快農產品流通。4)建立市場供求信息平臺,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媒介,捕捉信息、掌握信息,隨時了解市場動向,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農業生產。
3.4 ?加快推進農業發展
3.4.1 整合資源,調整優化結構,加快推進農業規模化
農業規模化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的重要途徑,規模化是實現產業化的前提,要做好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構建具有柳江區特色的高效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3.4.2 培強龍頭,提升生產能力,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
1)做強龍頭。狠抓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著力培育一批關聯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強、規模集約水平高及輻射帶動面廣的農業龍頭企業。2)調優基地。切實抓好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帶動區域主導產業基地發展,引導鎮、村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和主導產品,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路子。3)創響品牌。以柳江區已確立的“百朋蓮藕”“魯比葡萄”“三都香蔥”“成團大米”“鎮西土雞”“里高青花梨”“享美稻富硒米”等多個優質農產品品牌為重點發展對象,精心篩選優良品種,奠定品牌的質量基礎,精選特色產品進行重點培育。
3.4.3 完善體系,堅持綠色發展,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
1)牢固樹立標準就是市場、標準就是效益、標準就是競爭力的理念,建立和完善農業標準化支撐體系、無公害和綠色農產品標準體系、農產品安全檢驗監測體系、農產品質量標準化示范體系和農產品品牌體系。2)在農業產品品牌創建的基礎上,以發展“三品”為重點,傾力打造具有柳江區特色的名特優農業品牌,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3)因地制宜地創建一批生態、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大力生產無公害、綠色、富硒及有機農產品,提升農產品質量效益。
3.4.4 ?拓寬渠道,抓好產銷對接,加快推進農業市場化
1)努力適應市場需求,改變只顧生產、不問市場的思想傾向,要為賣而產、為賺而賣。2)培育流通主體,重點培育帶動面廣,帶動能力強的流通企業,注重發揮“雙帶”作用,支持農產品流通大戶、農村致富能手和農民經紀人參與市場流通,形成多元化發展格局。3)創新農產品市場營銷及服務模式,著力發展產銷直掛、連鎖經營,全力支持農村電子商務、農商直供、社區支農、會員配送及個性化定制等新型市場營銷模式,實現線上線下聯動。
4 結語
振興的鄉村,是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及生態建設協調推進的鄉村,是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且系統性的工程。柳江區要立足產業優勢,調優農業產品結構、調好農業生產方式、調順農業產業體系,夯實基礎,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為鄉村振興,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梁奎.鄉村振興戰略: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J].吉林農業,2019(15):23-24.
[2] 柳江區統計局.2020年柳江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1-06-22)[2021-12-20].http://www.liujiang.gov.cn/sjzt/sjfb2/tjgb/ 202106/t20210622_2818627.shtml.
[3] 李建忠.農村集體土地資源經濟權益流轉制約因素及突破路徑[J].低碳世界,2021,11(10):169-170.
[4] 肖順武.實現農業產業化的法律對策研究[J].經濟法論壇,2011(8):253-258.
[5] 劉一笑.廣西財政支農支出效率及影響因素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1.
(責任編輯:劉寧寧 ?盛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