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4月15日文章,原題: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今年,澳大利亞可以在對華關系、亞洲關系方面做得更好 澳大利亞正在經歷一個重要年份。今年不僅是關鍵的選舉年,也是澳中建交50周年。今年還是時任總理吉拉德政府發布具有重大意義的《亞洲世紀中的澳大利亞》白皮書十周年。當時,該白皮書被視為頗具開拓性,并被認為是一項計劃藍圖,澳大利亞將根據該藍圖成為亞洲變革性經濟增長的一部分。
這曾四處引發興奮。澳駐北京大使館開設了專門介紹該白皮書的網頁,許多智庫紛紛聚焦解讀相關內容。這份白皮書支持澳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各鄰國增加往來,并強調與這些國家加強關系所帶來的經濟和文化收益。白皮書認為;澳不但要在經濟上變得更有錢,還應該在文化上變得更加富有,因此建議澳各類學校教授更多的亞洲語言以幫助促進文化理解。
遺憾的是,這個白皮書的建議沒有在澳付諸實施。相反,澳中小學校和大學教授的亞洲語言種類越來越少。澳大利亞亞洲研究協會的研究顯示,一些澳大利亞人認為像中國普通話這樣的語言“太無關緊要”。
中國在地區的日益自信和澳官員的反華言論,助長了對亞洲人的歧視。有時,中國普通話中的“你好”等問候語竟被用來在大街上質問亞洲人或華人。亞裔澳大利亞人已感到自己越來越被迫遠離中國。
總的來說,如今的澳大利亞并沒有實現上述白皮書提出的成為亞洲世紀一部分的愿景一一除非把澳中之間高達2500億澳元的雙邊貿易關系當作成功的標志。隨著新一屆澳政府即將上臺執政,現在正是嘗試扭轉局面的大好時機。在觀察人士看來,當中國新任駐澳大使肖千今年1月抵達堪培拉時,他在過去七年來中澳雙邊關系動蕩的背景下發表了一次“積極”的講話。
新的澳政府須通過對亞太地區的真正興趣來平衡堪培拉對英美的迷戀,而非從一種地緣政治或安全視角來看待與該地區的關系?!ㄗ髡逽u Lin Tan 崔曉冬譯)
環球時報202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