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喬 張衍澤 肖 伊 趙凡瑩 閆永釔 陳秋曈 李 峰
1.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腦病科,北京 100029;2.北京中醫藥大學基建處,北京 100029;3.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護國寺中醫醫院針灸科,北京 100025;4.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內科,北京 100029;5.西安市中醫醫院皮膚科,陜西西安 710001;6.貴州師范大學校醫院,貴州貴陽 550001;7.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北京 100029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帶來歷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國家衛生事業的發展對中醫藥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1-2],唯有通過不斷的探索及引入新觀念、新模式、新機制及新方法,才能找出適合中醫藥人才培養的新模式[3]。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指出:“要優化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教育結構”“利用信息技術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育模式”[4]。結合信息技術發展中醫藥教學,是對創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對中醫藥教學體系的完善,更是加強中醫藥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途徑。筆者制作了一款手機游戲“名老中醫之路”,上架來獲得近萬點擊、千余收藏。本文以此為例,簡略介紹游戲與教育相結合的研究背景,并探討游戲-教育交互模式的內涵及其結合中醫藥教育的適配性及構建路徑。
對于將游戲應用于教育的研究,國外自20 世紀末就已開始,而國內相關研究的起步則晚于國外,真正被關注是進入21 世紀之后。隨著智能手機、虛擬現實、裸眼3D 等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游戲教育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5]。目前,雖然游戲教育的應用范圍仍以低齡兒童教育為主,但對高等學校教育領域的探索與研究也在逐步加深,應用于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課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城市管理教學等方面[6-8]。
在醫藥教育學領域,馬海鈺等[9]設計了一款醫學教育角色扮演游戲(role-playing game,RPG)“病毒來襲”,可以調動參與者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果,同時也為非醫學專業人員科普醫學基礎知識,緩解醫護矛盾。羅文平[10]對游戲用戶進行調查后制作了RPG,并檢驗該游戲在護患溝通教學中的應用,發現其對提高護患溝通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與教學質量均有效果。王璐宇等[11]研發卡牌類中醫藥手機游戲“百草大師”,將中醫藥文化中的各種文化元素融入游戲中,讓玩家能夠領略到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van Gaalen 等[12]對衛生專業教育游戲化做了系統綜述,發現游戲化可以提高人們的學習效果、滿意率,產生積極變化。
新時代背景下大數據、線上醫療、人工智能、VR技術等信息化技術發展迅猛,融入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各行各業的傳統業態均有迭代需求,中醫藥教育也不能例外。將信息化與中醫藥高等教育相融合,尋求科技融合、課堂創新,是培養具有新時代特色的中醫藥人才的必經之路。
游戲-教育交互模式強調游戲教育的交互性,與游戲教育的概念相比,更加注重四層內涵:一是游戲與教育的交互性;二是游戲者與學習者的交互性。本模式中包含兩個主體與兩種身份,即以游戲為主體的游戲者和以教育為主體的學習者,游戲-教育二者產生交互的意義就在于使兩個身份產生交匯與融合,將游戲作為學習者與知識之間的媒介,使知識表達的過程更加靈活,從而擺脫傳統的灌輸教育模式,達到對參與者來說,既是游戲者、又是學習者,既能產生愉悅、又能獲得知識的目的。第三層內涵指參與者同設計者之間的交互,游戲后臺數據能夠即時、準確、全面體現出參與者游戲時的狀態,便于設計者通過反饋評估參與者的游戲/學習狀態。最后一層內涵指的是游戲本身的交互式設計,即以游戲者為中心使游戲和游戲者之間建立一種關系,達到為游戲者帶來角色交互、情感交互、情境交互等相關體驗的目的。
中醫藥學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產物,具有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的雙重特點[13],其理論復雜、綜合性強、應用性強、注重人文社會科學。現代醫學教育以講授法為主,存在對學生積極性調動較弱、理論與臨床實際脫離、傳授信息效率低下等弊端[14]。針對這一問題,日前已有措施對課程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改變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采用多元綜合教學方法,其中包括角色扮演、虛擬仿真等高度適配游戲教學的內容[15]。通過營造虛擬現實,可以突破原有言語教授的局限性,又可以與其他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慕課、案例等多元教學方式相結合,使中醫藥教學更有針對性、生動性、實用性,全面提升教學效果[16]。具體而言,中醫藥學的學科特點與游戲-教育交互模式適配性較強,有如下交互點:
學習者往往會自我代入游戲角色,以游戲角色的視角來繼續游戲,其對游戲內容的理解,往往和游戲角色的設定密切相關,這就是社會角色理論在游戲中的體現。該理論是美國社會學家塔爾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用于解釋醫患關系提出的,對于醫患關系的研究意義深遠,路瑾[17]根據該理論對醫患關系進行分析與研究,得出了7 個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路徑。在游戲-教育交互模式中,參與者將與游戲角色一同參與醫療事件并模擬醫患溝通,對雙方社會角色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與體悟,促使參與者思索醫患關系。
沉浸理論指的是當人們在進行某些活動時會完全投入情境當中,集中注意力、過濾掉所有不相關的知覺,進入一種沉浸狀態,隨著計算機、手機等移動設備的興起,沉浸理論逐漸延伸至人機互動[18]。游戲既是投入環境與又是互動主體,朱曉菁[19]研究了基于沉浸理論的網絡游戲關卡設計,發現場景、事件和謎題是設計關卡的3 個要素。謎題可對應中醫藥學科知識點,將知識點作為謎題融入游戲關卡,可以誘導玩家產生沉浸體驗,較傳統的知識點學習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加強學習效率。
在游戲中,劇情設計往往圍繞醫學案例展開,這為敘事醫學教育提供了土壤。敘事醫學教育則是以培養具有敘事能力的臨床醫護工作者為目的的教學過程,研究表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敘事醫學教育干預可以有效提高臨床醫學學生的共情能力與學業成績[20]。其中,精細閱讀是構成敘事醫學教育的重要部分,指的是醫生傾聽、解釋、回應故事的能力,又稱為敘事情境理解力。游戲本身具有藝術性,利用游戲劇情承載醫學案例后,便賦予了游戲文學作品的屬性,參與者依據游戲劇情進行閱讀、思考、選擇、體會的過程,基本可等同于精細閱讀對故事進行構建、講述、理解的過程,起到敘事醫學教育效果,有利于提高參與者作為醫生的溝通能力和共情能力。
RPG 指玩家扮演某個角色在虛擬世界中活動并通過一定游戲規則完成特定劇情。該類型是最具交互性的一類游戲,可將玩家融入游戲世界中,使玩家更多關注于主角成長經歷等與現實接近的人文問題[21]。在RPG 中結合科學教育,可以利用RPG 互動性高、參與性強的特點,增加教育過程對學習者(玩家)的刺激性,促進學習者(玩家)對學科相應知識的了解、思考與探索,提高學習者(玩家)的主觀能動性及自我效能感,最終實現娛樂性和教育性的統一[5]。將RPG 引入醫學教育可以使多種學科知識和游戲場景有機結合,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9]。
“名老中醫之路”受眾為中醫藥專業學生及中醫愛好者,目標是使游戲者以第二人稱的角度體會成長為名中醫的歷程,激發學生或群眾的興趣,以期起到宣傳中醫藥知識、弘揚中醫藥文化、促進中醫藥傳播、豐富中醫藥教學的作用。這一定位與目標與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做出的“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改革院校和師承教育”“促進科技創新和開放交流”等指令不謀而合,有利于中醫藥文化的改革與發展。
為了實現娛樂性與教育性的平衡與統一,在游戲設計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4.3.1 為學習者提供參與游戲的動機 動機是首要設計原則,應當發生在產生交互的第一步,是交互產生的基礎,根據Tuzun12 類教育游戲動機理論[22],游戲動機有個性展現、社會關系、玩耍、學習、成就、獎勵、沉浸的情境、幻想、獨特性、創造性、好奇、控制和主人翁感。“名老中醫之路”涵蓋其中9 類,玩耍與學習是其基本特點;在此基礎上對主角設定了6 個屬性,如“知識”“醫術”等,屬性點隨劇情進展而加減,并影響后續劇情結局,完成在成就、獎勵二類的設計;游戲場景從現實世界高校、門診部延伸而來,保證了情境的真實性和可沉浸性;游戲名稱化用自中醫學子入門必讀中醫經典叢書《名老中醫之路》,以激發學習者的好奇心與主人翁感;總體設計兼具幻想、獨特性與創造性。
4.3.2 關注學習者初始水平差異性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包括基于原始經驗產生根據原始經驗轉化兩部分[23],因此對學習者原始經驗、即初始水平的評估與區分是使游戲-教育與個體順利交互的保障,在設計中,則具體體現為關卡題目的難易程度和劇情設計的循序漸進。前者而言,“名老中醫之路”根據面向人群不同及學習者水平不同,分為簡單、困難兩大模式,注重初始水平差異性。后者而言,“名老中醫之路”的劇情共有三段,分別為“躊躇滿志入杏林”“初出茅廬試牛刀”“懸壺厚德濟蒼生”對應高校就讀、門診跟師、醫院實習三段學習道路,層層遞進,考慮游戲中經驗轉化的機動性與連續性。
4.3.3 設置豐富的游戲/教學模式 游戲/教學模式是通過游戲對學習者施行教育的載體。上海中醫藥大學青少年中醫藥實踐工作站經過5 年的建設實踐,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中醫藥科普教育模式,包括講解部分中醫學基本理論,設計互動實驗,模擬診室、中藥房等[24]。“名老中醫之路”的游戲/教學模式與此有異曲同工之處,游戲開篇采用回合制語言戰斗模式;涉及基本理論的部分采用文字選擇模式,這也是本游戲的基本模式;診所病例采用解謎搜尋模式;常見草藥辨析采用界面尋圖模式;藥房飲片辨識采用“找不同”模式;醫院科室的場景間切換采用地圖升級模式……,多種游戲模式使玩法豐富多樣,極大地增強了游戲、學習的趣味性、可操作性,提升參與者對游戲/學習過程的黏性與興趣。
4.3.4 涵蓋中醫藥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中醫藥教育旨在培養出注重中醫經典與傳承、以中醫辨證思維為核心的綜合臨床思維能力、具備科學研究潛質、批判性思維與開拓創新精神的人才[25],這也是游戲教育的應有目標。“名老中醫之路”以達成完美結局“名老中醫”作為主線,著重臨床思維的培養;此外,穿插不同支線劇情,涉及中醫經典、草藥識別、飲片辨別、科研能力訓練、行政思維培養等多個方面,劇情設計與結局覆蓋人才培養體系內容,對人才的全面培養有一定輔助意義。
結合“名老中醫之路”的整體設計,現將中醫藥游戲-教育交互模式構建路徑進行展示。見圖1。
本文以RPG“名老中醫之路”為例,展示了教育-游戲交互模式在中醫藥教學中的應用。該模式能將理論知識、醫學常識、代表性醫案等巧妙融合于游戲角色、場景、關卡、劇情與結局中,對于中醫藥專業的學生來說,能夠將教學與游戲有機地結合,寓教于樂,增加學習興趣;對于中醫愛好者及其他人群來說,能夠增加他們對中醫的興趣,起到弘揚中醫傳統文化的作用,增加中醫藥影響力。隨著5G 網絡、VR 虛擬技術等高精尖信息化科技的進一步發展與應用,教育-游戲交互模式或能更具可操作性與可推廣性,成為中醫藥教學新型模式,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