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妍 哈爾濱劍橋學院藝術學院
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眾多,勞動人民在多年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無數具有很高藝術價值、富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形式。黑龍江流域作為北方一些少數民族的發源地,流傳至今的文化形式豐富多樣,其藝術特征及審美形式鮮明突出,成為中國北方傳統文化的藝術寶庫。隨著科技的發展,手工藝的發展受到了一定影響,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含的文化深度挖掘并提取出來,應用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是新時代藝術發展的新思路,同時也能夠對黑龍江地區的非遺文化進行更好的傳承和保護。
黑龍江省地處我國的東北邊疆,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各族人民在長期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種類眾多、涵蓋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傳統工藝。這些傳統工藝凝聚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價值觀念、思想信念、聰明智慧和實踐經驗,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在黑龍江省公布的5批286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傳統工藝項目有154項,涉及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醫藥和民俗。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為了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頒布了一系列文件。在《黑龍江省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中指出,要在非遺文化中發掘和運用傳統工藝文化元素和工藝理念,加強轉化創新,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
近二十年來,非物質文化得到了國家的大力保護,也使黑龍江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獲得了新的機遇。如方正剪紙,是當地多個少數民族民間剪紙藝術與中原漢民族剪紙藝術在方正這片黑土地上相互融合、滲透的產物。方正剪紙將民間文化中的簡潔、粗獷、熱烈和親近自然融入創作中,與這塊黑土地上的江河山川融為一體,成為方正地域文化的主要精神內涵。又如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赫哲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一樣,在悠久的歷史中,經過不斷的總結和提升,留存下很多寶貴的藝術財富,魚皮鏤刻粘貼畫便是其中的一種。用魚皮剪刻成各種花紋和圖案,經染色等藝術加工后粘貼或縫貼到衣服、器物以及宗教用品上,是赫哲族的特色文化。
黑龍江地域文化是關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黑龍江以黑土地的豐腴而著稱,具有非常鮮明的文化藝術風格以及地域性文化特點。黑龍江在百年前匯聚了大量國內外的居民,促進了多民族、多文化的發展,不僅容納了外來文化,也將本土文化發揚光大,形成了包容性極強的文化。由于特殊的歷史、地理位置,黑龍江地域文化處在我國傳統文化的邊緣處,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也正是這種獨特的文化形式,促成了黑龍江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黑龍江省的物質資源十分豐富,叢林茂密,有品種多樣的動植物,豐富的資源為黑龍江地域的手工藝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如樺樹皮畫、樺樹皮手工制品、魚皮畫、魚皮服飾等。所有的民間藝術從開發到制作都蘊含了黑龍江所特有的文化內涵,能夠盡情展現黑龍江的藝術特色。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視覺傳達設計的結合,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國的經濟正在不斷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需要找到全新的發展道路,才能更好地對其進行保護與傳承。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歷史現象。視覺傳達設計遵循的原則是在歷史文化的基礎之上,對創作對象進行創新性的表達設計,同時對文化內涵進行提煉,提取出抽象的藝術語言當作視覺傳達設計元素,并通過各種設計手法進行創新及再創造,最后形成能夠表現該文化的視覺設計作品。
滿族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創造了許多優秀的藝術形式,尤其是滿族刺繡中的圖案蘊含著滿族文化,將滿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通過刺繡的形式表達出來。滿族刺繡和視覺傳達的關系非常緊密,滿族刺繡是通過顏色、圖案創造出精美的畫面效果,傳達出深刻的文化內涵;視覺傳達設計是通過圖形、顏色、文字進行作品創作。將滿族刺繡元素應用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
滿族刺繡的題材非常廣泛,主要的圖案樣式有植物紋樣和龍鳳紋樣等,大多數紋樣都具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滿族刺繡在圖案的設計上多采用對稱與均衡的表現形式,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滿族刺繡紋樣形式多樣,有單獨紋樣、單元紋樣、重復紋樣、連續紋樣等。這些紋樣雖然種類繁多,但整體性都很強,都可以作為獨立的作品呈現在人們眼前。這種傳統紋樣的處理手法與現代視覺傳達的設計形式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進行合理的設計變形和改造,將傳統紋樣的圖形符號轉化為現代人喜歡的樣式。
當前,刺繡這種傳統工藝經常作為一種藝術元素出現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如系列海報——《我在故宮修文物》中的一幅作品就將刺繡的圖案與現代工匠的圖形組合在一起,設計出具有深刻內涵的平面廣告作品。又如當前文創產品盛行,將滿族刺繡與文化產業進行結合,根據消費者的喜好對文創產品進行再次加工設計,更容易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魚皮畫具有悠久的歷史,是赫哲族的文化藝術瑰寶,帶給我們的視覺享受是非常獨特的。傳統的魚皮畫是赫哲族人民在獨特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下所創造的藝術佳品。赫哲族的主要居住地是黑龍江地區的三江平原,即現在的依蘭縣、佳木斯市等。歷史上,赫哲族主要以捕魚為生,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赫哲族人對魚皮產生了極大的創作興趣。從早期為了生存將魚皮制作成衣服,到后期開始用魚皮制作各種生活用品和裝飾品,經過不斷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形式,一直流傳到今天。赫哲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不能通過文字記錄的方式將其文化及藝術形式流傳下來,但是赫哲族人通過魚皮創作的一件件作品,使后人認識到魚皮畫的魅力。
魚皮畫的創作過程較為煩瑣,需要經過許多道工序才能將其通過裁剪和拼貼的方式制作成一件完整的藝術品。利用魚皮的天然紋理所形成的畫面效果是獨一無二的,也正是這種天然的紋理和制作工藝使魚皮畫藝術一直流傳到今天。傳統魚皮畫的主要題材是赫哲族人生產生活的畫面或者與宗教有關的內容。現代魚皮創作則是利用其天然的紋理制作各種藝術形式的裝飾品,在保留魚皮藝術原有的民族地域特色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性的創造。黑龍江省博物館陳列了許多采用魚皮藝術創作的作品,如銅坐龍魚皮畫,尺寸為860mm×860mm×60mm,是剝制、鞣制、剪制、縫制等30多項工藝的完美結合,體現了自然之美。銅坐龍是我國的一級文物,是黑龍江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于1956年在哈爾濱市阿城區白城金上京會寧府遺址出土。將銅坐龍以魚皮畫的形式進行二次創造,不僅展現了博物館的館藏文化,同時彰顯了黑龍江省一脈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風貌。又如猛犸象化石骨架魚皮畫,尺寸為345mm×255mm×30mm,黑龍江博物館的猛犸象化石骨架為我國境內發現的第一具完整的猛犸象化石骨架,通過魚皮藝術進行二次創造,將古老的文化進行了神秘的連接,也是一種新的創作形式。
傳統魚皮畫的創作與當代視覺傳達設計有著創作觀念上的共通之處,在視覺傳達設計中采用魚皮畫特有的技巧和藝術形式能使設計更為巧妙,能夠提升視覺傳達設計內涵的豐富性。魚皮畫本身就具有濃厚的文化韻味,應用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在取得更好的視覺效果的同時,也能提升設計的文化內涵,更容易引起觀者的情感共鳴。魚皮畫藝術是赫哲族最具代表性的藝術文化,也是最有特色的視覺符號,更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象征。將民族性的文化藝術與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產品進行融合,能夠對魚皮畫藝術進行更好的傳承,也能彰顯出其獨特的魅力。
魚皮畫藝術是對民族文化進行的外在解讀,也可以通過對文化的解讀進行藝術的二次加工創造,滿足人們對文化精神的需求,還能夠在赫哲族傳統藝術和消費者之間架起隱形的橋梁,使更多的人對魚皮藝術有更深入的了解。通過魚皮畫與當代視覺傳達設計的結合,可以將魚皮畫這項非遺藝術以創新的形式繼續傳承。
在黑龍江的文化發展長河中,剪紙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古時候人們就有貼窗花的習俗,每逢年節都要剪出漂亮的圖案貼在窗戶上,現如今黑龍江許多地方還保留著這種習俗。剪紙藝術已經成為黑龍江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黑龍江剪紙藝術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方正剪紙、海倫剪紙、依安剪紙等。方正剪紙可以追溯到二百多年前,當時清朝政府允許東北地區開通,關內居民可以到關外生活,關內許多居民紛紛涌入東北地區,在東北扎根生存,方正剪紙藝術就是在這一時期開始發展并延續至今。早期的方正剪紙為外來事物,沒有本地的特色,經過漫長的歲月,方正剪紙有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與此同時,方正剪紙與東北其他的民間藝術形式進行融合,形成了粗獷、熱情、奔放、簡約的藝術風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方正剪紙與其他地區的剪紙藝術進行交流,在不失本源的同時,借鑒吸收其他藝術形式,加入了大量的現代藝術元素,以突出東北地域特色為主,形成了新的藝術形式。
方正剪紙的內容豐富多彩,大多為單色剪紙,以民俗文化、生活習慣等為主要題材。由于東北地區少數民族較多,因此也有以薩滿文化中的人物神化后的形象、圖騰、文字、動物、植物等為元素進行創作的作品,表達吉祥的寓意和對美滿生活的期盼。方正剪紙經過多年的發展,在造型上更加細膩、灑脫,非常注重畫面的豐富性和層次感,并與闖關東的精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方正剪紙中,曲線出現的次數較多,也是其剪紙藝術的主要特點之一,流線型線條產生了完美的視覺效果,給觀眾帶來一定的舒適感,也能傳遞出白山黑水的精神內涵。剪紙藝術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非常普遍,如在書籍裝幀設計中,設計者為了突破簡單的封面設計形式,常借用剪紙的手法進行書籍封面的設計,利用封面紙張的材質、顏色,將剪紙藝術進行創新性設計,既體現出剪紙藝術獨特的美感,又改善了書籍封面的視覺傳達效果。同時,在包裝設計中,精美的包裝可以傳遞產品的文化理念,體現產品的內涵。以嘉高科技為例,其是以研發草本植物護膚品為主的化妝品公司,其產品定位要求打造具有國風特點的包裝,因此在設計構思過程中,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剪紙藝術形式與包裝設計進行結合,在突出產品理念的同時,也與包裝上的龍鳳形象完美地進行融合,包裝禮盒內部采用立體的設計形式,在打開禮盒時,立體的畫面也會展開,以剪紙的形式,一層一層前后呼應(如圖1、圖2)。

圖1 包裝盒分層繪制

圖2 包裝盒打開立體效果
在漫長的發展進程中,黑龍江地區的非遺文化形成了豐富的、具有東北特色的民族藝術形式。滿族刺繡、魚皮畫、剪紙等作為黑龍江地區非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歷史的洗禮,是黑龍江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創造的藝術瑰寶。將非遺文化與視覺傳達設計進行結合,能夠借助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的手法,將非遺文化中的精神內涵和外在表現進行傳承,同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也為黑龍江地區非遺文化的保護及傳承提供了廣闊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