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宵竹
(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近些年,在我國剪紙非遺界,興起創新現代剪刻紙之風,雖然這種思想比較新穎但卻與傳統民間剪紙基因語言嚴重脫離,正是這種風靡而起的專業西洋化、去民間化等創作理念,使得剪紙藝術在傳承與創新理念上出現混亂。剪紙藝術源于民間,自然是非遺傳承的底線。因此,當代非遺傳承人要堅持自己的底線,堅守民間藝術正道,在此基礎上進行傳承與創新。隨意拋棄傳統而大刀闊斧地談創新,都是本末倒置且不可取的錯誤做法。
剪紙藝術遠于中國民間,也可稱之為平面鏤花藝術,主要采用剪、撕、刻等豐富的創作技法,呈現出精妙剔透、巧奪天工的紙感語言與疏朗有致、紋理分明的影廓線條,以獨具特色的藝術造型彰顯卓詭不倫的民間藝術式樣,通常用作裝飾物體或與其他民俗活動相配合體現節日氛圍等。追根溯源,剪紙藝術產生于民間并作用于民間,深受民眾青睞,而且剪紙種類琳瑯滿目、包羅萬象,紋樣變化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其寓意豐富多變,從而形成各地剪紙藝術花簇錦攢、爭奇斗艷的盛大局面。從基本用途來分,可將剪紙分為張貼、擺襯、底樣、印染四個種類,具體表現主要集中在社會組織、民間信仰、人生禮儀等方面,剪紙藝術形式主要通過文學記載、語言傳達等形式展現,在時代發展與社會變革中相互滲透,并在不斷影響與作用下形成盤根交錯的文化現象。同時,剪紙文化還承載著不同的地方風化習俗與濃郁的地域特色,具有實用性強、寓意深遠、裝飾性高等特征,民眾異常喜愛,在我國重大傳統節日中隨處可見剪紙的魅力身影,時至今日還在國際舞臺上大展風采。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剪紙文化,擁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與其他領域相結合后可進一步增強文化輸出力。
具體說來,剪紙文化具有如下傳承意義:①傳遞納福迎祥的樸素愿望。長久以來,剪紙文化之所以得到廣泛流傳,主要是傳遞出民眾納福迎祥的樸素愿望。在古時,由于地域的局限、文化的制約、自然災害的侵擾,民眾非常渴望最美滿幸福生活的向往。百姓的祈求非常簡單,無外乎衣食俱備、身強體健、萬事如意等樸素愿望,他們借托剪紙傳遞美好愿景;②滿足民眾精神心理需求。剪紙文化所表現出的語言不是簡單直白的平鋪直敘,而是喜歡托物寄語,將一些約定成俗的觀念化形象作為基礎,詮釋精神心理需求。比如,剪紙中的陰陽魚、魚咬蓮等在婚俗文化里面寓意子孫繁盛、碩果累累,而蝙蝠等圖案象征吉祥幸福。藝術匠人在創作時喜歡使用自然界相關聯的物象進行解釋說明,從而傳達自身愿望;③寄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剪紙藝術在我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自興起時就深受百姓喜愛,還贏得了貴族們的寵愛。在不斷的發展中,數不勝數的剪紙匠人不斷豐富剪紙藝術,因此逐漸成為我國民間藝術珍寶。剪紙藝術源于中國,自然蘊含了非常豐富的中國人文情感與歷史文化,雖然精致絕倫但價格卻非常親民,其豐富的紋路圖案寄托了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百姓將剪紙貼在室內,即便陋室也平添了一絲喜慶吉祥的美,因此在很多重要節日中會頻繁出現。
剪紙文化傳承的文化價值具體如下:
1.認知價值
我國古老的剪紙藝術可追溯于漢至南北朝,明清時代為其高峰,時至今日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我們在歷代保存的剪紙藝術品中,可以詳細探究中國人民的生活發展變化、文明遞進,還可以看到歷代民眾的審美迭變。在民俗活動中,剪紙藝術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按照古人說法,春節講究“門窗貼紅紙葫蘆,逢節過歲收瘟疫”,而且在喜事、重要的歡慶節日以及一些拜祖等活動中也能隨處見到剪紙。由此可見,剪紙藝術不僅將人們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體現得淋漓盡致,還能精準反映民眾的愛憎喜厭,更體現出人們對幸福生活與美好愿景的追求。很多精妙的剪紙圖案令人駐足贊嘆、流連忘返,先民們將希翼與藝術文化相融合,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審美情緒與做人準則。因此,剪紙文化既是探究我國歷代民眾精神風貌的主要實物依據,又使我們對人類社會發展進行充分了解的關鍵。
2.美學價值
意象美。剪紙文化追求虛實相生、情景交融的優美境界,極富東方神韻與藝術氣息,匠人們會依據自己的理解運用獨特創作方法細心描繪獨特神韻的意境。比如,石榴多籽等剪紙作品,就用了“籽”同“子”的諧音寓意,詮釋人們傳宗接代、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剪紙作品中體現的美好意象,就是在形之基礎上塑造神韻,與中國傳統美學的意境美相融相通;構圖美。剪紙匠人對減紙構圖的完整性與飽滿性非常講究,其質補心理與審美觀念以“全”為美。保留下來的很多剪紙精品,都能讓我們看到完整和諧的韻味。在實際創作中,匠人們會發揮自己的豐富想象對剪紙空白處著力填補,以此顯示飽滿狀態。比如,在塑造人物時,會盡力呈現人的四肢與全身,而且會靈活使用比較流暢穩健的線條凸顯人物形象的大氣完整。在塑造花草時,會細致剪刻出根莖,花的姿態生動形象,既象征生命力的強大也表現了人們的傳統觀念。很多剪紙作品,都能看到匠人們對物象之間形體結構關系的巧妙利用,在特定外框與固定空間中,對剪紙形象進行不斷變化,這種構圖模式讓我們看到相互制約中的相互依存,而且在平面空間中匠人們還擅長運用獨特超常性達到完整豐滿的視覺效果。
非儀視角下的剪紙文化傳承,不是簡單想當然的創作,而是通過全面系統地整理、真實無誤地展現、原汁原味地繼承,即“守正”。何為守正,就是要立足整體性進行有效傳承,因此守正才是傳承的首個重要任務。剪紙傳承需要怎么傳?怎么守?不僅需要老一輩的剪紙大師將多年積累的手藝與經驗手把手傳授給徒弟和學生,還要積極宣傳并將剪紙藝術中蘊藏的精神積極傳承下去,將歷代流傳下來的技藝技法與豐富多變的圖樣汁醇味正地完整復原,保留最正宗最純粹的味道。
例如,位于我國東南海邊潮汕地區的剪紙藝術,既有飽滿生動的造型又有嚴謹規整的結構,刀法非常細膩精巧極具南國風味。羅瑞瑜的剪紙公雞,巧奪天工且惟妙惟肖,使用獨創暗刀法細膩勾勒的雞冠,給人一種猶如浮雕般的栩栩如生的立體感。潮州地區的楊雪友,剪紙技術異常精湛,他運用匠心獨到的鋸齒狀刀法,即用特小的剪刀進行切絲,在剪刻公雞、丹鳳時,他的手上下翻轉如同變魔術般為我們呈現出精細技藝,其羽毛紋理清晰分明。還有創造出雙面一樣花技法的李木林,在實踐中對各種剪紙技法觀察得細致入微,并通過細心比較融和不同地方的特色之處,運刀上剛健有力、豪放簡練,其創作的作品博采眾長,構思巧妙,不僅注重物象傳神還非常善于運用黑白疏密等裝飾藝術手法對畫面進行巧妙組織,其作品總給人一種不拘一格、耳目一新的感覺,所塑造的物態形象優美且富有情趣,神來之作比比皆是,還頻繁受到我國關山月等藝術大師的高度贊揚。這些資深剪紙傳承人所創造的技法中,有令人欽佩的匠心智慧與敬業精神,這些都是當下剪紙文化在傳承中不能丟棄的靈魂與生命。
非遺視角下的剪紙文化,既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符碼,在發展中要緊跟時代性進行穩步創新。例如,藝術家在進行創作時,需要進行集中搜集與合理取舍,才能將表達生活感受與民眾審美訴求的主題元素提煉出,這些作品既折射出了藝人的生活環境與時代風情,又反映了一定時期的社會生活。因此,可多多鼓勵藝術家們在種類繁多的作品中體現生活現象或生活事件,比如,前幾年比較風靡的《老鼠娶親》、《清明上河圖》等剪紙作品深受民眾喜愛,或寓意吉祥或對應喜慶節日,題材融合傳統并對大眾社會生活不斷豐富,從根本上喚起了大眾的精神需求。
當然,匠人們也可深入社會對全新題材進行深入探索,創作環保題材、孝親題材、文明婚喪題材等作品,引導當代年輕人的傳統孝道與文明作風。藝術匠人也可結合年輕一代的喜歡創作惟妙惟肖的游戲人物題材及個性化剪影等,結合社會多層次發展需求進行獨特創新,并從文化記憶與價值引領方面彰顯民族精神傳承。在剪紙文化中,最重要的技法為構圖、用色、刀法等,也可以立足主要技法進行不斷創新。例如,在保持傳統基礎上積極努力探索多層多色,促使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與表現手法更加豐富,不斷拓寬藝術創作者的內心思想表達,吸引更多民眾的接受與喜愛。在陽刻、陰刻基本刀法或剪法上靈活變換,不斷提升混合技法并創作出線條感更強、風格多變的作品。
新時代,剪紙文化的生態環境也在不斷變遷,傳統節日禮俗活動越來越少,重要的民俗社會生活事項隨之淡化。在此情形下,剪紙文化的生存空間愈加狹小,傳統藝人大幅度縮減,因此藝術傳承到了舉步維艱的程度。綜上,剪紙藝術要突破困境,將社會基礎作為重要依存空間并進行不斷拓展,同時從民眾生活切實需求入手,從非遺視角探究具體可行的方法措施。
其一,國家與相關政府部門要給予剪紙文化充分肯定,為弘揚傳承剪紙藝術提供政策支持并給予專項資金扶持,為堅持傳承奠定充足資金保障;其二,在民眾中多加宣傳,讓更多人了解剪紙文化的重要性。同時,借助政府與民間等多方面力量,在重要民俗節日舉辦豐富多姿的剪紙展覽,在高校等重要教育機構舉辦學術交流活動。通過深入調研與廣泛收集開設民間剪紙藝術博物館,還可以與時俱進組建數字化藝術剪紙紋樣的題材數據庫,鼓勵更多民間藝人積極參加異彩紛呈的剪紙比賽等,不斷拓展剪紙藝術創造的廣闊生存空間。
近幾年,一旦涉及到非遺文化時就會頻繁提到活態傳承。活態傳承,即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成發展的環境中進行有力保護與有效傳承,也是在實際生產生活中民眾進行傳承的主要方式,采用這種方式能達到保護非遺的目的。剪紙藝術的傳承,既要注重其生產制作技藝,又要注重活態傳承。與自然遺產等不同,物質性與人的主體作用是非遺視角下強調的重點。對于剪紙文化而言,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藝人就是傳承主體而剪紙技藝就是核心所在。因此,將剪紙匠人與精湛的剪紙技藝作為活態傳承的重心,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新媒介促使剪紙藝術的數字化與影像化,或者在公共文化服務平臺上打造獨具特色的傳統剪紙技藝工作坊等,用姿態各異的剪紙作品吸引人駐足觀賞并讓其深刻感悟剪紙的高超技藝,從內心對藝術匠人的創作之美與智慧進行由衷贊嘆,激發更多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國剪紙文化本來就源于民間傳統,若想在新時代中創新傳承,就要對其進行努力保護,這也是維護我國民族文化特質的重要部分。例如,在發展中我們可以積極利用新時代文化理念,讓剪紙藝術植根肥沃厚土,不斷提煉剪紙藝術精髓,在民眾中廣泛宣傳并在基礎教育中有條不紊地開展,使得剪紙文化在時代發展中永遠保留獨特魅力。在推動剪紙文化發展時,不能將重點集中在對減紙歷史的研究與特色作品的保護層面,要對整個剪紙藝術的生命給予充分關注。比如,培養心靈手巧的得力傳承人,運用比較現代化的科學方法對從古至今的經典剪紙技法進行整理,與現代藝術理論相結合走市場化路線,構建適用于減紙文化發展的模式充分挖掘其內在價值。此外,還可從商業與文化結合角度出發,在剪紙設計創新中融入現代品質與生活情趣,重視剪紙文化與其他文化品牌的密切合作,將剪紙藝術凝煉成具有顯著特色的文化符號,進入大眾生活創造出更多豐富有趣的剪紙作品。
綜上,剪紙文化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既承載著我國不同地域的特色民俗文化,還有非常厚重的歷史淵源。剪紙藝術讓我們看到了民眾對美學的無限追求,在一張平面紙上,精巧細膩的鏤空、清晰明朗的紋路等,都讓我們看到了其對歷史的傳承。因此,在新時代發展中,我們可立足守正基礎進行文化傳承,緊跟時代步代進行題材創新,拓展生存空間著力活態傳承,立足民族文化根本遵循市場化發展等,不斷提升剪紙文化自身的藝術價值與藝術特色,推動剪紙藝術的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