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 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博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一般情況下,近現代文物,即建黨時期至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時期內所保存下來的革命遺址與遺物。此類文物見證了歷史時期中的重要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并向人們展示出革命家們為國家大無畏的英勇奮斗歷史。
文物是歷史的記憶。紅色文物承載著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見證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程,是弘揚革命傳統、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近現代紅色革命文物蘊含著十分豐富的精神內涵,是先烈們為后代留下的寶貴財富,利用近現代文物我們可以體會到先烈背后經歷的歷史事件,他們英勇壯烈、前赴后繼的光榮事跡鼓舞著后人不斷的砥礪前行,在新時期仍然弘揚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近現代文物具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大多數革命先輩遺留下來的“老物件”或與革命事件有關的遺址等,同時按照革命先輩們的歷史事跡編寫的手記、回憶錄、故事等皆是紅色文化載體與精神所在。近現代紅色革命文物中所包含的范圍較廣,比如新民主主義、舊民主主義、改革開放階段的革命遺址、紀念場地等,其中具體的革命舊址分別為紀念碑、領袖故居、服裝、建筑等,這些在現如今也比較常見,此類文物一方面是對先烈們工作樣貌與日常生活的一種反映,另一方面經過長時間的年輪更迭使文化內涵充滿特殊性。加大近現代文物的保護力度,大部分原因是在這些文物中還潛藏著我國近現代革命時期的重要制度、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要素。此外,近現代文物所承載的紅色文化對新時期的國民具有激勵作用,促使他們樹立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目標理念,亦在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地位中占據重要的地位,為我國制度建設與文化自信奠定堅實的基礎[1]。
用新疆舉例,新疆地處溝通天山南北的交通要塞,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包含有古遺址、古墓葬、巖畫等,同時還包含近現代重要文物與代表性建筑,近期,新疆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已經向社會公布,包括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1 處和可移動革命文物253 件/套,至此,新疆共公布了兩批次革命文物名錄,共計不可移動革命文物59 處和可移動革命文物336 件/套。其中不可移動文物包括毛澤民辦公室與宿舍舊址、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舊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總支隊紀念館八一劇場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梢苿痈锩奈锇ㄍ跽饘④娺M疆時乘座的吉普車、克拉瑪依第一個地質隊使用過的地質錘等。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不同區域內部主要以粗放的形式對文物進行保護,數據不精確,在展區存放供游客游覽的文物缺乏完善的文物說明資料,內容也模糊不清。特別是通過館藏方式保護的文物質量與數量皆有不足,這樣不利于對文物的內涵進行充分的利用與挖掘[2]。對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與旅游廳要求,各地應注重革命文物的保護工作,繼續摸清革命文物的保存狀況。
大部分近現代文物由于在戰爭時期受到嚴重損壞,甚至出現遺失的情況,其內容、價值和外觀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掘。而隨著新時代西方文化的沖擊,使得人們缺乏對近現代文物保護意識,而大多數近現代文物也遭到不少人為的破壞。比如,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相關部門為了滿足新時期的城市規劃要求,大批量地拆除近現代文物舊址,加之這些文物舊址多存在于鄉鎮或農村,且其擁有文物所屬權,在村民自發的管理形式下其內部構造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針對此情況,造成近現代文物保護的不平衡局面,某些重點文物被保護得很好,市級與省級的的文物外觀完整無損壞,信息資料完善,而鄉鎮和縣級的文物保護形勢卻不容樂觀。
目前,針對近現代革命文物缺乏高效、優質、統一的綱領性規劃,并且相關部門在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城鎮與郊區的近現代紅色遺產保護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正是因為某些不規范的建設規劃,使得一批近現代紅色革命遺址與文物遭到破壞,并且還使得現存的近現代革命文物利用率有所降低。在城市建設規劃過程中,應當將紅色資源的保護納入專項規劃當中,同時在納入專項規劃之后,如果長期不采取措施,大部分地區會由于紅色旅游資源利用得不充分,遭到更加嚴重的損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來自旅游觀光者的破壞。由于游客對文物保護意識不足,經常出現不文明行為,對革命文物、古跡造成嚴重破壞。比如,有的游客為紀念自己的旅游足跡,常在在文物上面刻劃“XXX 到此一游”等標記,還有些游客克制不住自己,總想用手不停地觸碰文物,或者對某些建設在廣場與戶外的革命文物進行攀爬,如人像、動物石像等。再者,許多近現代革命文物、遺址分布在比較落后地區,大部分民眾對資源與環境的保護觀念比較淡薄,常常將近現代革命文物隨意性地處置,將某些可移動性文物進行丟棄或隨意擺放,此現象也沒有受到重視,讓革命資源陷入“孤島”局面。另外,相關部門將革命文物資源納入城市建設規劃中,如果只注重前期的建設,而不重視后期的維護與管理,那么前期的一切工作皆是“空談”。還有,部分革命遺址或嚴重受損或舊跡難尋,在修繕保護或修復原貌方面皆存在較大的差距,部分革命舊址與近現代革命文物雖然加以修繕,然而參觀內容、展示形式過于單一、枯燥,仍處于低層次保護狀態,缺乏感染力與吸引力,從而難以讓更多的群眾了解近現代革命文物的內涵與價值意義。
近年來,各地黨委、政府對紅色革命文物進行了搶救性維修,取得了一些明顯成效,但從總體情況來看,紅色革命文物保護和利用仍存在一些問題,相關部門應加大對近現代文物的保護力度,并想盡辦法聯合一切力量,對近現代革命文物進行有效保護??梢月摵衔幕⑿麄鳌Ⅻh史辦、旅游以及民政等部門,并與群眾大力合作,更好地開發文物的利用價值。
現如今,不少部門和群眾對革命文物認識不足,保護意識淡薄,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缺乏相應的規劃引領、資金支持和制度保障。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厚古薄今”的狹隘思維定式,對紅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對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重視程度不夠。很多地方革命歷史文物保護利用的體制機制尚不健全,對革命遺址的開發缺乏整體規劃。一些革命遺址雖然被列入紅色旅游景點,但長期處于閑置狀態,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當前,有些革命文物管理機構編制少、工作人員少且大多數不是文物保護科班出身的專業技術人員。整理革命文物史料、深度挖掘紅色精神、編創紅色題材作品、解說紅色景點的專業人才匱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的效果。應加強文物保護人員、場館管理人員和紅色講解員培訓,可以聘請此領域的專業人士擔任培訓指導人員,定期對工作人員開展培訓,以便提升管理隊伍的專業性,著力提高專業素質,穩住隊伍,為紅色文化產業發展積蓄人才。
我國對文物保護十分重視,各地根據法律法規開始強化文物的管理與保護,不斷推動我國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然而,伴隨著城鎮化建設速度的加快,舊城面臨著改造的局面,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出現矛盾。歷史古城或古鎮乃至歷史街區整片拆除的現象,在城鄉建設過程中出現舊遺址與古墓遭到破壞的現象,尤其是文物保護部門在房屋改造建設中或搬遷時文物遭到破壞等情況,逐漸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造成較大的影響。例如,瑪納斯縣城附近的頭工鄉樓南村,有一座當地群眾稱為“破城子”的古城,是著名的瑪納斯古城遺址,曾是絲綢之路上重要軍鎮,由于歷史原因,古城內有部分土地被開墾為耕地,甚至古城的西城墻遺址還被碾壓成當地農民耕種機械通行的便道。倘若長此以往無人再管,那么在不久的將來城市區域就會處于文物消失的境地。對此,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承擔起文物保護的重責,政府部門應嚴格執行文物保護法,在城市建設項目立項之前確立專家論證與文物調研方面的工作,創建設計、建設、土地、文物與文化等部門的聯動效應機制,力求城市建設項目的審批具有規范性,同時強化建設監督管理工作,防止因監督不到位而導致不必要的文物損壞。此外,借助文物管理委員會的力量,建立文物委員會聯席工作體制,各級部門要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切實強化近現代文物保護的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強全民文物保護的法律意識[5]。
保護革命文物與發展紅色旅游是相輔相成的,發展紅色旅游是革命文物最好的保護和利用方式之一,旅游景區的封閉式管理為革命文物的保護提供了更為有效的保障。然而,革命文物開發利用現狀卻不容忽視,僅局限于參觀革命遺址,沒有將紅色文化與優美自然風光相結合,形成紅色旅游線路。紅色文化與民俗文化等本地特色文化融合發展不夠,沒有形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文化發展機制。一是要推動紅色文化、革命精神教育進機關、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活動,利用情景教育、互動教育等方式方法,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社會教育之中,充分發揮紅色革命遺址的教育警示作用,使其真正成為廣大干部群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平臺。二是要加強紅色旅游開發推介,全方位研究、挖掘和提煉本地紅色資源,并與人文旅游和綠色旅游等有機結合起來,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培育形成若干條完整的紅色旅游線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聯動旅游產業,挖掘文化旅游產業的豐富內涵,彰顯紅色文化的強大感召力。三是要加強革命史料方面的挖掘、收集、研究,拿出高質量學術論文、報告,編撰相關著作、出版史料圖書等一系列通俗讀本,講好本地紅色故事,擴大本地紅色文化的影響力。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與文化素質逐漸有所提升,文物保護專業技術人員應不斷探索創新近現代文物的展示水平,優化所展示文物要素,研究展示文物的新模式,需要按照當地近現代文物的差異性特征做好文物策展工作。比如,針對城市內已被拆除或重建的文物遺址,應豎立相應的標志牌或建立相關的說明標志碑,留下歷史足跡激勵后人,教育后代。同時,對于拆遷的文物或遺址,應當保管好文物的原始資料,并重視搜集與整理相關信息,為盡快恢復文物或舊址提供補充依據。例如,對毛澤民辦公室及宿舍舊址與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總支隊紀念館,需嚴格按照文物不同種類,改善陳列方式,創新展示形式。根據各文物保護部門的情況,可以委派相關人員學習借鑒外來技術經驗,綜合考慮通過3D 模型、文物、景觀、圖片以及雕塑等展示形式,采用光、電、聲等現代化技術手段,改變陳列單一、展示方式滯后的現狀,促使文物展示更具藝術性、觀賞性和思想性。同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互相之間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打造陳列精品,結合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設計一些特色文化產品,形成基地的展覽亮點,吸引大眾的眼球,將當地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建設成重點突出、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文化地標,使近現代革命文物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積極性作用可以得到有效發揮。
習近平總書計指出,要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發揮好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我們要想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朝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為此,文物部門應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采取一系列加強對近現代文物保護的力度的策略,對文物進行精細化保管,增強相關單位與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強化近現代文物保護的執法力度,增強近現代文物保護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