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哲
(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運城 044000)
文化自信是文化傳播的前提和動力,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加人們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同感,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對此我們應提高文化自信,通過現代傳播手段讓更多人了解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從而推動國家戰略的實施,促進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
全球化發展使世界各國聯系加強,各行各業都在進行全球化和商業化的轉變,這對民族傳統體育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首先是文化全球化發展要求不同國家文化自己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現創新發展,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卻無法順利進行,因為它和西方體育文化的差別較大,如果要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學習西方體育文化中的競技性,那我國的傳統體育文化就失去其獨特性,不是最佳的發展道路,但是如果堅持發展自身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而不與西方體育文化有交流的話,又難以開拓市場,所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究竟要如何適應全球化的發展還需要進行多方考量。
我國不同民族之間存在地域差異性,導致不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之間存在局限性,整體傳播范圍不夠廣泛。隨著世界的多元發展,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越來越密切,彼此間傳統體育文化的差異也愈發明顯。受古代儒家思想的影響,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所展現的特征更偏向于非競技性和養生性,例如太極拳和舞龍舞獅,而西方國家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則體現出較強的競爭性。現代體育文化的發展就是受西方體育文化的影響而形成的,都體現出觀賞性、對抗性、娛樂性和競賽性的特征,從而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在傳播過程中的傳播范圍不夠廣泛,因為兩者特點不同,受眾不同,自然傳播范圍也不同。與此同時,現代體育文化通過與各大熱門體育軟件的合作提供賽事資訊和周邊產品服務,產生較強的流量效應,帶動體育行業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我國經濟水平提升。此外,奧林匹克運動的知名度在不斷提高,在國人心中的比重不斷增加,也帶動了我國其他體育項目的發展,例如冰雪運動。但是現代體育和傳統體育都處于同一個競爭市場,他們的快速發展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壓力,阻礙了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導致傳播范圍不夠廣泛。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途徑主要為賽事傳播和新媒體傳播,整體傳播途徑單一。在國家級賽事傳播過程中,民族體育文化的特點不夠突出,其中的文化底蘊也沒有得到很好地展現。而在地方級賽事傳播過程中,由于項目開展更多的是相關協會和組織自發開展的,國家支持力度較弱,整體規模較小,知名度較弱,雖然地方賽事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內涵有充分的了解、展示和宣傳,但是前來參加賽事的選手不多,整體影響力較弱,無法出現很好的傳播效果。在運用新媒體技術進行傳播時,又受到民族語言和發展技術的阻礙,大部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現代化程度不足,民族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也導致其內涵無法用現代語言和技術準確表達出來,非本地的體育競賽人員無法理解其真正內涵。此外,要想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實現長遠發展,就要適時進入西方體育市場,由于缺乏專業術語,民族體育文化專屬語言難以用英語進行表達和描述,而簡單的直譯會讓外國受眾無法理解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精髓。綜上所述,目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途徑單一。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核豐富,以中國武術為代表的各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國際知名度較高,但是人們的傳播意識不足,導致其在發展和傳播過程中廣泛度不夠,沒有養成正確的傳播意識,主要體現在民間傳播和校園傳播中的項目落后性和思想落后性兩方面。大部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對傳承人的要求較高,帶有濃郁的神秘氣息。甚至存在部分技藝不外傳的情形,最終導致技術失傳。同時,現有的傳承人在推進體育項目傳播的過程中,無法很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逐漸落后于現代體育市場,并且逐漸不被人所了解。此外,在民族體育文化傳播過程中還出現了大量的負面認知,例如“武術大師”“太極大師”等稱號都被賦予了負面含義,導致人們對其信任度不足,不愿意進行學習和傳播。而在校園傳播過程,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教學過于膚淺,只停留于表面,以游戲和表演為主,無法讓學生充分理解其文化內核,同時在訓練過程中也缺乏持久性,只在體育課程上課時間進行相關項目的教學,導致學習過程系統性不強,帶有一定的形式主義作風,無法真正激發學生對該民族體育項目的興趣,難以產生預計的效果,也無法營造良好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氛圍。
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可以明顯看出上述問題,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傳播機制不完善,對其傳播形式、評價標準和文化認知沒有產生具體要求,導致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出現覆蓋面窄、創新度低等問題。從傳播形勢來看,人們對此類體育項目的固有認知就是要師承,要拜師學習才有可能成為項目傳承人,從而推進項目傳播,但是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應轉變傳播形式,實現項目的廣泛傳播而不是導致項目失傳。從評價標準來看,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區別于西方體育項目,無法進行根據選手的能力、技巧和掌握情況進行細致打分,它還追求與自身精神境界的統一,而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最后呈現的體育項目效果也不盡相同,所以難以進行廣泛傳播。
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同區域之間的民族傳統體育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將其與學習體育課程相結合有利于傳承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通過不同區域間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融合實現它的創新發展。但是在結合過程中要注意聯系當地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傳播方式。例如廣東高校開設的舞龍舞獅課程,注重于對南獅的相關教學,這與當地的舞龍舞獅文化息息相關,同時在網絡媒體傳播的幫助下,出現了葉問、黃飛鴻等一系列明星效應,進一步推動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和高校體育課程間的融合。
在進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時,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豐富傳播路徑,擴大傳播范圍,要把文化傳播放在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關鍵位置,讓人們了解不同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并進行學習。首先要做好宣傳工作,可以通過抖音、快手和視頻號等短視頻平臺進行基礎知識介紹,同時通過直播養號,也可以通過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讓更多人看到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通過大數據分析了解不同受眾的特點和愛好,有針對性地進行滿足受眾需求,多方結合逐步產生流量效應,讓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現代化和流行化,為其發展注入活力。
現代體育的發展對制度的要求更為嚴格,所以地方在發展民族體育賽事的過程中要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民族體育賽事制度的同時做好創新工作,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對此,相關機構首先要完善賽事項目設置,對民族傳統體育賽事進行合理分類,并且針對不同的賽事形成完整的書面規定,包括隊伍數量、選手年齡等。其次,對部分競技性質的民族傳統體育賽事,相關機構要做好此類項目的賽事創新工作,可以將劃龍舟、散打、武術等進行現代化轉變,讓它們更具職業性和專業性。接著要做好賽事組織工作,規范賽事流程,確保競賽過程中每位參賽選手都能公平競爭。最后要做好賽事的宣傳工作,包括前期的賽程預熱、中期的賽事贊助和后期的賽事影響等方面,利用選手和項目的特殊性打造熱點,提高賽事熱度,讓賽事的舉辦更具商業價值。
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過程中,要加大宣傳力度,培養傳播意識,要充分意識到主動傳播和被動傳播的區別,從而積極主動地對相關知識進行宣傳。首先要做好理論研究工作,雖然體育項目更注重實踐,但是也需要一定的理論支撐,所以要做好理論知識的研究和宣傳工作,在人們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既能進行動作訓練,也能了解其發展歷史和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同時在相關專家和研究者的不斷研究中,對現有的體育活動方式進行完善優化,更好地實現實踐與理論的結合。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體現了民族精神的精髓,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有利于幫助其擺脫現有困境,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讓更多人看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我國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同時在發展過程中要重視少數民族人民的態度,尊重它們對民族體育項目的特殊要求,讓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與時代發展相適應,從而加強我國文化建設,增強國家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