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蘇澤眾
摘要: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火災發生率也在不斷上升,這就對滅火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防救援人員在日常高強度訓練下,還要參與到各類搶險救災的工作中,隨時都處在高度緊張的戒備狀態。不僅使他們身體處于極度疲勞的狀態,也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無論是面對火情的緊張,還是直面死亡的恐懼心理,都會對救援行動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文章針對消防救援人員救火過程中出現的常見心理狀態進行分析,并分析此類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策略。
關鍵詞:滅火救援;消防救援人員;心理研究
由于滅火救援工作的復雜性和危險性,外部環境會讓消防救援人員產生恐懼心理。消防隊伍的組成普遍呈現年齡分布不均的特點,年輕消防員占絕大部分,受過的實踐經驗較少,很可能出現無法調整好心態導致自身心理受到長期傷害,甚至會阻礙救援任務的順利進行。消防救援人員用生命為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所以要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時發現并進行心理疏導,提高消防隊伍的整體心理素質。
一、滅火救援工作中消防員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
(一)危險的工作環境
滅火救援工作要求消防救援人員直面火情、煙霧、高溫等極端環境,對于他們身心的承受能力都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一方面是火災本身的危險性,面對高溫環境,救援人員可能會出現脫水,巨大的濃煙會導致缺氧而意識不清楚,有毒性煙塵也會侵蝕他們的肺功能。另一方面是潛在災害的危險性,火災的發生還可能會引發一系列不可預知的災害。高溫可能會導致粉塵和煤氣的爆炸,木頭的燃燒可能會導致房屋的倒塌,救援人員會處于精神時刻緊張的狀態。火災所產生的巨大噪音不斷對其判斷能力造成干擾,不斷打壓著救援人員的意志力。
(二)較差的身體狀態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對于消防救援人員來說,健康的身體狀態是高效率完成滅火救援工作的基礎和保障。首先,消防救援人員平時的訓練強過大,休息時間少,導致其經常處于疲勞狀態,注意力無法集中,影響到火場之中對險情的準確判斷。其次,目前我國的消防隊伍建設呈現年齡分布不均,年齡較小的消防員缺少救援經驗,如果沒有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很容易導致心理創傷的長期后遺癥。年齡較大的救援人員生理機能各方面都在逐步衰退,可能還會存在工作舊傷的復發,不僅會影響到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也會使其心理產生自責和內疚感。
(三)極大的外部壓力
消防救援人員承擔著人民群眾的期待和厚望,一方面,在任務實施中過高的心理預期會導致其心理焦慮不安,過于考慮后果而干擾到決策果斷性,過于在意結果而導致形成心理巨大的落差。另一方面,人們對于消防員的評價過于極端,滅火救援工作中難免會出現救援失敗的情況,而群眾由于悲傷過度而將怒火遷移到救援人員的身上,認為是他們的過失。這些巨大的輿論壓力不僅會對消防救援人員的職業生涯造成影響,甚至會導致消防隊伍內部互相責怪,不利于形成團結的氛圍。同時也會使參加救援的人員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將錯誤歸咎于自身而產生的罪惡感,在情緒的逐漸積累中造成心理陰影。
二、消防員在滅火救援工作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焦慮
由于滅火救援工作的復雜性和困難性,消防救援人員隨時都會處于神經的高度緊張狀態。火情是不可預知的,在沒有救援任務時,他們很容易對無法預知的火情產生擔憂心理,“我能完成救援工作嗎”“我能安全回來嗎”各種問題充斥著消防員的日常生活,導致情緒低落和不穩定。在執行任務之后,火場上的緊張情緒依然無法解決,巨大的火情場景常常會給救援人員造成深刻的長期記憶,在生活中不會輕易被抹去。
(二)畏懼
滅火救援工作讓消防救援人員與死亡正面斗爭,面臨火場中危險性極高的環境,人的本能求生反應就是產生畏懼心理,對死亡感到恐懼。但如果無法合理處理好這樣的情緒,就會導致救援人員無法冷靜思考,甚至止步不前逃離火場。同時消防救援人員的受傷率和死亡率依然較高,在面臨同伴的傷亡,極端的悲傷情緒會阻礙工作繼續開展,也在消防隊伍內蔓延恐怖情緒,打擊救援人員的信心和意志力。
(三)急躁
滅火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僅依靠消防救援人員的及時救援,更加依靠冷靜準確的救援判斷和安排。面對火災的迅速蔓延和緊迫的生死關頭,救援人員過于急切的救援會產生急躁心理,無法關注到火災中的細節問題,失去對危險的準確判斷,這會使其自身處于極其不安全的環境。救援工作不是依靠個人而是依靠團隊合作,一個人的急躁會使團隊工作很難順利開展,將隊友的生命安全置于危險的境地。
三、消防員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維護消防救援人員的自身利益
消防救援人員也是人民群眾的一部分,為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人民群眾也要相應給予消防救援人員更多的理解和關心,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對于參加救援人員的創傷后遺癥也要及時發現,并給予積極的慰問,減少負面情緒,舒緩他們的緊張和焦慮情緒。
(二)提高消防員工作質量
健康的心理是身體健康的基礎,意識對于人的生理機能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健康的心理能夠保障消防員強硬的身體素質,順利完成日常的艱苦訓練,在滅火救援中完成高強度復雜的戰斗任務。同時健康的心理能夠保證救援人員冷靜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保持清醒的判斷力和高效的執行力,提高消防員的工作質量。
(三)推動消防員隊伍建設
滅火救援工作是一項依靠團隊開展的危險工作,對于團隊人員的心理素質和隨機應變能力都有極高的要求。只有保證消防救援人員的心理健康,才能在團隊中形成有沖勁、有恒心、有毅力的團結精神,在任務中形成強大的合力,互相鼓勵,互相信任,提高任務完成質量。
四、解決消防員心理問題的措施
(一)加強訓練,磨煉心理意志
消防機構在日常的訓練中不僅要注重消防救援人員的身體素質,更要磨煉其心理意志,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救援人員面對危險和突發狀況時能夠冷靜分析和果斷處理,增強心理的適應能力。2DB7F595-C8C6-4861-A5C9-4C081685609D
例如,可以通過火災場景的模擬和還原,提高場景的真實性,讓他們提前適應和熟悉高溫環境,及時調整心態和生理適應能力。通過拉長訓練時間,達到訓練救援人員耐力的目的,這不僅僅是對消防救援人員身體極限承受能力的考驗,更是鍛煉毅力的關鍵手段。在滅火救援中,對救援人員應激反應能力要求也較高,所以在訓練中要加強反應訓練,提高其思維的活躍性,增強對危險的判斷能力。消防部門不能一味追求訓練成效,要注重勞逸結合,讓救援人員得到充足的休息,才不會使心理始終高度緊張和焦躁不安。
(二)完善體制,及時心理疏導
消防機構的管理體制,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實施效果有著重要影響,這就要求機構優化管理體制,形成信息的有效流通,讓救援人員的訴求有所說有所應。建立多元的心理預防和干預機制,聯系專業心理醫生對其進行疏導。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心理治療也融入了許多網絡技術手段。網絡技術的優點還在于對數據的收集和處理能力,并形成系統的清晰的數據統計。在日常訓練中,及時收集消防救援人員的心理信息,給予消防員必要的心理咨詢,關注消防員心理健康,解決心理問題。消防部門要運用好大數據分析,將消防救援人員信息與心理問題準確對應,以便跟進后續輔導和疏導。救援人員在滅火救援工作之后,很難走出救援時的復雜情緒,應安排消防隊伍中有相關資質的人員或專業的心理醫生及時跟進并進行心理疏導。對于不同的心理問題,采取不同的疏導方式,改善其消極情緒,引導他們走出困擾。應建立消防員心理健康檔案,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手段和新方法。
(三)組辦活動,積極自我調整
保證消防救援人員的心理健康,不僅需要外在手段的積極干預,也需要救援人員自身的自我認識和積極調整。要明確現階段自身的心理狀況,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進一步改善。
消防部門要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心理宣傳,運用多媒體媒介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實落細。通過舉辦相關活動,調節消防救援人員的心理,對其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可以舉辦心理健康交流的活動,拉近隊員之間的距離,在彼此的交流中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共同維護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隊員之間也要形成良性互動,通過對朋友傾訴,達到釋放心理壓力的目的,舒緩消極的負面情緒。在消防隊站內,機構要積極組建心理咨詢室,打造專業的心理咨詢團隊,并對隊伍進行定期培訓,保障隊伍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念先進性。
(四)縮減壓力,給予積極引導
適當的壓力有利于消防救援人員保持工作積極性和注意力的集中,但目前救援人員所承受的壓力已經處于過度范圍。日常生活與家人的溝通較少,沒有自我娛樂時間和交友時間,面對單調的訓練生活消防員可能會產生厭煩情緒。
積極的環境氛圍和團隊文化對于消防救援人員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活動不僅有利于營造健康和諧的團隊氛圍,也有利于加強消防救援人員自身對于心理健康的關注和重視。對此機構要定時安排親友探訪時間,組織不同區域的消防隊站開展聯誼活動,增加業余活動的娛樂性。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手段和新方法,讓救援人員真正有精神的放松時間,緩解滅火救援的高度緊張情緒。通過團建活動,開展各類游戲和唱歌活動,不僅讓消防救援人員從中獲取了精神的娛樂,心理的發泄,也有利于提高救援隊伍的團隊性,打造高質量的救援團隊,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和安全。
五、結語
滅火救援工作是對消防救援人員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考驗,他們承擔著人民群眾的期待和厚望,在為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的同時,社會也要相應給予消防救援人員更多的理解和關心,維護消防救援人員的合法權益,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消防部門要在日常訓練中融入心理抗壓能力的訓練,優化管理機制,使消防救援人員面對危險和突發狀況時能夠冷靜分析和果斷處理,增強心理的適應能力,保證隊伍建設的先進性。
參考文獻:
[1]李運廣.滅火救援工作對消防人員心理影響的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15(03):67-68.
[2]靜國光.滅火救援對消防人員心理的影響研究[J].武警學院學報,2011,27(12):27-30.
[3]張巖.滅火救援行動中的緊急避險和安全防范措施[J].消防界(電子版),2021,07(16):71-72.
作者簡介:李欣(1989.10—),女,山東鄄城人,天津市河西區消防救援支隊,二級助理員。
蘇澤眾(1989.09—),男,山東濱州人,天津市津南區消防救援支隊,副站長。2DB7F595-C8C6-4861-A5C9-4C08168560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