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坤
摘要:商業經濟的繁榮發展使得商業建筑數量逐年增多,但是在使用商業綜合體建筑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加之商業區人流量大、電器多、線路復雜,一旦發生火災,疏散人員難度較大,容易導致嚴重后果。基于此,文章從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特征入手,討論大型商業體滅火救援問題,最后提出大型商業綜合體的滅火救援技術,希望對相關研究帶來幫助。
關鍵詞:大型商業綜合體;滅火救援;技術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越來越多,滿足了人們物質生活需求。大型商業綜合體功能齊全,內部電器數量多,加之地處中心地帶,車流量大,一旦發生火災,救援難度較大,以下對相關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一、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特征
一方面,建筑功能復雜。商業建筑內部有著良好的消費環境,可以吸引大量的人群前來消費,而建筑內外為了美化環境會進行綠化設計、設置柵欄,一旦發生火災事故不利于人員逃生和消防車進入,容易造成救援時間延誤;另一方面,建筑結構復雜。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面積較大、功能諸多,由此形成不同功能區域,部分建筑內部會將不同區域連接,也對消防工作帶來一定影響,不利于快速找到起火地點。此外,建筑內部設計的逃生路徑不同,容易導致樓梯間、垂直走道、電梯豎井起火后發生煙囪效應,造成大火短時間蔓延,并釋放大量毒煙和氣體。
二、大型商業體滅火救援問題
(一)縱深大
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面積大,并且存在不同建筑相互連接的情況,為人們帶來良好消費體驗的同時也存在諸多火患。目前,部分大型建筑內部空間較多,縱深面積達150~270m,如果缺乏科學的消防設施設備不利于人們快速逃生,而建筑縱深長也會加大消防救援難度,這是由于消防救援隊伍采取內攻救援策略時必須深入建筑內部60~130m,而消防救援人員自身佩戴的防護用具和滅火器材救援也會考驗個人的體能。
(二)內部結構復雜
由于大型商業建筑內部存在不同分區,例如,超市、娛樂區、餐飲區,不同區域根據自身經營特征裝修裝飾,加之不同區域的連接和通道結構的復雜性,進一步增大了消防救援難度,不利于消防救援人員短時間到達指定區域,掌握建筑內部環境和火災發生情況。此外,復雜的內部結構在火焰濃煙影響下更不利于人員逃生。
(三)煙氣控制難
由于大型商業綜合體內外裝飾裝修豪華,多數利用幕墻以及硬質材料裝飾,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煙氣排放,例如,大量煙氣排放到窗外的路徑較為復雜,人們在逃生過程中隨著時間的延長會導致大量有害物質吸入體內。再如,外窗設置的廣告牌也會遮擋煙氣擴散,由此增大傷亡事故發生概率。
三、大型商業綜合體的滅火救援技術
(一)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第一,消防指揮人員第一時間到消防控制室查看監控,利用監控設備掌握建筑內部火災發生情況,判定起火點、人流密集區域以及大火蔓延趨勢,然后進行現場指揮與封鎖,避免人員再次進入火災發生區域;第二,利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現代消防設備,通過開啟消防系統能夠初步判定起火點、灑水系統具體情況,通過綜合評估組織消防人員進行現場救援;第三,消防救援人員在救援的同時要注意觀察周邊情況,由于起火后存在附近人員通行、易燃物等大量安全隱患,必須設立現場觀察組,對重點區域加強看守;第四,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和數量,通過制定科學救援方案及時開展救援工作,要求消防救援人員掌握建筑內部情況,及時將群眾轉移到安全區域,如果人員逃生期間無法快速行走,需要采取背、抬、抱等方式,可以先移動到陽臺、屋頂等安全地帶等待救援。
(二)科學選擇撲救場地
由于大型綜合體建筑救援難度偏大,為了保證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要選擇好救援場地,尤其是寫字樓、購物中心往往存在諸多危險因素,火災發生后可能出現人員踩踏、高空墜物等情況,所以要求消防指揮人員做好現場觀察,科學指揮和調度,為人員及時疏散和開展救援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在場地選擇過程中要求全面了解建筑內部結構、安全出口位置,并劃定適當的建筑物安全距離,在救援過程中要求安全距離達到5m,這是由于消防救援期間會使用多功能的消防車輛,通過設置安全距離利于車輛通行,避免出現壓壞水帶接口等問題。此外,登高車需要確保位置的精確性,應留有一定作業空間。
(三)正確選擇內攻路線
大型商業綜合建筑起火后首先要分析建筑內部結構,合理設計內攻路線,在保證內部救援質量的同時與外部消防車輛配合,及時將建筑內部救援人員疏散到外部安全區域,之后利用消防設備內攻。其次,在路線選擇方面要盡量減少對周邊群眾出行和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在設計大型商業建筑時,還要全面考慮消防工作需要,比如保證消防通道的暢通,避免私家車影響消防車輛行駛,確保消防車輛順利進入縱深區域。
(四)確定滅火救援方案
選擇好撲救場地和內攻路線后,為了進一步提升救援效果需要制定多種預案,根據不同火災事故完善救援模式,利于現場救援人員快速進行場地布置,這一環節需要考慮到大型商業綜合體的建筑結構,之后進行科學設計和方案優化,一方面需要保證消防車輛快速進入現場,另一方面要保證救援用水充足。為了保證救援效果,消防救援隊伍需要做好日常人員訓練和演習,比如尋找水源、部署水槍,加強對智能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利用,進而提升現場救援效率。
(五)迅速拆除內街頂棚
由于建筑內部起火后大量煙氣的出現,加之建筑內部裝飾使用的易燃性材料會導致火勢迅速蔓延,只依靠窗口排煙無法達到良好效果,因此,在救援過程中要做好煙氣排除工作。此外,還應利用機械設備拆除頂棚玻璃穹頂、屋面裝修,以此優化內攻路線。近年來在大型商業綜合體中廣泛利用電動排煙窗,可以在火災報警系統下快速排煙,有利于現場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六)利用商場內部消防水源
在消防救援工作開展中水源是重要保障,所以必須確定水源位置,保證水源的正常供給。在消防車輛到達現場后,要及時確定消防水池和消防設施位置,讓消防水帶連接消防栓。與此同時,需要聯系水務部門保證水壓充足,在現場救援還必須及時聯系建筑設計部門獲取現場圖紙,減少消防救援期間出現的意外。
(七)加強微型消防站建設
為了提升消防能力需要做好消防站建設,加強日常管理,要求推行盡早救火、三分鐘到達現場的救援原則,通過宣傳工作以及消防器材的配備促進微型消防站的建設。此外,還需要重視制度建設和人員培養,設置微型消防站站長、副站長、值班室人員,保證滅火器、對講機、防護服、頭盔、水帶、水槍的齊全。
(八)加強消防演練
大型商業綜合體管理機構要將消防工作開展放在首位,做好定期消防演練工作。要求在每年11月9日當天做好消防安全日的各項宣傳工作,全面提升業主的消防意識,學習火災發生后的自救知識,在日常商場檢查中及時消除火患,共同營造安全的生活生產環境,有效降低火災發生概率,也能為消防救援工作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型商業綜合體存在安全隱患,為此需要加強消防宣傳,制定應急預案,在滅火救援過程中合理選擇撲救場地,確定內攻路線,定期加強宣傳和消防演練,這樣才能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石寶權.大型商業綜合體滅火救援技術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12(06):144-146.
[2]陳金濤.城市大型綜合體滅火救援能力提升對策[J].今日消防,2021,06(02):71-73.
[3]賀可臣.城市綜合體滅火救援技戰術的應用分析[J].寫真地理,2020,13(01):5.
[4]李爽.某綜合體建筑消防滅火救援方案探討[J].建材與裝飾,2020,14(3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