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剛 王曉翠
[摘要]立足突發公共事件的特殊背景,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構建要科學把握時代定位與構建價值,以問題導向、邏輯導向、典型導向、行動導向為構建維度,通過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思政課程運轉體系、豐富思政課一體化教材體系建設的內容和實效、推進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方式彰顯特色、打造思政課一體化生態共同體等路徑,切實增強思政課教學育人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全力推進高職思政課育人新格局。
[關鍵詞]突發公共事件;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
[作者簡介]王周剛(1984- ),男,山東泰安人,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博士;王曉翠(1991- ),女,山東濰坊人,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碩士。(江蘇? 蘇州? 2151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項目“突發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路徑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SZC—071,項目主持人:王周剛)和2019年江蘇省高職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職院校五化育人路徑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9SJB541,項目主持人:王周剛)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2)07-0087-05
突發公共事件不僅僅是民生領域重點關注的對象,更是將其與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有效融合的重大研究課題。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時強調:“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币粤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把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有效融入突發公共事件的時政性、鮮活性和多重思政元素,這為突發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構建提供了思想導向和行動指南。隨著高職思政課理論教學與實踐改革的不斷融合和推進,其教學模式也基本實現了從以往單純的理論講解轉變為搭建平臺服務于學生的素養提升、能力培育,這也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突發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構建的價值
突發公共事件背景下如何將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與熱點問題、社會問題、現實問題有效統一,深化高職思政課建設的高度、溫度和力度,多層面、多維度地把理論教學、實踐探究、網絡學習等教學模式內化拓展,構建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實現思政課在授課和育人、灌輸和引導、思考和實踐、入腦和入行等方面有機融合,這在高職思政課改革中顯得尤為重要,也理應是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的重大問題。
(一)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職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必然訴求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是人類共同面對的現實,也亟待有效控制和解決。其作為突發公共事件,在思政課教學中,更是一個要講清、講透的熱點問題。把突發公共事件、疫情因素在思政課中科學、全面地展現,這是一個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生動課堂。突發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構建研究,為深化研究思政課改革創新的路徑提供了科學遵循和行動旨向。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雹僖咔榉揽爻跗?,對教學工作的影響較大,很多高校學生都無法按時到校上課,學校的教學無法按照原計劃進行。隨著我國對疫情的有效控制,學校教學基本恢復正常。在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如何有序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將突發公共事件、疫情元素有效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是學校、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將突發公共事件與高職思政課有機銜接,結合突發公共事件,推進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構建,成為高職應對突發事件的必然要求。但是,因為思政課缺乏統一的一體化現實范式,思政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可以直接應用,如何推動高職思政課體系建設加速完善,解決一體化體系構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將成為探索如何推進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的關鍵著力點。
(二)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必然舉措
新時期,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挑戰也出現了多元化、分散化、虛擬化的特點。日益多元的信息內容讓廣大青年學生難辨真偽,當一些負面新聞和負面報道不斷出現在學生的視野中時,難免會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產生消極影響,這也給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帶來了更多的風險因素。此外,面對突發公共事件,因為信息不對稱、涉及面廣泛程度不同,也會產生不可控的風險因素。因此,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的進程中,如何深化突發公共事件的宣傳報道、加強網絡安全的科學宣傳,值得深入思考。而構建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對于強化黨的全面領導、積極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培育廣大青年學生的家國情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三)實現思政課教育教學整體建構的內在要求
推進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建設,將整體建構與有效實施結合起來,是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的踐行路徑和內在要求。高職思政課教學要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出發點與落腳點,充分體現思政課教育教學的全局性、時代性、邏輯性和鮮活性,在深化教學體系、搭建教學平臺的過程中不斷強化思政課的全過程育人。廣大青年學生的認知并不是一步到位的,這需要一個不斷深化、升級認知的過程。只有在整體建構的前提下,將有效實施與學生的認知成長過程結合起來,“既有內容的‘螺旋’,又體現教學層次的‘上升’,遵循認知的循序漸進規律,彰顯知識積累的量變質變規律,講出不同的教學風格”②,讓廣大青年學生在學習中感悟真實、感悟實際、感悟真理,才能把教學實施的內容和深度科學展現,從而推進思政課 “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和模式的全面構建。
(四)針對青年學生的特性開展思政課教學的實效要求
廣大青年學生是思政課教學實施的主要對象。認識論中實踐主體、實踐客體、實踐中介的有效統一,要求我們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找準實踐對象、把準實踐中介,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認識規律和發展理念,深刻把握廣大青年學生的成長特征,這樣思政課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對廣大青年學生而言,突發公共事件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從社會發展角度來看,突發公共事件,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對廣大青年學生造成了生活、學習、工作上的多重影響。從學生自身的成長來看,學生的自我判斷力沒有真正成熟,面對復雜的信息很難分辨。所以,思政課教學改革要不斷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充分發揮高職思政課的主陣地作用,全面貫徹面向學生、服務學生的理念,堅持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加強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構建,推動思政課建設系統性培育、內涵式發展,提高教學的力度和深度,促使學生在突發公共事件背景下深入理解思政課的時代性、科學性和實踐性,培育廣大青年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二、突發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構建維度
大學階段作為學生即將步入社會的關鍵時期,作為即將擔負時代重任的關鍵一步,廣大青年學生要將理想與現實、青春夢想與報國志向有效結合起來。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的構建將對廣大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樹立正確的政治原則、堅持科學的價值導向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問題導向,實現共鳴共情
思政課教學要注重問題導向,將理論闡發的學理性與熱點問題的現實性統一起來,要在理論講解中把事說清楚,把道理擺出來,把解決方法亮出來。突發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構建要直面現實問題、直擊深度話題,在與學生的共鳴中突出理論的價值所在,“不僅要使培養的學生專業有特長,更要讓他們心中有信仰、行動有所為”③。同時,以問題為導向,將突發公共事件引入教學實施環節中,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理論、帶著問題進行實踐,實現在理論中尋找解讀、在實踐中尋找答案。在問題導向實施過程中,需要將課內資源和校外資源進行有效結合,使思想引領、價值導向、實踐體會得以有效升華和凝練。
(二)邏輯導向,引領價值縱深
突發公共事件背景下,學生和教師的定位一定要清晰,學生要積極學習,在科學認知突發公共事件中,深化思想建設,打牢政治基礎,夯實能力本領。思政教師要有效地將突發公共事件與思政元素有效融合,努力培養廣大青年學生的政治思維、底線思維和大局思維,把思政課教學的主渠道地位在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理想信念的過程中凸顯出來,以思政課價值引領為前提,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全力打造一堂科學、生動、鮮活的思政大課。
思政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生增強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不斷增強在邏輯視角之下的思維準入,要以突發公共事件為背景,以理論學習和實踐拓展為結合,以彰顯中國特色、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的人物和故事為著力點,以廣大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將一堂生動的思政大課展現出來。要創新教學的模式和手段,敢于突破教學常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一些青年人的故事,也許由學生講出來更生動,同時在讓學生講的過程中,教師再突出理論邏輯引導,使生動的故事實現縱深立體。
(三)典型導向,注重榜樣力量
學生成長成才事關教育事業成敗,關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重任。思政課教學要服務于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在“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構建中,通過典型代表、典型人物、典型案例講好中國故事、青春正能量,在家國情懷的典型塑造中,注重學生優秀品質的培養。
典型代表、典型人物、典型案例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一段時期的典型,體現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生機和活力,是思政課要把握的關鍵。講好突發公共事件背景下的典型代表、典型人物、典型案例,要尊重辯證唯物主義中實事求是的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突出真實性,也要堅持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在思政教學中,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典型代表、典型人物、典型案例對廣大青年理解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問題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四)行動導向,力求知行合一
大學階段是廣大青年學生邁入社會、擔起責任的重要節點。引領學生價值提升的方式,一方面要借助于理論指導,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社會這個大課堂,將突發公共事件融入學生實踐的過程中去,融入學生知識和理論的學習中去。
思政教師要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落實問題導向、邏輯導向、典型導向、行動導向,將突發公共事件和高職思政課改革創新有效融合,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價值理念,探索突發公共事件背景下構建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的路徑創新,顯著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引領力、吸引力和親和力。
三、突發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構建路徑
構建突發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實現思政課體系建設的系統性、科學性、長效性是思政課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把中國之治、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抗擊疫情的決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勢、以人民為中心理念中的思政元素有效結合,是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建設面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只有實現思政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才能呈現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新范式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范例。
(一)循序漸進,建立健全科學規范、有序一體的思政課程運轉體系
1.理清思政課教學各個環節之間的緊密聯系,將突發公共事件中的思政元素與育人資源相結合??茖W規范、有序一體的思政課運轉體系是保障高職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建設的根本路徑。學校要積極聯合政府、企事業單位做好思政課程體系一體化建設,同時政府、企事業單位也要積極做好相關統籌工作,積極參與思政課的教學實施工作,真正形成科學規范、有序一體的思政課程運轉體系。在一體化運轉體系構建中,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優質思政資源共商共建共享,形成共同體,實現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互學互鑒;另一方面還要對思政教學資源進行合理配置,重點問題重點對待,為思政課一體化體系建設提供全面、有力保障。
2.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實現思政教學參與的全面化、系統化。在“事、課、學、思、用”一體化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管理不清、落實不到位的現實問題,將具體責任、具體方法步步落實,形成聯動、高效、務實的有機整體。要充分體現頂層設計,實現思政課一體化體系建設在制度層面、在路徑建設層面的相互銜接,“突破思想政治教育過于集中于‘點’‘線’的瓶頸”④;要結合突發公共事件,積極做好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的不斷完善,實現思政課運轉體系一體化的良性循環、有效互動。
(二)內外互濟,豐富思政課課程一體化教材體系建設的內容和實效
1.把握時代的脈絡,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思政課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課程,具有極強的現實性、實時性和使命性。在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教學內容也要實時更新,這就要求思政教師把握時代的脈絡,及時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新理論成果與突發公共事件進行有效結合,學會用時政熱點、現實問題、典型案例講解理論,寓教于思。
2.善于使用區域特色、典型案例豐富教材內容、教材體系。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幫助學生收集鮮活的時政案例,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人物、故事,并在課堂之中進行展現,實現思政課教學的實時性和生動性。課程環節結束后,這些鮮活的案例也可以進行系統整理,為編寫特色思政教材提供樣板。在編寫過程中,要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結合點,體現不同專業學生的特殊性,并依據區域特色,精選突發公共事件中的思政元素、典型故事、典型人物編入教材。同時,要注重圖文并茂,以充分體現思政教材內容的生動性、理論性、鮮活性、現實性。
(三)融合創新,推進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方式彰顯特色
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建設關系到思政課能否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實效,是實現思政課教學走近學生、讓學生知行統一、各方面素質全面提升的重要路徑。思政課需結合突發公共事件靈活調節教學方式,“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⑤。思政課教學一體化體系的融合創新,要突出時效,使教學方式方法立體交叉,打造“行走的思政課”。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實踐基地,實現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教學手段的多元性,讓學生在現實中感悟思政教學的張力和合力。同時,教師也應掌握學生的現實訴求,針對學生知識、能力和水平科學施教,從而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四)以學生為中心,打造思政課課程一體化生態共同體
學生是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構建中最活躍的因素。只有尊重學生、依靠學生、服務學生,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活力和創造力,才能促進思政課一體化體系的科學建設,為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不竭動力。而且,思政課“事、課、學、思、用”一體化體系建設不應僅僅局限于學校層面、課堂層面,還應包括社會層面、家庭層面,著力打造思政課一體化生態共同體。要打破學校思政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界線,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育人化人,循序漸進地開展與學生實際相符的特色實踐基地活動,實現學校、家庭、社會等各種資源間的互聯互通,讓思政課貼近學生、照進現實、走進社會、面對生活,拓寬“事、課、學、思、用”一體化育人路徑,切實增強思政課課程教學育人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注釋]
①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2-24(2).
②謝峰.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一體化的價值邏輯和實踐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4):34.
③陶大偉.“雙高”建設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思政育人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1(24):86.
④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2):34.
⑤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
19(1).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2]寧先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發展的系統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114-119.
[3]艾楚君,焦浩源.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機制的構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9(6):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