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對傳統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和“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管理模式的對比,提出了“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管理模式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并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和對“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管理模式的理解,從多部門進行單位信息共享、加強消防監督執法隊伍力量建設、實現與派出所信息的共享互通及實現雙隨機外檢查單位與雙隨機系統的對接四個方面提出改進意見,以期能對“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管理模式的進一步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消防;監督管理;雙隨機;一公開
為深化消防執法改革,規范行政管理行為,創新消防執法事中、事后監管模式,保障執法公開、公平、公正,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消防執法改革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消防救援局關于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管工作的通知》等要求,2019年10月份在全國消防救援機構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管理工作。“雙隨機、一公開”監督管理模式是貫徹黨中央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放管服”改革等重大決策的具體舉措,是國務院和應急管理部“互聯網+監管”系統的組成部分,是深化消防執法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對于消防執法改革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一、傳統消防安全監督管理模式的特點
傳統消防監督執法形式主要包括專項監督檢查和日常監督抽查。專項監督檢查一般都會由上級消防管理部門統一制定行動方案,明確檢查單位及場所的范圍、重點檢查內容和行動開展期限。日常監督抽查一般是由基層消防救援機構結合轄區實際,以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和消防安全不放心單位為主,自行研究確定監督檢查范圍。與“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管模式相比,傳統消防執法管理模式中人的因素影響較大,因此存在一定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傳統專項監督檢查的地毯式、全覆蓋消防監督排查整治工作難開展,檢查效率低。各基層消防監管執法力量明顯不足,一個基層消防救援大隊的執法工作人員通常也就3~5名,在消防宣傳培訓、火災事故調查、日常監督抽查等各項工作交織疊加的情況下,要想對專項監督檢查規定的所有單位進行全面排查難度非常大,這也勢必導致基層消防監督執法人員在開展專項監督檢查時存在疲于應付、工作不實、效果不顯著、火災隱患整改不到位等問題出現。
第二,傳統的消防監督管理中,執法的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程度不夠。由于沒有對檢查計劃、抽查清單、抽取結果、實施過程、檢查結果等監督執法工作全過程向社會公開的要求,加之在監督執法的過程中極易受到社會人情、關系的影響和干擾,難免出現辦理人情案、關系案,從而導致執法不嚴、不規范,隱患排查整治不到位、走過場,行政處罰隨意性大等問題出現,極易產生廉政風險。
第三,傳統消防執法監督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機制,導致部分消防執法人員的執法手段簡單、粗暴。在其執法中往往常以執法者和管理者自居,執法時存在冷硬橫推、耍特權、擺威風,動輒訓斥群眾,濫用各種行政強制性措施,引發群眾強烈不滿,嚴重影響消防救援隊伍執法形象。
二、“雙隨機、一公開”消防安全監督管理模式
“雙隨機、一公開”是指各級消防救援機構在依法進行消防監督檢查的過程中,采取隨機的方式抽取被檢查單位、抽取執法檢查工作人員,并及時向社會公開檢查結果的一種監管和執法模式,以實現消防監督全程留痕、責任可追溯。“雙隨機、一公開”的消防監督檢查模式主要適用于對單位的消防監督抽查、消防安全專項檢查,不適用于對存在消防安全違法行為單位的舉報、投訴案件的核查,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經營前的檢查,上級督辦核查、督導檢查等檢查形式。
(一)“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管理模式的優點
1.消防監督執法過程更加公開、透明
“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管理模式要求制定檢查方案、抽查清單、抽取結果、實施過程、檢查結果等監督執法工作全過程及時向社會進行公開,讓各社會單位能夠通過信息查詢平臺及時了解單位消防執法進展情況及案件處理情況。同時,“雙隨機、一公開”的消防安全監督管理模式也要求各級消防機構的執法人員在執法工作中必須利用執法記錄儀對執法全過程通過錄音、視頻的方式進行全程記錄,并可根據實際情況邀請新聞媒體、特邀監督員以及社會單位代表等現場監督,讓執法過程更加的公開、透明,有效地杜絕了執法人員執法的隨意性和不廉潔現象。
2.消防監督執法行為更加公正、規范
“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管理模式要求必須遵循依法實施、嚴格規范,堅持公正公平、公開透明和誰檢查、誰反饋,誰檢查、誰負責的原則。加之執法過程全記錄的要求,一方面促使消防監督執法人員更加注重個人執法形象,嚴格規范執法程序,有效解決了蠻、橫、硬的粗暴行政執法方式,使執法過程中違規違紀行為無處藏身,實現陽光執法;另一方面使社會單位端正了落實消防法律責任和問題隱患排查整改的思想認識,有效督促單位樹立消防安全責任主體意識,正視消防安全隱患,積極主動進行整改。同時也減弱了社會關系、人情對執法過程的干擾,有效地凈化了社會消防安全執法環境,提升了消防救援隊伍良好的執法形象。
3.小場所消防監督管理覆蓋面有所增大
傳統的消防監督管理中,由于基層監督執法人員數量不足,使得專項監督檢查和日常監督抽查均以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重要行業消防安全監管單位、消防安全不放心單位為主,小場所在檢查中所占比例很小。“雙隨機、一公開”平臺由于檢查對象名錄庫單位數據的整合和擴充,小場所基數增加巨大,從而使得每月抽中的小場所檢查任務數量較以往也明顯增加。小場所由于數量龐大、問題繁多、消防監管無法全面覆蓋,導致全國“小火亡人”事故時有發生,“雙隨機、一公開”消防安全監督管理模式,擴大了小場所消防監督管理覆蓋范圍,一定程度解決了小場所監管不到位的問題。
(二)“雙隨機、一公開”消防安全監督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1.檢查對象名錄庫單位信息不準確、不可靠
“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對象名錄庫單位信息數據來源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消防監督管理系統中的單位信息數據,另一部分是由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提供的工商營業執照注冊單位信息數據。消防監督管理系統中的單位數量相對較少,覆蓋范圍小,但是信息數據較為真實。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提供的單位信息,在實際的消防監督執法中會發現,有很大一部分單位雖然單位信息仍然存在,但是已成為了“僵尸單位”,主要是因為這些單位倒閉、關停之后未及時進行注銷登記,從而造成監督抽查任務無法正常開展。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新舊單位開業、關停變化太快,這勢必造成“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對象名錄庫單位信息數據滯后、不準確、不可靠。由于單位信息數據龐大,消防救援機構也無法對單位信息一一進行核實,從而導致檢查效率不高,檢查工作較為被動,社會面火災防控難免出現死角、盲區,影響了抽查效率和質量。
2.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難以實現
基層消防大隊執法力量薄弱,對于大多數編制3~5人的大隊,除去擔任執法案件審核人和法核人的大隊兩名主管外,實際開展消防監督檢查的執法人員也就2~3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明確規定行政部門或組織人員在對行政現場的情況進行調查或者對其進行審理時,執法人員的數量不得少于2人。所以“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管理模式中的人員隨機選派基本難以實現,所謂的“雙隨機”在很多基層大隊變成了“一隨機”“單隨機”。
3.同其他行業監管部門檢查信息未互通共享,存在重復檢查現象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現在我國必須開展更加科學高效的事中事后監管,要力爭實現事中事后監管效能最大化、監管管理成本最低化、對市場主體的干擾最少化,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但實際監管過程中,各部門之間沒有建立相應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各部門都在按照各自任務要求進行單打獨斗,從而導致同一個單位被不同行業管理部門多次、反復進行檢查,未能有效體現為民、便民的服務理念。
4.抽取單位分布較為分散,執法效率不高
由于“雙隨機、一公開”中被檢查單位名錄庫中的單位覆蓋轄區的范圍非常廣,有的在轄區邊緣農村地區,而且單位規模很小、消防設施器材種類少、危險性小,且各單位之間分布分散、間距較遠,這就導致增長了檢查路線,降低了檢查效率,提高了管理成本。
5.其他消防安全檢查形式沒有對“雙隨機、一公開”形成有效補充
“雙隨機、一公開”的消防監督檢查只能夠適用于消防監督抽查和消防安全專項檢查,不適用于對存在消防安全違法行為單位的舉報、投訴案件的核查,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經營前的檢查,上級督辦核查、督導檢查等檢查形式。對于這幾類不適用“雙隨機、一公開”的消防安全檢查形式均屬于指定檢查,單位都是已經確定好的,無需進行隨機抽取。由于單位信息沒有互通,對于舉報投訴的單位和上級督導檢查的單位一般都在“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對象名錄庫中,這就不可避免指定檢查與“雙隨機、一公開”檢查中單位重復被抽中。對于投入使用、營業前檢查的單位一般都是新單位,這些單位可能因為信息更新不及時,使得“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對象名錄庫中不存在,單位無法及時被納入監管范圍。
(三)“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管理模式改進方案建議
1.實現多部門單位信息共享,確保檢查對象名錄單位信息數據準確、可靠
消防救援機構要積極同市場監管、民政、衛生、教育等各級政府相關行業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對接溝通,實現各行業主管部門單位信息庫與“雙隨機、一公開”單位信息庫之間的數據共享和同步更新,使消防救援部門對檢查對象名錄單位掌握更加全面和精準。同時要主動對接政府信息資源平臺,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系統與各級政府監管信息系統互聯互通、開放共享,通過全社會監管信息大數據綜合分析應用,不斷提高監管的精準性。
2.建立臨近轄區執法人員和本轄區消防救援人員參與的執法聯動機制,加強消防監督執法隊伍力量建設
對于基層消防監督執法人員少,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難以實現的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予以解決:一是建立臨近區域間跨區域協助執法機制,對于人員較少、任務較重的基層大隊,可以將臨近基層大隊的監督人員納入本轄區監督人員數據庫,實現一定范圍內區域聯合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基層消防救援大隊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困難的問題,同時也有利于相鄰轄區之間執法人員相互學習、相互監督,提高隊伍的執法規范化建設水平。二是建立消防救援站救援人員參與防火檢查的長效機制。可以將消防救援站消防監督檢查納入日常消防演練和執勤訓練之中,并結合實際制定消防安全檢查計劃,明確檢查時間、檢查對象、開展檢查的人員。這樣既能夠通過消防監督檢查提高消防演練實戰應對處置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基層消防監督執法隊伍力量建設。要發揮好消防救援站的消防監督檢查作用,必須不斷完善人員選拔、業務培訓、隊伍管理、職責保障等相關制度,形成消防救援站開展消防監督檢查的長效機制。
3.實現派出所消防監督管理信息同“雙隨機、一公開”系統信息的互通共享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規定消防救援機構應當對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單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規情況依法進行監督檢查,公安派出所可以負責日常消防監督檢查、開展消防宣傳教育,所以開展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是法律賦予消防救援機構和公安派出所共同的職責。現在公安派出所仍然重點負責“九小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并組織開展消防安全檢查。“九小場所”屬于“雙隨機、一公開”單位名錄庫中的一部分,而“雙隨機、一公開”系統未將派出所納入其中,這樣勢必導致小單位、小場所重復被檢查。對此,可以利用公安網、互聯網和公安派出所進行執法信息交互共享,確保檢查單位不重復,有效提高檢查效率。
4.實現雙隨機外檢查形式與雙隨機系統的對接
由于“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適用于開展日常監督抽查和專項檢查,而未將舉報投訴情況核查、公眾聚集場所開業前檢查、上級專項督查等內容納入其中,這樣就會導致單位重復被檢查和新單位信息未及時同步“雙隨機、一公開”系統中等問題。對此,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公眾聚集場所告知承諾系統”“舉報投訴核查系統”等多種檢查形式平臺的建設,同時將各平臺的單位信息、檢查信息等實現對接、互通。
三、結語
“雙隨機、一公開”消防安全監督管理模式有效地規范了消防執法行為,提升了監管的效能,保障了執法公正、公平、公開、透明,實現了對單位無事不擾,降低了執法廉政的風險,樹立了消防救援隊伍良好的執法形象。“雙隨機、一公開”消防安全監督管理模式作為新時期消防救援隊伍執法的主要手段,雖然在實際的推廣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但隨著各類平臺信息交互渠道的不斷完善,“雙隨機、一公開”外重點監管、定項檢查等檢查形式不斷充實其中,消防監督執法隊伍結構更加合理壯大,“雙隨機、一公開”消防安全監督管理模式一定會體現出它的優越性、科學性,進一步提高消防監督執法效能,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馬恩強.建立“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檢查制度的思考[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6(09):1309-1311.
[2]黎承.“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執法機制的探討[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19(12):46-48.
[3]伍艷.煙草執法“雙隨機、一公開”問題初探[J].楚天法制,2017(04):58-59.
[4]周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的困境及解決對策[J].中國纖檢,2018(04):46-47.
[5]范賢.消防監督“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化學工程與裝備,2020(02):237-238.
作者簡介:王燚(1985.11—),男,陜西渭南人,研究生,中級技術職稱,研究方向:防火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