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大家對呼吸道傳染病越來越重視,也能夠自覺地做好個人防護。但是,多數(shù)人對呼吸道傳染病知之不多,甚至還會有一些認識誤區(qū)。
[誤區(qū)一]
小環(huán)境干凈就不怕
真相解讀:一些人認為只要工作和生活的小環(huán)境干凈就不會被傳染,這其實是錯誤的觀點。如果家中曾經(jīng)有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到訪,或者寫字樓里有同事感染了,那么空氣在這種小區(qū)域內循環(huán)流通,極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所以定期通風和進行室內消毒尤為重要。當然,當有人感染時,佩戴口罩同樣也很重要。
[誤區(qū)二]
孩子不接觸外人就安全
真相解讀:一些家長認為,孩子每天上幼兒園,平時接觸的人除了老師就是小朋友,因此不必擔心會染上呼吸道疾病。但事實證明,孩子之間頻繁的交往,確實是疾病傳播的途徑之一。如果有一個小朋友感冒了,很可能通過共同學習、游戲和進餐等活動,傳染給其他小朋友。當然,也不能因為怕被感染而忽視了孩子正常的戶外和社交活動,這同樣也不利于孩子建立正常的免疫力屏障。在呼吸道疾病高發(fā)期,孩子們同樣可以外出游玩,但一定要勤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劑,必要時要佩戴口罩,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同時,積極注射疫苗也能較好地避免被感染。
[誤區(qū)三]
門窗緊閉可防病
真相解讀:每到秋冬季,一些老人會采取緊閉門窗、待在家里取暖的“保護措施”來防病。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當空氣濕度較低時,一些病毒和能引發(fā)感染的病菌的繁殖速度開始加快,并隨著空氣中的灰塵擴散,容易引發(fā)疾病。此外,過敏性皮炎、支氣管哮喘、皮膚瘙癢等過敏性疾病,也都與空氣干燥有關。
[誤區(qū)四]
疫苗是有保護率的,接種沒啥用
真相解讀:每年都會有不少人因為質疑接種疫苗的效果,或擔心疫苗的不良反應而拒絕接種。事實上,疫苗接種后的效果確實因人而異,并非都能達到100%。但是對于個體而言,接種疫苗確實是預防傳染病的最佳途徑。以預防新冠肺炎病毒為例,接種新冠疫苗后能夠有效降低被感染的概率,同時,即便感染了,也能降低發(fā)生重癥甚至是危重癥的風險。而且,接種疫苗后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概率非常低,無須擔心。
在呼吸道傳染病高發(fā)季,我們只要做到以下4點,就不用害怕。
一是提升自我防病意識,做好自我防護。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以呼吸道飛沫傳播為主,所以,只要切斷傳播途徑就會安全。最可靠的辦法就是佩戴口罩。
二是接種疫苗,預防呼吸道疾病。對于包括新冠肺炎、流感、麻疹在內的絕大多數(shù)呼吸道傳染病,其實都有針對性的疫苗。接種疫苗之后,人體會產(chǎn)生相對應的抗體,一方面能降低被感染的概率,另一方面也能減輕感染之后疾病的嚴重程度。因此,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到來之前,接種疫苗是最為有效的預防手段。
三是保持個人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手部接觸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最大,用手部觸碰面部易造成感染。因此,手部衛(wèi)生至關重要,一定要勤洗手。飯前便后、觸摸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噴嚏遮掩口鼻后等情況下,都要及時用流動的自來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規(guī)范洗手。
此外,要經(jīng)常開窗通風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日至少通風2次、每次30分鐘以上,以形成空氣對流為佳,可使室內空氣保持新鮮,最好能讓陽光照進室內,可起到預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家中的被褥、衣物也要定期在陽光下晾曬。當咳嗽、打噴嚏時盡量避開他人,用紙巾或彎曲的手肘遮擋口鼻,防止飛沫四濺。使用后的紙巾,要扔進干垃圾桶中。
四是堅持合理的生活方式,提升自我免疫力。盡管免疫力的提升并非在朝夕之間,但通過合理的生活方式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一方面,要科學合理飲食。可多次少量地飲用溫開水,以保證每天1500~2000毫升的飲水量。另一方面,適量運動與充足睡眠也很重要。在保證每天8小時睡眠的基礎上,每天至少堅持鍛煉1個小時,最好能夠保證步行6000步或者等量的運動。
總之,在流感季節(jié),只要我們能夠自覺地佩戴好口罩,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并及時接種疫苗,就能夠有效地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發(fā)生,遠離疾病的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