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希
我們知道,嬰兒剛出生不久,通常就要開始接種多種疫苗。可是,為什么要接種疫苗?什么情況下不宜接種疫苗?在免疫接種時有什么注意事項?針對這些常見問題,下面筆者就來為您說說關于兒童疫苗的那些事兒。
嬰兒出生后,可從母親體內獲得一定的抵抗傳染病的能力,但隨著月齡的增長,抵抗力會逐漸減弱和消失。為了提高兒童抵抗傳染病的能力,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就需要有計劃地按時給孩子進行預防接種。經過多種疫苗接種,孩子就可對病毒、病菌產生免疫力,從而避免各種傳染病的發生,保障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若出現以下幾種情況,需要暫緩或謹慎接種疫苗:
急性疾病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正在發燒,特別是發熱在37.6℃以上者,或同時伴有其他明顯癥狀的,應暫緩接種疫苗,需等孩子康復并經過一段時間調養后再接種疫苗。此外,如果孩子處于某種急性疾病的發病期或恢復期,或處于某種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期,均應推遲疫苗的接種,待孩子康復以后再接種疫苗。
過敏體質 部分兒童屬于過敏體質,但容易被家長忽視,這類兒童接種疫苗后偶可引起過敏反應。若反應比較嚴重,可以發展到過敏性休克等嚴重狀態,甚至會對兒童生命造成嚴重威脅。
所謂過敏體質,是指兒童反復接觸某種物質,容易發生機體過敏反應,出現相應癥狀,其中以過敏性皮疹最為常見。這類兒童建議進行皮試及過敏原測試,及時明確過敏原因,督促兒童及家長主動規避過敏物質,預防過敏反應發生。
免疫功能不全 一般認為,兒童免疫功能不全,不僅預防接種后效果較健康人差,而且容易引起不良反應,特別是接種活疫苗時。比較嚴重的免疫功能不全包括免疫缺陷(如無/低丙種球蛋白血癥)、白血病、淋巴瘤、惡性腫瘤等。如果兒童容易反復發生細菌或病毒感染,感染后常常伴有發熱、皮疹及淋巴結腫大等癥狀,應懷疑存在免疫功能不全的可能性,接種疫苗時需特別小心。
神經系統疾患 臨床調查發現,部分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兒童進行疫苗接種,存在相應的疫苗接種風險性,甚至會誘發嚴重不良反應,威脅兒童生命安全。所以若兒童已經確診患有癲癇、腦病、癔癥、腦炎后遺癥、抽搐或驚厥等疾病時,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接種疫苗。
空腹兒童 空腹時兒童處于應急狀態,此時進行疫苗接種,容易出現暈針現象,所以建議兒童進食后再接種疫苗。但部分疫苗也對兒童進食情況有要求,如要求兒童進食后半小時內不能接種疫苗。建議家長提前了解疫苗接種注意事項,積極配合,最大程度上發揮疫苗接種效果。
1.孩子在接種疫苗后,需在接種點停留半個小時左右,以防出現問題。一旦出現其他問題,也好及時診治。
2.打完疫苗后,兒童可能會出現局部紅腫、硬結、短期發燒、乏力等癥狀,不需要特殊處理,只需多喝水、少運動,1~2天可自行恢復。若紅腫范圍較大、發燒達到38.5℃以上,且長時間不退,要盡快就醫。
3.一般情況下,醫生會給家長一個專門記錄的小冊子,該冊子上會羅列好需要注射的疫苗,還有注射時間的情況,家長可以依據這個小冊子帶孩子去接種疫苗。
4.孩子接種后,父母在護理時務必要保證衛生,做好打針區域的清潔工作,避免被細菌或病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