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
今天遇到的挑戰是變化處于進行時。
我對變化有過多次描述。一開始是“要學會與變化共舞”,隨后是“要有能力與變化共處、與不確定性共處”。從變化到不確定性,最大的不同在于不確定變得更加復雜、多維度。我們用的詞叫“烏卡時代”,不光是不確定的,還有更多的多維度、復雜性、加速度和模糊性。
變化進行時主要體現在三個地方:
● 深度關聯而又表面無序的市場。表面上彼此之間可能沒有更多的關聯,但事實上是深度關聯。
● 沒有注定成功的金科玉律。在變化進行時當中,沒有人能保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你的核心競爭力不能形成壁壘。
● 無法預知的新挑戰。我們無法預知未來,所以只能持開放學習的態度。無法預知的新挑戰,也意味著無法預知的新可能性,這就是變化進行時。
基于這些變化和討論,我提出“共生型組織”的概念。
討論共生,是由于環境和最重要的影響組織的要素在變化:
1.影響組織績效的因素由內部移到外部
以前講這句話,大家都不太接受。但新冠病毒來了之后,大家開始知道所有人的績效都由外部決定,如果不能適應新冠病毒帶來的變化,績效也會產生影響。
我在北大國發院做老師,2020年遇到的一個難題是MBA的同學覺得上網課非常不公平。我最后跟這些同學講,現在是一個訓練你能不能活在數字時代的最好機會。如果你能學會在線學習,就比別人先進入數字化。
最后的解決方式是,堅持反對的人,可以選擇延遲,等線下恢復課程再來學習。然后有人等,有人畢業,結果等了三年,其他同學都畢業了,他可能還在等。那些等的同學有一天給我寫了一封很長的郵件:“現在看來,推遲拿畢業證,錯失了很多機會。”
2.核心不是分享,而是協同
在混沌的世界當中,如果你想尋求確定性,就一定要學會協同。無序是混沌,有序是協同,解決所有混沌無序的唯一方法就是協同的能力。
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真正發展的力量來源于你的確定性,確定性從哪里來?一定是從協同來。有一本書叫《反脆弱》,副標題就是“從不確定性中獲益”,擁抱不確定性和從不確定性獲益,其實都在于你有沒有能力更大范圍地協同。
3.組織所面對的挑戰是什么?
第一個挑戰是邊界開放。各個領域的邊界被打破,首先是行業的邊界被打破了,現在說不清楚你在哪個行業。

在以往的環境里,每個行業,每個企業都有明確的邊界,制造企業就是制造企業,服務企業就是服務企業,但是今天,你會發現制造企業也需要有能力提供解決方案,而服務成為制造企業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基本選擇,這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變化——邊界開放。
第二個挑戰是引領變化。《2022年經營關鍵詞》中特別強調的一個部分是塑造變化、引領變化。所有能夠率先創造變化的企業在今天更有確定性,一直不變的企業反而沒有確定性。
第三個挑戰是能否和別人共生,彼此加持。接著是成長和價值的部分。這些核心特征我們用了一個詞來表達,這個表達就叫“共生型組織”。
1.共生型組織的定義
共生型組織首先基于顧客價值創造,然后為了給顧客創造更好價值,開始做跨領域的高效合作,所有合作的成員互為主體、價值共通、價值共創、利潤共享,所以就比單個組織創造的價值要大很多。
今天獲得巨大成長的組織都有這個特點,不是單獨創造價值,而是和很多共生伙伴一起創造價值。
一家新興的服裝企業之前完全沒有服裝行業經驗,但它成長的速度超越于所有服裝行業的速度。這家企業的增長源于跨領域合作:
一方面跟亞馬遜去做跨領域的合作,以最快的速度擁有最廣泛的用戶;一方面跟不同國家的物流系統去做合作,在中東、印度、美國形成了非常快的物流配送;而在中國,它把自己的制造基地放在了番禺,和珠三角的服裝生產工廠做跨領域的合作。

當這家企業把這些東西都合起來的時候,它給歐美市場、中東市場、印度市場的女性提供了一個非常便捷、便宜、高質量的女裝供應商。這家企業用的就是共生的邏輯。
所以請大家做兩個很重要的改變:
第一,數字化時代,很多創業企業一開始就是組合各個領域的最優資源。
第二,以前我們會做好一個市場,再做另外一個市場,但今天如果你有共生能力,也可以選擇同步做幾個市場。
2.共生型組織的四個特征:
● 互為主體性:這是最難的一個部分。主體的概念就是你是主體,我也是主體,我們共同形成顧客價值的創造。
● 整體多利性:我們必須產生新的價值。如果我們去分原有的價值,實際上沒有共生。我們一定會產生新的價值,幫助更多人成長。
● 柔韌靈活性:因為能夠不斷地組合,所以它有靈活性。
● 高效協同性:它會有一個非常高的協同效率,因為每個人不需要從零開始,我們共同在一起就可以發展得非常好。
形成共生型組織,還需要在認知上做兩個改變:
1.打破邊界,“似水一樣”的組織:
組織如果想共生,必須是一個像水一樣的組織,它是可以流動的。像水一樣的組織需要打破兩個邊界:
● 員工邊界
現在的人很有意思,他就在企業之間晃來晃去,他認為總要移動的時候才會有價值和機會,如果沒移動他就認為沒價值、沒機會,這叫員工邊界。

組織為什么要像水一樣?是因為人本身就在流動。今天還有很多員工流出去,再流回來,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 顧客邊界
顧客也在不斷流動和邊界調整。如果你固守在原來的領域,顧客就會變得非常少。但如果打開邊界,你會發現顧客邊界不斷調整和突破。
在今天一家酒店集團快速進入全球前列,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改變了酒店服務業的底層邏輯,它認為可以通過分布式的數字體系,給顧客更好的服務。當它拓展開自己的顧客邊界時,擁有的顧客群體就在不斷擴大。
2. 慢就是快,“不可替代”的路徑
在所有的巨變當中,真正影響變化的不是快變量,其實是慢變量。
舉個例子。我們跑步一直拼速度,原來配速是8min/km,然后7min/km,再到6min/km、5min/ km。其實速度不重要,重要的是跑的頻次和長度。所以你會發現每天跑的那個慢變量起了關鍵的作用,而不是你越跑越快的那個快變量起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