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亮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制定出臺的各種準則條例,是我們管黨治黨的重要工具,也是基層黨校教師在教學及宣講中的重要內容。講好準則條例,黨校教師需要做到“熟能生巧”。其中,“熟”是“巧”的基礎,黨校教師只有對所講授的準則條例的背景、內容都熟悉,上黨課時巧設導入、巧設布局、巧設案例,才能進一步講好準則條例。
黨內準則條例的修訂和出臺,一般有三個背景: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章的相關內容有了進一步發展和細化。因此,黨校教師講好準則條例需要聯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章修訂的大背景。二是強調問題導向,針對管黨治黨存在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及時出臺相關的準則條例來進行約束。因此,黨校教師需要針對性地聯系相關問題矛盾來介紹準則條例出臺的必要性。三是進行經驗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管黨治黨形成的理論成果和取得的成功經驗進行了梳理,并上升為常態化的制度管理。因此,黨校教師講好準則條例就需要聯系這些理論成果和成功經驗,介紹其出臺的理論價值。
黨內每一部準則條例都經過了黨中央及相關部門的精心籌備、認真調研、反復修改,內容十分豐富。現行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全文在10000字以上;重要的條例如《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和《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都在7000字以上。黨校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條理清晰、詳略得當地對其進行講解,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就要求講解者熟練掌握相關的內容。黨校教師只有做到對條文熟記于心,才能梳理清楚其內在邏輯和結構,在講課時才能講清楚重點和關鍵。黨校教師只有把黨課講順暢、通透,學員才能聽得懂、有收獲。
黨內法規,本身就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相互關聯、互相呼應。黨內準則條例,最后都是要運用到實踐中的。因此,黨校教師在講解時,需要熟悉其關聯的細則、規定、辦法,這樣才能把關鍵性的細節講清楚,讓學員學有所獲。例如在講授《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時,該條例的第四章第十六條規定:“黨員應當按期交納黨費。黨組織應當做好黨費收繳、使用和管理工作?!蹦敲?,黨費交納的具體標準是什么?這是很多黨員干部關心的問題,也是基層黨務工作者十分需要了解的問題。因此,要想達到更好的授課效果,黨校教師就需要聯系中共中央組織部2008年發布的3號文件《關于中國共產黨黨費收繳、使用和管理的規定》,講清楚黨費交納的四個檔次、四種比例,這樣,才能真正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方便學員在今后的工作中依規操作。
對于很多黨員干部來說,黨內準則條例都是比較枯燥的條文,要想講好這門課,需要黨校教師在熟悉所講授的背景、條文的情況下,在課程設計上加入一些巧妙的構思,讓枯燥的課程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經驗豐富的黨校教師,在講授準則條例時,首先就會在課程導入上進行設計。例如在講述《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時,可以用一高一低兩條線來導入,首先引述王岐山同志提出的“兩線論”,即“全面從嚴治黨,既要把理想信念宗旨這個核心價值觀作為高線,又要守住黨的紀律這條底線”。然后論述《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就是黨員行為準則的高線,是內在的道德標準;《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就是黨員行為準則的底線,是外在的戒尺。這樣,黨校教師講黨課既可以巧妙開場,又可以理清這個準則與條例之間的關系,增強學員的理解記憶。
對于內容豐富的黨內準則條例,黨校教師應該在熟悉條文內容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適當提煉,從而增強課程的條理性,同時也便于聽課者記得住、記得牢。例如在講授《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時,黨校教師可以提煉為“兩個程序、兩個條件、三大定位、三種會議、四種設置方式、五條原則、七項職責、八大任務”,用數字解讀即“22334578”,這種教學方式,既讓學員對該條例有總體的把握,又便于他們記憶和掌握,有效增強了授課效果。
黨內準則條例,本身就是管黨治黨的利器,要想把它們講活講好,需要黨校教師平時注意積累素材、深入思考,在備課時將生動案例與準則條例的條文內容聯系起來,這樣,黨校教師講授時才能做到得心應手、爐火純青。例如在講授《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時,黨校教師既可以列舉毛澤東和黃炎培的“窯洞對”,又可以列舉“級別最高的實名舉報者”——云南省政協原副主席楊維駿實名舉報云南省委原書記白恩培的案例,以鮮活的舉例進一步說明黨內監督是我們黨勇于自我革命、刮骨療毒的有力武器。黨校教師只有將準則條例與具體案例緊密結合,才能讓黨課生動、鮮活,達到預期的授課目的。
除此之外,要想講好準則條例,真正讓學員易聽愿聽樂聽,還需要黨校教師在廣泛閱讀相關解讀文章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廣泛的調研,了解基層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務工作者在現實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存在的困惑,這樣,授課才能更加有的放矢,真正幫助學員深入理解運用準則條例,增強黨課的實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