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普忠 岳雨彤 王凌碩
4間低矮的土磚房,室內只有3張桌子、2張地圖和1部電話,面積不到35平方米。如果沒有標示牌上的說明,人們很難想象,事關中國前途命運的大決戰,就是從這里發起的。
這里便是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當年的中央軍委作戰室。憶往昔,毛澤東在這個小小的指揮部里,指揮了一場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乃至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打出了一個紅彤彤的新中國。
“在五個月前(即四五月間),長春之敵本來好打,你們不敢打,在兩個月前(即七月間),長春之敵同樣好打,你們又不敢打,現在攻錦部署業已完畢……又不敢打……”
“我們不贊成你們再改計劃,而認為你們應集中精力力爭十天攻取錦州。”
這是遼沈戰役中,毛澤東接連發給東北野戰軍總部的電報。電報的右上角,寫著“AAAA”字樣——“AAAA”表示“十萬火急”。
當時,到底是先打長春,還是先打錦州,統帥部與前線指揮員存在爭議。毛澤東胸懷全局,力排干擾,一錘定音,指揮東北野戰軍激戰31個小時攻克錦州,使東北戰場形成“關門打狗”之勢,最終一舉奪得整個戰役的勝利。
西柏坡紀念館黨委書記金立興介紹,縱觀整個解放戰爭,像這樣的經典戰例還有很多,充分體現了毛澤東戰略決戰思想的無比正確和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
從井岡山時期的游擊戰,到抗日戰爭中的持久戰,進入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迎來了新的作戰樣式的考驗。毛澤東審時度勢,總結提出“十大軍事原則”,把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發展到一個新水平。
把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和奪取城市及地方緊密地結合起來,把集中優勢兵力和全部消滅敵軍的強大兵團緊密地結合起來,把大規模的運動戰、陣地戰和城市攻堅戰緊密地結合起來,把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結合起來……在各大戰役中,針對不同戰場的不同特點,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制定了不同的作戰方針。無論是遼沈戰役的“關門打狗”,平津戰役先打兩頭、后取中間的“甕中捉鱉”,還是蘇中七戰七捷,乃至解放海南島的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都是“十大軍事原則”在戰爭實踐中的成功運用。
在西柏坡紀念館二樓的走廊墻壁上,雕刻著密密麻麻的電文。據統計,解放戰爭時期,黨中央和毛澤東在西柏坡向全國各個戰場發出了197封電報。
駐足電報墻前,當年“嘀嘀嗒嗒”的發報聲猶在耳畔。在電報的一來一往中,中央軍委的戰略運籌和決策,成為前線指揮員下定決心的重要依據;而前線指揮員的意見和建議,又成為中央軍委修改完善預定計劃、實行正確戰略指導的重要補充。
1948年1月22日,時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的粟裕經過慎重考慮,向中央軍委發了一封題為《對今后作戰建軍之意見》的電報,表達了暫不渡江南進,而是集中兵力打幾個大規模殲滅戰,以改變中原戰局的戰略構想。
粟裕的意見與當時中央軍委的決策部署完全相反。接到電報后,中央軍委經過認真研究后給粟裕復電,命令他按原計劃率領3個縱隊渡江南進。粟裕一邊遵令作部隊渡江準備,一邊繼續深入思考渡江的利弊。經過反復考慮,粟裕再次向中央軍委發出一封長電報,深入闡明打大規模殲滅戰的理由。中共中央經過仔細研究,最終采納粟裕的建議——暫緩渡江。這一決策,為之后淮海戰役戰略決戰決策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內的中央軍委作戰室。圖:西柏坡紀念館
細細閱讀,電報字里行間透露著黨中央、毛澤東對前線指揮員的關心與信任,“甚念”是對戰況的詢問,“甚慰”是對前文請示的回復,文字雖短,但人民軍隊聽黨指揮、團結一致的恢宏氣象卻躍然紙上,由此成就了一個個經典之戰。
反觀蔣介石,剛愎自用,對屬下極不信任,各種“手諭”滿天飛,經常親臨督戰,折射出國民黨將帥失和、軍心渙散,潰敗已成定局。
“敢讓離炮火最近的人作決策,不僅體現了毛主席博大的胸襟和過人的膽識,更彰顯出老一輩革命家們對真理的堅持和追求。”金立興說。
一輛淮海戰役中支前民工運軍糧用的獨輪車,停放在西柏坡紀念館第七展廳。
據統計,淮海戰役出動民工543萬,而雙方投入的總兵力為140萬。顯而易見,在決定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刻,人民群眾把自己神圣的一票,義無反顧地投給了共產黨、投給了解放軍!
豈止淮海戰役的勝利,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的勝利,乃至人民軍隊從誕生以來取得的一切勝利,無不是人民群眾大力支持的結果。誠如毛澤東所言:“同志們,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
早在1946年7月20日,即全面內戰剛剛爆發之際,毛澤東就在《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中明確指出:“蔣介石雖有美國援助,但是人心不順,士氣不高,經濟困難。我們雖無外國援助,但是人心歸向,士氣高漲,經濟亦有辦法。因此,我們是能夠戰勝蔣介石的。全黨對此應當有充分的信心。”
除了民心所向,在金立興看來,中國共產黨有一個國民黨不可比擬的優勢,就是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西柏坡紀念館收藏有三份影印的文件,一份是1947年10月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名義發布的《關于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一份是1948年9月中共中央發出的《關于在全黨全軍中進行執行請示報告制度之檢討的指示》,一份是1948年11月中央軍委發出的《關于檢查與整頓全軍紀律的指示》。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金立興說,在與敵人決戰決勝的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廣泛開展了加強紀律教育運動,這對統一全黨全軍意志和行動,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和奪取全面勝利具有重大意義。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向北平進發,并意味深長地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在此前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他豪邁堅定地說,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今日如昔。我們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新時代的長征路已經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