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元,王達川,李宜軍,薛天寒,陳正勇
(1.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北京 100028;2.綜合交通規劃數字化實驗室,北京 100028;3.天津大學,天津 300072)
廣西北部灣港口是我國西部唯一沿??诎逗臀髂系貐^最為便捷的海上門戶,是服務我國西南地區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是構建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和承接相關產業轉移的重要支撐[1-3]。截至2020年底,廣西北部灣港口設計年通過能力已超2.5億t,防城港港20萬噸級礦石碼頭、欽州港30萬噸級油碼頭和10萬噸級集裝箱碼頭及配套航道工程相繼建成[4-5],主要貨類運輸系統專業化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在支撐國家重大戰略、服務經貿發展、加快對外開放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廣西北部灣港口也面臨著外部資源約束不斷加大、可持續發展空間受限,內部設施建設短板仍然存在、結構矛盾依舊突出等問題。
當前,廣西北部灣港口既面臨更好地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實施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等宏觀形勢要求,也面臨著腹地臨港產業布局調整、西部陸海新通道規劃實施、港口資源整合及一體化發展等新變化。特別是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19年發布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北部灣深水港?!笆奈濉逼谑菑V西北部灣港口助力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服務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戰略機遇期,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北欽防一體化融合發展等國家及區域戰略,都對廣西北部灣港口“十四五”期發展方向和建設重點等提出更高的要求[6-7]。
本文按照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總體部署,著眼更好地融入國家立體交通網、更好地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更好地服務腹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大型臨港產業,觀大勢、立長遠、覽全局、抓機遇,總結廣西北部灣港口發展現狀特點及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十四五”期廣西北部灣港口發展總體思路和發展導向。
“十三五”期是我國水運行業突出改革創新、強化短板建設、促進開放融合、加快轉型升級、提升服務水平的關鍵時期。廣西北部灣港口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圍繞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和決勝扶貧攻堅目標任務,以完善綜合運輸體系為導向,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主線,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著力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基礎設施網絡、提升運輸服務品質、提高支持保障水平,設施建設成效顯著,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順利實現從“瓶頸制約”到“基本適應”的歷史性跨越,形成“一灣三港八區”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良好發展局面。
“十三五”期,廣西沿海區域年均固定資產投資約27億元(圖1)。沿海港口新建千噸級及以上生產性泊位16個,新增貨物年通過能力約4 000萬t,在建千噸級及以上生產性泊位4個,較“十二五”期建成千噸級及以上泊位39個,碼頭設施建設速度顯著放緩。期間,欽州港金鼓江航道、30萬噸級進港航道支航道、東航道(擴建一期)和防城港港漁澫港區第五作業區進港航道共4條航道相繼建成,已開工的欽州港東航道(擴建二期)、防城港港企沙港區潭油作業區進港航道(一期)等一批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穩步推進,但總體建設規模較“十二五”期有所縮減。

圖1 廣西沿海近年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截至2020年底,廣西北部灣港口建成各類生產性泊位263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97個,設計年通過能力超2.5億t,其中集裝箱年通過能力約425萬TEU。三港均建成10萬噸級及以上進港航道,防城港港20萬噸級礦石碼頭、欽州港30萬噸級油碼頭和10萬噸級集裝箱碼頭及配套航道工程相繼投入使用,主要貨類運輸系統專業化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十三五”期,廣西北部灣港口貨物吞吐量總體保持快速增長,由2015年的2.05億t增長至2020年的2.96億t,年均增速約6%,比同期全國沿海港口(包括長江南京以下港口)增速快1.7個百分點左右。
2020年,廣西北部灣港口完成煤炭、油品、金屬礦石、糧食、非金屬礦石等大宗散貨吞吐量共計約1.8億t,超過總吞吐量的60%[8]。其中,由于腹地運輸需求增長、廣西沿海各港集裝箱航線歸集、部分貨類通過散改集的方式運輸等原因,集裝箱運輸規模迅速增長,吞吐量由2015年的142萬TEU增長至2020年的505萬TEU,年均增速28.2%,遠超同期全國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平均增速[9]。此外,廣西北部灣港口集裝箱平均箱重約20 t,亦遠超全國平均箱重。目前,廣西北部灣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中約52.4%服務廣西沿海臨港工業、45.0%服務廣西其他地區、約2.6%服務廣西以外其他西南地區[10]。
欽州港重點承擔集裝箱、原油運輸功能,防城港港重點承擔鐵礦石等大宗散貨運輸功能,北海港重點發展油品、金屬礦石、LNG等運輸功能。目前,廣西北部灣港口貨物運輸主要由欽州、防城港兩港完成,分別占廣西北部灣港口總吞吐量的46%、41%,合計占比87%,北海港僅占比13%。其中,欽州港由于港口資源整合、集裝箱航線歸集、臨港產業快速發展等因素,“十三五”期發展速度最快,年均增速高達近20%;其次是北海港,年均增速達到9%左右;防城港港增速最慢。
欽州、北海兩港以內貿貨物運輸為主,兩港內貿貨物吞吐量比重分別為60.8%、59.8%;防城港以外貿為主,2019年外貿貨物吞吐量占比75.8%,主要是外貿進口煤炭、金屬礦石、糧食及化工品等貨類?!笆濉逼冢瑥V西北部灣港口內貿貨物吞吐量快速增長,吞吐量由7 926萬t增長至1.2億t,年均增長10.4%,較外貿快8個百分點,在總吞吐量中占比提升7.4個百分點。
綜合來看,廣西北部灣港口在服務腹地能源、原材料運輸需求和產成品外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西南地區重要的原材料運輸口岸和對外開放運輸口岸。
1)港口格局逐步優化,設施專業化、深水化水平逐漸提升。廣西北部灣港口“一灣三港八區”的港口格局初步形成[11]。防城港港重點承擔大宗散貨運輸功能,欽州港重點承擔石化、集裝箱運輸功能,北海港重點發展LNG、郵輪等運輸功能。港區層面,漁澫港區、金谷港區、石步嶺港區等老港區功能逐步優化,企沙港區、大欖坪港區、三墩港區、鐵山港西港區、鐵山港東港區等新港區加快發展,港口發展空間逐步延拓。同時,沿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港口服務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設施專業化、深水化、規模化水平持續提高。
特別是“十三五”期,隨著一批大型專業化碼頭、深水航道工程等相繼建成投產,廣西北部灣港口的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過去10年間,防城港港20萬噸級礦石碼頭和深水航道于“十二五”期投入使用,欽州港30萬噸級油碼頭及深水航道、北海港鐵山港西港區北暮5、6號15萬噸級通用散貨泊位于“十三五”期正式建成,設施建設快速推進,港口面貌煥然一新,有力保障了腹地綜合運輸和大型臨港產業的運輸需求。
2)立足服務廣西本地,港口輻射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廣西北部灣港口2020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05萬TEU,在全國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中位列第11位,其中欽州港集裝箱吞吐量395萬TEU(圖2)。集裝箱運輸地位不斷提高,海鐵聯運樞紐加快發展,輻射范圍逐步擴大,在運輸體系中的地位快速上升,已開通至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甘肅等5條常態化班列線路,其中重慶實現雙向天天班,云南、四川實現雙向周4~6班。集裝箱海鐵聯運量達到13.4萬TEU,同比增長94%。

圖2 2010年以來北部灣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變化
此外,2020年經廣西北部灣港口調入的煤炭、原油、天然氣等能源分別占全區消費量的93%、60%和65%,成為全國沿海第一大外貿煤炭進口口岸。接卸外貿進口金屬礦石6 689萬t,約占云南、貴州、廣西三省區鐵礦石總消費量的70%;調入糧食1 700多萬t,為保障全國糧油供應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桂滇黔等腹地省市重要的原材料運輸口岸。目前,港口吞吐量中約10%服務廣西區外的西南、中南地區,其中進口煤炭、鐵礦石分別約占腹地(桂滇黔)需求總量的20%、60%,廣西北部灣港口對腹地的輻射能力和引擎作用正在不斷強化[12-13]。
很多院校目前均開設了職業素養的課程,根據調查職業素養課程普遍存在的兩大問題是:第一,作為單獨的一門課程去學,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接受性較差,容易和其他課程等同,造成對科目的厭倦;第二是面向全院所有學生講授,不能做到根據專業不同而設置不同的講解方向和培養目標。針對性的開展職業素養課程才能讓學生更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
3)臨港產業平臺功能突出,在北部灣經濟區加快產業集聚發展中的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依托廣西北部灣港口布局的北海鐵山港工業區、防城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欽州保稅港區工業產值陸續突破千億元,北海工業園區、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產值突破500億元。臨港產業的持續壯大為北部灣經濟區帶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北部灣經濟區單位面積經濟規模達1 712萬元/m2,是全區平均水平的2倍,單位面積工業總產值為615萬元/m2,是全區平均的1.9倍,廣西百強企業中2/3來自北部灣經濟區。目前,北部灣經濟區已初步形成依托港口發展的冶金、石化、食品、電子信息、林漿紙、能源為主導的臨港產業基地。
“十三五”期,廣西北部灣港口油品、金屬礦石吞吐量年均增速分別為7.5%、9.7%,大宗散貨運輸地位進一步鞏固,成為廣西發揮沿海優勢、打造產業基地、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重要依托,吸引了廣西鋼鐵集團、華晟新材料等一批鋼銅鋁產業鏈龍頭項目建成投產或簽約落戶,有力支撐著臨港產業平臺加速形成,在培育臨港產業基地和承接產業轉移中發揮著重要平臺作用。
4)門戶樞紐地位初步形成,在服務廣西新格局構建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的戰略支點作用逐步發揮。隨著“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在廣西疊加,廣西北部灣港口不斷提升對內、對外連通度,有力支撐國家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國際門戶港的作用逐步發揮[14]。目前,廣西北部灣港口已開辟南非、南美2條遠洋航線以及14條近洋航線,實現新加坡每周兩班常態化運行,至香港班輪實現“天天班”。外貿直航點有巴生、德班等38個,開通了至日照、營口、天津、??诘?1條內貿航線,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通航,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港,是我國與東盟國家(地區)海上互聯互通、開發合作的前沿陣地,為構建廣西“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打造西南中南開放發展戰略新支點提供良好的支撐。
1)港口設施服務能力總體適應,但大型泊位能力仍較緊張。廣西北部灣港口碼頭設施設計年通過能力為2.5億t,總體適應發展需要,但存在結構性矛盾。其中,20萬噸級及以上大型專業化碼頭明顯不足,不能適應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大船高峰壓港現象十分嚴重[15]。例如,防城港港企沙港區現有1個服務大型臨港產業的20萬噸級散貨接卸泊位,年通過能力約1 600萬t,目前已超負荷運行,難以滿足后方廣西鋼鐵基地、華晟新材料等項目對大型散貨船運輸的迫切需求。
2)資源利用方式和生產綠色化水平有待提高。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嚴控圍填海的管控政策全面貫徹實施,“三區三線”劃定工作逐步推進,港口建設的資源利用方式要求隨之提高[16]。例如北海鐵山東港區已建及在建碼頭對紅樹林造成了影響等[17]。此外,廣西北部灣港口現共建成多用途泊位22個(統計口徑),其中約一半以運輸散貨為主,已建通用散貨、通用件雜貨泊位超100個,承擔了較大比例的金屬礦石、煤炭等大宗散貨類貨物運輸任務。例如,防城港港漁澫港區不同類型泊位混用現象嚴重,專業化水平較低,整體裝卸效率不高,集疏運通道與后方城市交通相互干擾,生產經營方式和港城協同發展模式也應實現綠色化發展。
廣西北部灣港口設施也應根據實際設備配置、裝卸貨類等實際情況進行升級改造,并建設信息化平臺,以走出一條集約化、高質量、綠色生態發展道路,推進資源集約利用。初步判斷現有碼頭經專業化改造、能力挖潛后,年通過能力將大幅提高,資源利用方式也將更加環保。
3)服務公共運輸和臨港產業的碼頭布局缺乏統籌考慮。廣西北部灣港口規劃方案主要基于資源規劃,部分缺乏前期工作支撐,既有規劃方案已不適應實際發展需求。例如,防城港港企沙南作業區原“王”字規劃方案,將形成碼頭年通過能力超6億t,體量龐大,但由于規劃區基巖埋深很淺、港池開挖代價巨大、集疏運設施布置難度大。
規劃對公共樞紐碼頭和服務臨港工業配套碼頭的布局研究仍顯薄弱,對于港內大型礦石碼頭和原油碼頭的選址和統籌布局沒有明確意見,無法指導近期5年建設規劃實施。
廣西北部灣港口應深入貫徹“三新”要求,堅定履行“三大定位”使命,緊扣“門戶樞紐”和“產業平臺”兩個基本定位,把握好多重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疊加下的戰略機遇期,打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支撐國家全方位對外開放和服務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的戰略支點,強化在區域綜合運輸體系和物流體系中“內引外聯、一體融合”的門戶樞紐作用,提升在培育臨港產業基地和承接產業轉移的產業平臺作用,合理把握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更好地支撐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實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
1)重大戰略機遇期:準確把握多重國家重大戰略疊加機遇。隨著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等,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不斷調整。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深入實施“一帶一路”開放合作及自貿區創新改革持續推進,中國-東盟經貿往來提質升級,為廣西北部灣港口腹地開放發展提供了戰略機遇。隨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新格局逐步形成,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融合,廣西將依托陸向通道建設,擴大陸向輻射能力,依托國際門戶港建設,提升在集裝箱運輸網絡中的地位,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戰略支點。
2)產業平臺建設期:力爭形成具有影響力的重大產業基地。廣西北部灣港口是廣西發揮沿海優勢、打造產業基地、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重要依托。近年來,隨著國內產業轉移和沿海地區臨港產業加速集聚,廣西沿海臨港產業發展勢頭良好,鋼銅鋁產業鏈多個龍頭項目在防城港、北海等地建成投產或簽約落戶,項目原材料和產成品的水運需求發展迅猛。廣西北部灣港口應進一步鞏固自身作為“產業平臺”的有利優勢,提升在培育臨港產業基地和承接產業轉移的平臺作用,逐步發展成為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重大產業基地。
3)綠色發展適應期:適應國家對綠色發展的高要求和嚴落實。為貫徹落實生態文明精神,綠色環保發展要求不斷增強,國土資源利用不斷收緊,嚴控圍填海、嚴把環保關、嚴管自然岸線等相關政策出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逐步構建,“三區三線”劃定進一步強化了資源邊界剛性管控,要求廣西北部灣港口發展以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為基本原則,更加注重資源環境承載力和資源開發適宜性,發展建設模式也應由“增量建設為主”,轉向既有設施的資源整合、改造升級、能力挖潛,優化增量供給,促進港口發展提質增效,向現代化一流港口發展。
4)設施能級提升期:妥善應對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等挑戰。近年船舶大型化乃至超大型化發展趨勢明顯,廣西北部灣港口面臨新的挑戰。“十四五”期,廣西北部灣港口仍然需要加快推進水運基礎設施的建設,科學論證適應船舶靠泊需求的大型泊位選址,以及配套大型深水進港航道布置方案等,進一步鞏固大宗散貨運輸地位,拓展集裝箱現代港航服務功能,提升面向國際的綜合競爭力與影響力。
5)政策支持優勢期:科學制定爭取用海、資金等政策支持策略。目前,國家層面明確“涉及圍填海的國家重大項目”包括已列入《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的水運項目,為廣西“十四五”期爭取用海方面的突破提供了條件。此外,航道(企業專用除外)、防波堤和錨地工程屬于港口公共基礎設施,屬于政府投資項目,可申請列入交通運輸部5年發展規劃。針對工程投資較大的項目,可根據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研究分期、分段推進實施工,以爭取更多的中央財政支持。
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緊圍繞廣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扎實”新要求,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部署要求,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推進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合理配置港口資源,提高利用效率,補齊設施短板,加快推進重點工程建設,促進既有設施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優化系統綜合服務水平,建設具有“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的國際門戶港,更好地支撐北部灣經濟區全面建成服務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的戰略支點,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
1)優布局。按照“一灣三港多港區”的空間布局思路,強化規劃引領,推進北欽防三港一體融合、分工協作,突出各港發展重點,優化各港區的發展定位等,提前謀劃企沙南、三墩等新港區開發,形成布局合理、錯位發展的良好局面。
2)強樞紐。按照國家層面關于建設國際樞紐海港的部署要求,深入研究廣西北部灣港口港區分層次劃分,圍繞促進現代物流發展等方面的先導性,以樞紐港區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強化樞紐港區的門戶樞紐作用。
3)促產業。圍繞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產業基地平臺,深入研究優化企沙、鐵山西等港區規劃方案,適應臨港產業發展需要,促進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充分發揮廣西北部灣港口的引擎作用。
4)綠色化。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相關要求,做好設施存量的更好利用,積極推動設施專業化改造、作業貨類整合,相應提高航道等配套設施的適配性。同時,按照適應需求、節約資源、集約化、專業化等原則,推動新建設施。
5)深水化。統籌協調廣西北部灣港口與區域經濟、產業、城市發展的關系,補齊設施短板,注重經濟效益,引領產業集聚,適應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結合建設條件等科學推進。重點提升防城港港、北海港服務臨港工業的大宗散貨運輸功能、欽州港面向國際競合的集裝箱運輸功能。
1)“十三五”期是我國水運行業突出改革創新、強化短板建設、促進開放融合、加快轉型升級、提升服務水平的關鍵時期。期間,廣西北部灣港口設施建設成效顯著,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順利實現從“瓶頸制約”到“基本適應”的歷史性跨越,形成“一灣三港八區”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良好發展局面。
2)“十四五”期,廣西北部灣港口應以“優布局、強樞紐、粗產業、綠色化、深水化”為發展導向,堅持以高質量發展,推進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合理配置港口資源,提高利用效率,補齊設施短板。
3)港口建設重點應圍繞優化港口布局、突出公共樞紐碼頭建設、加強服務臨港工業碼頭布置,提升深水化、綠色化碼頭設施的供給能力,適應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引領產業規?;⒓夯l展。
4)在建設能力供給結構方面,應新建、改造相結合。一方面,根據市場需求穩步推進新設施建設、提高碼頭服務保障能力;另一方面,應盤活既有資源,著力推動設施結構優化調整、整合挖掘潛力,促進港口充分發揮在國家戰略實施、區域經濟發展、臨港產業集聚及綜合運輸體系構建中的基礎性、樞紐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