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峪,李志翠
(新疆師范大學 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拉動GDP增長的主要推手。當前,我國各個地區為了促進地區經濟增長都在不斷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高級化發展,而新疆地處祖國邊疆,經濟發展速度較為緩慢,工業化發展程度較低,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堅持工業經濟發展穩中求進的基調,為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工作,不斷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向好發展。同時,依托工業的發展來帶動新疆經濟,對實現新疆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和穩定發展意義非凡。因此,筆者根據新疆工業經濟發展現狀,對新疆工業行業發展指數進行評價與研究,以期為提高新疆工業發展水平提出有效的對策建議。
目前,新疆的工業體系趨于完善,已經形成了包括石油、煤炭、鋼鐵、化工、電力、建材、紡織、輕工、機電等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2020年,工業生產逆勢增長,全年新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9%,增速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達到2018年以來最高點,居全國第二位。10個主要行業中,7個行業生產實現增長。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比上年增長17.6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7.2%,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9.0%,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7.2%。
由于工業發展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眾多學者對工業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并對評價體系的構建思路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多種多樣,如熵值法、因子分析法、投入產出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等。
較具代表性的如:韓慶鵬(2007)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從區位商、投入產出效率、勞動生產率、三廢治理綜合系數等方面評價新疆工業發展水平[1]。王理、傅德印(2007)運用因子分析方法,評價甘肅省的工業發展水平及產業結構特征[2]。邱澤、呂月英(2012)運用因子分析法對2005年和2010年山西省工業行業結構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山西工業經濟結構發展特征并提出對策建議[3]。王開月(2015)構建石家莊工業發展相關指標,對石家莊工業主導產業進行綜合分析[4]。丁紅艷等人(2016)以新疆14個地州市為樣本,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對新疆經濟發展進行實證分析[5]。苗風蕓(2017)構建了新疆工業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計算求得新疆工業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分,并從政府、行業、企業層面出發,提出了提高新疆工業企業經濟效益針對性的政策建議[6]。馬欣(2019)利用熵權法對5個少數民族地區2013年—2017年工業經濟發展質量進行研究[7]。姚莉(2020)運用層次分析法對2009年—2017年湖北省的工業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縱向評價[8]。馬越等人(2021)基于熵權法對2019年全國30個地區工業綠色發展水平進行排名[9]。
綜上所述,現有的研究工作在工業發展水平評價方面已有較多成果,對文中構建指標體系方面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同時目前關于新疆工業發展評價方面大多數學者都是從新疆各地州工業發展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而從工業行業內部進行指標體系構建的研究較少。為此,筆者通過構建新疆30個工業行業發展水平的測度指標體系,運用因子分析法對新疆工業發展水平進行評價,以期對新疆工業未來高質量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設有n個樣品,每個樣品觀測p個變量。使標準化后變量的均值為0,方差為1。將原始觀測值和變換后的新變量均用X表示。設原公共因子變量為Y1,Y2,…,Ym,經標準化后的公共因子變量記為F1,F2,…,Fm(m
設樣本數據陣為:
計算樣本相關矩陣。
求R的特征值和標準化特征向量,記λ1≥λ2≥…λp≥0為R的特征值,其相應的單位正交特征向量為l1,l2,…,lp。
求因子模型的因子載荷矩陣A:確定公共因子的個數m。令ai=(i=1,2,…,m),則A=(a1,…,am)為因子載荷矩陣。
對m個公共因子做解釋。
計算各主因子得分以及最終的總因子得分。
為了突出代表性,筆者選取了有較大影響的30個工業行業為分析樣本,具體行業見表1。

表1 新疆30個工業行業發展指標原始數據
根據因子分析方法,筆者選定下列指標作為新疆工業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盈利能力指標:成本費用利潤率X1;營運能力指標:總資產貢獻率X2;流動資產周轉率X3;產品銷售率X4;經濟規模指標:工業總產值X5;利稅總額X6;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X7;償債能力指標:年末資產總計X8。原始數據如表1所示。
借助SPSS18.0統計分析軟件計算相關系數矩陣,并進行KMO和Bartlett檢驗。如表2、表3所示。

表2 相關系數矩陣

表3 KMO 和 Bartlett 的檢驗
觀察到相關矩陣的大部分相關數絕對值大于 0.3,巴特利特球度檢驗統計量觀測值為138.273,P值接近0,KMO度量為0.723,所以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根據樣本標準化后數據得到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計算其特征值和累積貢獻率。由表4可知前4個公共因子的累計貢獻率達到89.026%,可以反映原指標89.026%的信息量,因此提取4個因子是合適的。

表4 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和貢獻率
計算公共因子的因子載荷,如表5所示。

表5 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
對表5進行分析得出:工業總產值(X5)、利稅總額(X6)和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X7)、年末資產總計(X8)在第一因子上載荷較高,反映了工業行業投入與產出的規模水平,所以稱Y1為規模因子;成本費用利潤率(X1)、總資產貢獻率(X2)在第二因子上載荷較高,反映了工業行業投入與產出的效率,因此,我們把Y2稱為效率因子;流動資產周轉率(X3)在因子Y3上有較高的載荷,反映的工業行業的管理運營能力,所以我們稱Y3為運營因子;產品銷售率(X4)在Y4上載荷較高,反映了工業行業內部的供需,因此我們將Y4定義為供求因子。
對這些工業行業的4個主因子計算其因子得分,綜合得分情況:Y=0.435F1+0.224F2+0.2F3+0.14F4,并按得分大小進行排名,如表6所示。

表6 新疆30個工業行業的因子得分
從規模因子得分來看,新疆各工業行業規模發展不均衡,石油化工等重工業行業占比仍過高,但工業結構逐漸在調整。該因子的方差貢獻率達到38.767%,新疆工業各個行業最大的差異表現為經濟規模的不同,因子得分為正的有9個,占比30%,說明還有大多數工業行業的規模還有待擴大。石油化工、有色金屬、煤炭開采、電力生產等重工業部門占比仍過高,總體上處于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工業格局。進一步來看,排名靠前的10大行業的工業總產值占全區的77.84%,對新疆工業經濟的促進作用明顯。它們主要分布在各重點工業、基礎工業和輕工業行業,一定程度上說明新疆工業結構調整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從效率因子得分來看,新疆絕大多數工業行業內部投入與產出效益較低,該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19.960%,因子得分為正的有12個,它們的工業利稅總額占全區工業利稅總額的68.91%,對工業經濟的貢獻起著重要的支柱作用。這些行業主要集中在壟斷性和資本密集型的行業,且這12個大行業占30個行業的40%,表明新疆大多數工業行業的投入與產出效率及效益一般或較低。
從運營因子得分來看,得分為正的行業有11個,僅占30個行業的37%,且這些行業大多屬于重工業,說明新疆工業結構存在失衡,傳統重工業占據大比重,發展強勁且運營較好,而輕工業方面發展較為緩慢。
從供求因子得分來看,新疆工業行業存在需求不足的現象。供求因子得分為正的行業有15個,占30個行業的50%,一方面,說明新疆仍有一些工業行業的需求存在不足,必須不斷促進國內國外雙循環,暢通銷售渠道,另一方面,也說明新疆有的工業行業產品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產品生產庫存存在積壓,需要把產銷環節聯系起來。
從因子綜合得分來看,排名靠前且得分為正的10個大行業分別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電力生產和電力供應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煙草制品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無論是從單個因子得分情況看還是從因子綜合得分情況看,石油化工、電力生產與供應、煤炭開采、有色金屬等行業在新疆工業經濟中地位顯著。但是,新型制造業、信息技術產業和高科技產業在各項因子特征中都處于極度劣勢,這一方面表明新疆工業經濟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
目前,新疆輕重工業比重結構十分不均衡,規模以上重工業所占比重高達85%以上,輕重工業占比結構接近1∶9,重工業中石油及金屬工業發展強勁,產業結構呈現傳統重工業為主占比較大,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導,而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較為緩慢,應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輕重工業比重,提升非石油、金屬工業占比,依托制造業、紡織服裝業、農牧產品加工業、建材業等形成產業集聚區,構建不斷開放,各工業行業協調發展,工業結構更加健康、獨具新疆特色的工業產業體系。
制造業在新疆的工業領域中所占的產出比重較大,目前,新疆在技術創新方面能力較為低下,導致制造業發展缺乏動力,發展速度緩慢[10],新疆應認清自身現狀,以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為主題,促進信息技術產業與制造業不斷加強融合,使新疆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并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實施“互聯網+先進制造業”戰略。
人才隊伍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工業產業發展的興衰。工業產業體系龐大,涉及產業眾多,與采掘業、食品業、制造業、紡織業、建筑業等息息相關。因此,擁有龐大的就業人員隊伍,應對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高度重視,制定并實施企業經營管理者素質提升計劃及在崗人才培訓計劃,進行分級分類培訓,在促進現有從業人員技能提升的同時也應注重對重點產業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完善從研發、轉化、生產到管理的人才培養體系[9]。同時,依托對口援助省市的人才優勢,向新疆選派一批高質量、高技術的專業性人才,培育高素質工業工才隊伍。
工業經濟的發展面臨著資源環境的不斷約束,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能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對資源的節約利用,目前,新疆工業結構重工業占據重大比例,對資源環境的浪費和污染問題日益增加,需要科學有序進行產業布局,合理進行資源開發,秉持高效集約的理念,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同時,加大引進節能環保技術,全面推進石油、有色、化工、輕工、紡織等環境約束工業綠色改造升級。推動綠色產業園區建設,開展節能監察機制,健全相關法律體系。依托政府政策引導和自身技術創新,不斷推動新疆工業向高效綠色低碳發展。
以新疆工業發展水平作為研究對象,依據新疆經濟發展實際情況,通過選擇8個主要指標,建立測度新疆工業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依據新疆2019年30個工業行業的數據,對其進行綜合評價,新疆工業發展水平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以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電力生產和電力供應業為主導的傳統產業是新疆工業發展的主力軍,同時,煤炭開采業、紡織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技術產業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根據新疆工業發展及因子分析法得出的綜合評價,提出了對策建議,以期促進新疆工業朝著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