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平,張陳鴻
(1.韓山師范學院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廣東 潮州 521041;2.廣東途安裝備服務有限公司,廣東 惠州 516223)
具有酶響應的超分子材料是超分子化學研究領域的一個新的熱點,其中基于環糊精的超分子材料是目前研究的一個熱點。環糊精是由葡萄糖單元構筑而成的環狀多糖,具有糖苷鍵等多個酶響應位點,因此具有一定的酶響應性能。將其他功能材料與環糊精超分子材料進行組裝,從而獲得新功能材料的策略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7]。筆者擬用氧化石墨烯與環糊精聚合物進行組合,從而獲得具有酶響應性能的超分子雜化材料,有望應用于多種場合的微污染物的處理。
實驗材料: β-CD(96%,阿拉丁)、氧化石墨烯溶液(2 mg/mL,蘇州碳豐)、環氧氯丙烷(AR,阿拉丁)、氫氧化鈉(AR)。纖維素酶(10 kU/g,阿拉丁)、糖化酶(100 kU/mL,阿拉丁)、木瓜蛋白酶(2 000 U/mg,阿拉丁)、淀粉酶(阿拉丁)。
1.2.1 β-CD重結晶
取適量β-CD 放入燒杯中,加入蒸餾水于磁力攪拌器上加熱、攪拌。待β-CD溶于水中后快速用熱過濾漏斗過濾,將濾液冷卻后,放入冰箱中過夜,再取出β-CD放入烘干箱烘干即得到白色晶體。
1.2.2 氧化石墨烯-聚環糊精凝膠的制備
稱取14.0 g NaOH于干凈250 mL的燒杯中,加入25.0 mL的蒸餾水與20.0 mL氧化石墨烯溶液(2 mg/mL),充分攪拌使其完全溶解。再將稱量22.0 g β-CD小心溶解于5 mL 30% NaOH溶液中,加入前述石墨烯溶液中,攪拌溶解完全,將所得到的溶液轉移到三頸燒瓶中,在60℃硅油浴的條件下反應1 h。后滴加總體積25.0 mL的環氧氯丙烷。約70 min后,混合溶液變成凝膠狀,將產品轉移至乙醇中靜置過夜。后水洗至中性,真空干燥、研磨,得產品21.2 g,即氧化石墨烯-聚β環糊精(GO-PCD)。
1.3.1 比表面積的測定
1.3.1.1 亞甲基藍標準曲線的測定。用分析天平稱取0.0250 g次甲基藍粉末,將其配制成250 mL溶液,即100 mg/L的次甲基藍溶液,用移液槍依次移取0.2 mL、0.4 mL、0.6 mL、0.8 mL、1.0 mL、1.2 mL次甲基藍溶液配制成50 mL的次甲基藍溶液,測出吸光度值,并算出對應的次甲基藍溶液的濃度,填入表格中,繪制次甲基藍溶液吸光度標準曲線。
1.3.1.2 材料比表面積的測定。 準確稱量氧化石墨烯-聚環糊精粉末分別放入10 mL小試管中,量取6 mL蒸餾水分別置入小試管,震蕩,使得粉末充分溶解,將小試管放于暗處靜置10 min,此時,能觀察到小試管中的溶液明顯分層,倒掉上層清液后將小試管放入離心機中離心2 min,再倒掉上層清液,即得到石墨烯-聚環糊精水凝膠。將水凝膠移入碘量瓶,再倒入50 mL提前配制好的溶度為0.01 g/L的次甲基藍溶液,蓋緊瓶塞,置入震蕩機中,調整振蕩頻率,使石墨烯-聚環糊精平穩而又充分的吸收次甲基藍。每隔15 min吸取4 mL上層清液于離心管中,加速離心兩分鐘后吸取2 mL上層清液置入清潔干凈的石英皿中,將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波長旋至664 nm,空白對照為蒸餾水,測取上層清液的吸光度,對MB的去除率和吸附量公式:
η = (Co-Ct)/Co×100%
(1)
Q = (Co-Ct) × V/m
(2)
式中:Co為 MB 溶液的初始濃度,mg/L;Ct為吸附平衡后上清液中MB的濃度,mg/L;環糊精對MB的吸附量,mg/g;V 是試驗所取 MB 溶液體積,mL;m為環糊精的投加質量,g;η為去除率,Q為吸附量。
1.3.2 表面形貌測定
稱取制得的GO-PCD 0.5004 g,加適量水浸泡過夜,使其溶脹。然后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其形貌。
1.3.3 紅外光譜
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以KBr作為載體,測GO-PCD的紅外光譜圖。
1.3.4 酶響應性質研究
GO-PCD 材料的酶響應性質主要采用重量分析法來確定。在實驗中我們選取了纖維素酶、糖化酶、木瓜蛋白酶來研究對材料的降解作用。測試液總體積為1 mL,置于精確稱重的玻璃瓶中。溶劑為蒸餾水,其中含有5.0 mg的GO-PCD、100 U/mL的酶。將上述溶液室溫下反應24 h,利用4 000 rpm 離心分離出固體,將固體水洗、真空干燥后稱重,減去瓶自重后即得瓶中剩余GO-PCD 的質量。作為對照,我們也研究了GO-PCD在純水中的穩定性,測試流程與上述實驗相同。相對剩余質量 =(初始質量-降解后剩余質量)/(初始質量)×100% 。
次甲基藍主要有3種吸附取向,分別為平面吸附,側面吸附與端基吸附。吸附前溶液的A664=0.870,吸附后溶液的A664=0.377,將數值代入上述公式,再考慮石墨烯-聚環糊精吸附次甲基藍的方式三種吸附取向均有可能,投影面積分別為135 nm2、0.75 nm2和0.395 nm2,通過公式算得GO-PCD的比表面積為0.34 m2/g~1.18 m2/g,與文獻報道數值相符[8]。
如圖1(b)所示,GO-PCD 凝膠為在光學顯微鏡下為表面不規則的塊狀透明固體,沒有觀察到大塊的石墨烯聚集的現象,證明氧化石墨烯較好地分散在凝膠當中。

圖1 (a)次甲基藍溶液吸光度標準曲線圖(R2=0.9995);(b)GO-PCD光學顯微鏡下的形貌

圖2 GO-PCD 紅外吸收光譜
用紅外吸收光譜法測出并繪制氧化石墨烯-聚環糊精雜化材料(GO-PCD)、可以顯著的羰基伸縮振動峰約1655 cm-1、環氧基伸縮振動峰約1 253 cm-1烷氧基伸縮振動:約1 037 cm-1。結合雜化體系的顏色,可以推斷氧化石墨烯可以被組合進環糊精聚合物的骨架中。
從GO-PCD,在純水環境中材料基本不降解。如圖3 所示,當體系中分別存在纖維素酶、糖化酶、木瓜蛋白酶和淀粉酶時,GO-PCD 均有一定程度的降解,質量損失在20%~36%之間。其中淀粉酶GO-PCD 有顯著的水解作用,但由于其標稱活性未知,故不與其他3種酶比較。從結果上講,在纖維素酶、糖化酶、木瓜蛋白酶3種酶當中木瓜淀粉酶對材料有著最佳的降解能力。從機理上推斷,由于這3種酶對糖苷鍵均有一定程度 的水解作用,因此我們推斷GO-PCD上的糖苷鍵是酶的主要作用位點。

圖3 GO-PCD 分別經純水、纖維素酶、糖化酶、木瓜蛋白酶、淀粉酶處理后的相對剩余質量(%)
我們所合成的GO-PCD 水凝膠比表面積為0.34 m2/g~1.18 m2/g,對亞甲基藍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GO-PCD 在純水中較為穩定,而在天然酶(纖維素酶、糖化酶、木瓜蛋白酶和淀粉酶)存在的條件下能發生降解,因此GO-PCD具有較廣泛的酶促降解能力,由于這些酶都是生物體內的常見酶,故該材料具有較好的生物可降解能力。該材料可在環境污染物處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