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王夢帆?王海瑞?李劉艷
摘要:目的探討在健康人群中進行結腸鏡檢查的意義及重要性。方法選取我院體檢中心于2021年07月至2021年12月期間接受結腸鏡檢查的健康體檢者110例進行統計,分析不同性別及年齡階段大腸息肉的檢出情況。據統計結果顯示:110例結腸鏡受檢者中,發現有息肉者共25例,其中女性15例、男性10例,息肉所在位置都以左半結腸為主,檢查過程中還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息肉發生率也越高。結果表明,積極接受結腸鏡健康檢查是發現大腸病變的有效手段,重視健康人群結腸鏡檢查的必要性有助于早期發現病變,早期治療,從而預防大腸癌的發生發展。
關鍵詞:結直腸息肉;結直腸癌;健康體檢
【中圖分類號】R57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9--01
引言
大腸息肉是指任何從大腸粘膜上皮來源的、表面突出到腸腔的隆起性狀病變〔1〕,為我國常見多發病,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腸息肉通俗的來說就是腸道里面多余長出來的“肉疙瘩”,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均稱為腸息肉,依據病理類型可分為腺瘤性和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以及管狀絨毛狀腺瘤,非腺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臨床以腺瘤性息肉最常見,基于“腺瘤-不典型增生-癌”的癌變模式,結直腸腺瘤被認為是結直腸癌(CRC)重要的癌前病變〔2〕。因此,結直腸息肉篩查的重要性不容小覷。腸息肉可發生在腸道的任何部位,可單發或者多發,大小、形態、數目不一,以直腸和乙狀結腸(左半結腸)最為多見,也可見于降結腸、橫結腸和升結腸〔1〕,其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明顯上升。腸息肉因大小形態不一,臨床表現也不一樣,但一般較小的腸息肉出現臨床癥狀的特別少見,而當出現便血、血便、腹痛腹瀉,大便性狀及習慣改變等癥狀時,那可能是結直腸疾病進展階段給你發出的危險信號,應當引起重視并盡早進行檢查。
方法
腸道準備:體檢者在結腸鏡檢查前一天進流質無渣飲食,體檢當日根據被檢者具體情況空腹口服腸道清潔劑甘露醇或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西甲硅油清潔腸道,并大量飲糖鹽水,鼓勵體檢者在服藥期間來回走動,輕揉腹部,加快排泄速度,有效清潔腸道至末次為清亮水便〔3〕。服用過程中如果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痛或頭暈心慌低血糖等不適癥狀時,則需停止飲用,大部分人在2-3小時左右完成腸道準備可進行檢查,本次體檢受檢者腸道清潔度均較好。
器械:本次體檢采用富士EM-600WR型結腸鏡進行檢查及活檢
過程:采用單人結腸鏡操作法,根據受檢者意愿,選擇丙泊酚行靜脈麻醉再行結直腸鏡檢查,或無麻醉情況下行普通結直腸鏡檢查。此次體檢所有被檢者腸道準備均良好并全部成功進鏡至回腸末段〔4〕。在110例腸鏡檢查者中,其中發現有息肉者25例,對發現息肉的體檢者在征得其同意后,根據腸息肉的生長部位、大小、形態選擇一次性活體取樣鉗鉗除(冷切除)或高頻電凝切除術(EMR)切除,并盡可能提高整塊切除、完全切除率,減少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檢查后所有活檢息肉標本送本院病理科明確其病理性質。所有受檢者檢查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資料
我院五個月內共有110例職工在我科行結腸鏡體檢,發現息肉病例數為25人,具體病例數據分析如下:20歲至29歲7例,30歲至39歲8例,40歲以上10例;男性10例,女性15例;其中在左半結腸發現息肉數目為17例,息肉單發數目為18例,多發數目為7例。
結論
結直腸癌(CRC)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在惡性腫瘤中,CRC 的發病率居第 3 位,病死率居第 2 位。在低收入地區,CRC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不斷升高〔2〕,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在過去十年間明顯提高,已經成為我國居民健康的較大威脅之一。但目前我國結直腸癌患者早期診斷及治療率偏低, 積極推動規范的結直腸癌早診早治是進一步改善我國結直腸癌患者預后的關鍵。其新發病例數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別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數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別排名第4位及第3位〔5〕。雖然結直腸癌的發病因素尚完全闡明,但現有的研究表明,結直腸癌絕大部分由結直腸息肉中的腺瘤演變而來,結直腸息肉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病變,可發生于結直腸的任一部位。在無惡變前,一般無明顯臨床癥狀。大約85%的結直腸癌都是由息肉中的腺瘤發展而來,由腺瘤發展為癌的時間約為10年左右,所以在無明顯臨床癥狀的情況下,健康人群較少會有意識去做結直腸癌的篩查〔4〕。我院職工結腸鏡體檢中: 40歲以上息肉發病率為40%,30歲以上發病率72%;左半大腸息肉發病率為60%(其中直腸與乙狀結腸息肉發病率73%,降結腸息肉發病率為27%);綜合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腸息肉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但結直腸息肉在生長過程中無明顯臨床癥狀,即便發展成早期腸癌,臨床癥狀也不明顯,所以應該重視健康人群結腸鏡體檢的必要性,而對于年齡超過40歲的普通人群,即使無癥狀,也應該盡早進行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能夠十分直觀的觀測到結直腸腔的病變情況、形態變化等,并且醫護人員能夠對疑似病變的組織取活檢作病理檢查,還能實施相關治療,目前臨床上已廣泛應用結腸鏡檢,應用優勢顯著〔6〕。結腸鏡是早期發現結直腸息肉并切除息肉的有效手段,結腸鏡配合病理活檢已成為早期診斷結直腸多發息肉及結直腸癌的金標準,因此如能按照指南建議進行結腸鏡體檢,早期切除結直腸息肉,將明顯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不僅對于增加患者的預期壽命,同時對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有極大的幫助〔4〕。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識的提高,消化內鏡檢查也普遍被人們所接受,作為診斷結直腸疾病的重要手段,我們應該繼續加強對健康人群按照指南規范進行結直腸鏡篩查的知識宣教,提高其對癌癥早期篩查的重要性的認知,從而有效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7〕。
參考文獻:
[1]龔均.董蕾.王進海.實用結腸鏡學(第2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J].2018,(2):47-48
[2]國際消化病雜志2020年2月第40卷第1期 Int J DAg Dis.February 25, 2020.Vol.40.No.1
[3]醫藥前沿 2021年12月第11卷第34期
[4]實用醫學雜志2019 年第 35 卷第 20 期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2019 Vol.35 No.20
[5]中國結直腸癌早診早治專家共識,(2020)
[6]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第21卷第14期
[7]河北醫藥 2021 年 12 月第 43 卷第 24 期 Hebei Medical Journal,2021,Vol 43 Dec No.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