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琳 安大幼教集團合肥涂山路幼兒園
2017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要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進目前的幼兒園活動過程中。通過在幼兒園環境中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出其所具有的教育意義,實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目標“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安徽地區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通過在幼兒教育中融入本土資源,讓幼兒在了解本土資源的基礎上提高他們對家鄉的認知,真正從教育角度提升幼兒對民族的自信和自豪感。“瑞吉歐教育”中提出:“環境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的要素”,可以看出幼兒園環境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以徽文化融入幼兒環境創設為例,創設富有文化自信理念的幼兒園環境,使幼兒對民族文化產生自信。
為了充分了解徽文化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滲透情況,本文對安徽省部分幼兒園進行了詳細調查與研究。具體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幼兒園對徽文化傳播的重視程度、徽文化傳播的表達形式以及徽文化是否融入幼兒環境創設。而調查對象主要是幼兒園內一些管理者和教師。
通過對部分幼兒園的調研發現,其中大部分幼兒園的管理者都缺乏對傳播徽文化的足夠重視。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以下幾個問題:1.缺乏傳播徽文化意識,同時也沒有對教師進行相關方面培訓。園所管理者自身對徽文化的認識也存在著明顯不足。2.在開展徽文化的活動當中,大多數活動內容都較為被動,而且通常在接到上級要求時才會開展這類活動。3.部分園所開展徽文化活動,但活動的內容卻缺乏足夠的多樣性、滲透性,一般僅僅會在大型傳統節日當中開展單一活動。
對于幼兒園的部分教師而言,缺少對傳統文化的足夠認識。在進行相關問題的訪談過程中,雖然部分教師對徽文化入校園都保持著肯定的態度,但他們卻無法從深層含義上了解徽文化及其意義。通過調研還發現,目前很多幼兒教師都對環境創設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甚至會將節日看成是“劫”日。
雖然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活動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頻繁出現,但徽文化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卻存在著流于形式、組織缺乏整合性、目標不明確以及設置表面化等眾多問題。在這些問題當中,重視表面而忽視內涵的這種現象最為突出。在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管理者將關注點放在了幼兒園的外在建設和維護方面,完全忽略了幼兒園環境對幼兒身心發展產生的物質及精神要素的影響。
為了充分發揮出徽文化在幼兒園中的育人作用,實現傳承文化自信的目標,園長要起到帶頭作用,樹立科學理念,為徽文化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應用提供支持。在此過程中,管理者要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做出整體發展規劃,引入徽文化并將其應用到幼兒教育當中,通過探索徽文化在區域活動當中的應用來促進幼兒園發展。與此同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幫助教師開展相關活動,以此來提高傳統文化在幼兒環境創設中的效果。定期邀請教育專家來園針對徽文化以及文化自信方面對教師進行培訓。除此之外,還可以邀請一些傳統手工藝的老藝術家來向幼兒展示各種傳統才藝,帶領他們一起深入了解相關的傳統手工藝。最后,為了更進一步促進幼兒園的發展,管理者還要加大物質方面的保障,以開通綠色通道的方式確保幼兒園園本課程的順利開發。
徽文化是安徽民間民眾所創造、共享和繼承的風俗生活文化,園所以徽文化為背景,主題活動為載體,開展設計和實施環境創設的實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不斷提升幼兒園管理者以及教師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讓他們能夠從內心深處對徽文化在幼兒園環境中的滲透產生認可,進而實現對滲透建設主動性和效果的增強。其次,要充分考慮徽文化滲透的方法以及應該滲透哪些優秀傳統文化。在確定文化自信和環境創設的理念下,設計和實施幼兒園班級環境、公共環境的方案。我園為了能夠讓幼兒了解相關徽州文化,幼兒園開展集體教學活動“徽州古民居”,活動前期,幼兒收集徽州古民居的圖片,提升幼兒前期經驗。活動中,欣賞幼兒收集的徽州古民居圖片,了解古民居建筑特點,使他們從美麗的圖片中加深對徽州文化中徽派建筑的了解,以及先輩的構建智慧。最后以《徽州》這首古詩落幕,幼兒在詩歌朗誦中,得到徽文化的熏陶。
安徽地區有著民間音樂以及民間美術等眾多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舉例來說,五河民歌是安徽地區在明代洪武年間就形成的藝術形式。在20世紀70年代,這種藝術形式逐漸傳播到皖蘇區域的多個縣市。與此同時,淮北地區的集體舞、花鼓燈以及雙人舞等民間舞蹈也十分有名,曾經被周總理贊譽為是“東方芭蕾”。將本土資源進行整合,發揮出其所具有的教育作用。為了實現民間藝術與幼兒教育的完美結合,可以通過民歌比賽、演唱的方式向他們解析這些民歌當中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讓幼兒了解當時區域文化所具有的特征,讓他們在游戲過程中感受民間藝術和本土文化,為幼兒教育創設更具特色的環境。
徽茶文化是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之一,為了使幼兒能夠了解徽茶文化,大班教師開展了教學活動“喝茶需要用什么茶具呢”,通過觀察茶具等一系列環節展開提問,“我剛剛用什么做了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讓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了解茶洗、茶夾、茶漏的作用。在實際參與中,讓他們體會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結合徽州茶文化進行班級及公共場地的環境創設——品茶坊等。
在徽文化當中,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是其重要載體。而民俗文化主要來源于地方環境,與幼兒的成長和認知相輔相成,因此在幼兒環境創設中能夠更好地滲透并引發幼兒與家長的共鳴。舉例來說,在開展以探索為目的的主題活動時,可以根據安徽地區的文化發展情況,通過游戲方式讓幼兒們了解筆墨紙硯的來源與作用,還可以通過創設角色扮演的方式,以此來增強他們的體驗,進一步增強教育效果。從上述內容中能夠看出,課程資源的融入能夠讓教育工作變得更加形象,而且還能夠進一步提升本土資源的利用價值,通過游戲的方式,可以為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此外,還可以開展徽文化相關的藝術手工活動,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了解徽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我們要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起來,從幼兒抓起,對其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傳承,將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到幼兒園環境創設中。除此之外,要進一步提高幼兒教師以及管理者的專業水平,深入挖掘當地民俗文化以及傳統節日文化資源,將幼兒作為活動主體進行幼兒園環境創設,引導幼兒主動接受環境的熏陶,提升幼兒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這是徽文化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應用的初衷和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