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帥
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的齊國國相管仲提出了“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這一論斷,揭示了精神文明依附于物質文明并相互促進發展這一樸素辯證的哲學關系,后來他還成功將這一原理運用于對魯國和楚國的經濟戰,使之不戰而屈人之兵。“衣食住行”以“衣”為首,那么以“衣”為代表的纖維及纖維制品相關產業是否關乎國家安全?作為多年從事纖維及纖維制品質量監督和質量監測的一名市場監管人,我結合纖維發展歷史和本職工作談一下體會。
棉花、麻類、繭絲、毛絨這四大天然纖維在人類的文明史上和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中棉花和糧食、食糖、煤炭、原油等是通行的國際大宗商品,是特殊時期的硬通貨。麻類纖維在我國有相當長的應用史,在棉花進入我國之前,很早就被廣泛用于生產生活。
棉花、麻類、繭絲、毛絨這四大天然纖維在人類的文明史上和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中棉花和糧食、食糖、煤炭、原油等是通行的國際大宗商品,是特殊時期的硬通貨。麻類纖維在我國有相當長的應用史,在棉花進入我國之前,很早就被廣泛用于生產生活。用蠶絲制成的絲綢制品曾是宋朝重要的經濟支柱,與茶葉、瓷器一道曾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我國國際貿易的重要產品。以羊絨為代表的動物纖維,有軟黃金之稱,是高檔皮草制品的重要原料。棉花不僅僅是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其用途相當廣泛,如紙幣用到的特種紙張就需要棉花,無煙火藥需要用硝化棉,還有各種醫用棉紗。正是因為棉花有著如此多重要的作用,我國建立了棉花儲備制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棉花等天然纖維與國家安全有著直接而又緊密的聯系。
我國既是棉花生產大國,也是棉花消費大國,作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國,以棉花為主體的纖維生產顯然不能依靠進口。從2013年到2020年,我國棉花產量從631萬噸下降到591萬噸,呈現總量下降態勢,但總體穩定在600萬噸左右,進口棉花在180萬噸,進口棉紗線在200萬噸,基本能滿足紡織需求。就結構上來說,棉花種植、生產加工已由過去的西北內陸、長江流域、黃河流域三足鼎立向新疆一家獨大的格局轉變。2020年新疆的棉花產量占到全國棉花產量的84.9%,居主導地位。我國棉花生產向新疆地區集中的原因很復雜,既有天然的資源稟賦因素,如新疆的土壤、氣候以及土地集中和大規模機械化應用帶來的優勢,也有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扶持因素。而以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為代表的內地產棉區近年來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大幅下降,與農村勞動力老化,棉花與其他經濟作物的比較優勢低息息相關,由此導致內地農民不愿意種植棉花。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借口新疆人權問題,頻頻對中國揮舞制裁大棒,近期更是直接將新疆棉花列入制裁名單,不少國際紡織企業迫于制裁壓力,也選邊站隊加入棄用新疆棉花的行列。新疆的棉花問題,不單單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新疆是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棉花也是新疆農業主要支柱和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美國制裁新疆棉花,其實質是對中國的經濟戰,已經嚴重威脅到中國的國家安全。由于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也是產棉大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打擊新疆的棉花產業,用自產的棉花或其他國家棉花替代,既符合其經濟利益,也符合其打擊中國經濟發展的政治利益需要,其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國際資本對棉花這類大宗商品的定價權長期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包括對棉花種子、棉花技術標準、棉花檢驗設備的掌控和話語權。以棉花公證檢驗中用到的大容量檢測設備(HVI設備)為例,目前我國用的HVI設備幾乎全是美國烏斯特公司的產品,國產設備占比很小,而美國烏斯特公司與美國農業部有很深的淵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國的棉花產業數據安全也存在一定的隱患。我們要高度重視信息安全,要求并嚴格監管棉花檢驗設備的數據。當然最根本的還是要依靠國產設備自主創新,降低對外國檢驗設備的依賴,防止關鍵時刻被別人卡脖子,危及國家安全。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暴發,隨后在全國呈現快速傳播態勢,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采取了強有力措施,最終戰勝了疫情。然而在疫情中,我們也發現一些短板和不足,如居民生活用品價格波動,口罩等防護用品價格炒到天價,口罩等醫用防護用品質量檢測能力欠缺,標準不完善,與國際標準不接軌,熔噴布原材料短缺導致醫用防護用品產量跟不上等。對此,在疫后重振經濟的同時,我們市場監管部門立足本職,加快了補短板的過程,如國家非織造布產品質檢中心建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修訂,醫用及非醫用防護用品的質量監管和執法專項行動,采用市場監管和質量提升雙管齊下的手段,筑牢了國家安全的防線。


“明者防禍于未萌,智者圖患于將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就市場監管部門來講,《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也在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完善。我們要時刻牢記初心使命,樹立大的國家安全觀,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強市場監管和推動質量提升,為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貢獻市場監管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