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慧慧 張 元 李姍姍 肖鳳娟 呂 歡
服裝在制作過程中,必須經過汽蒸工序,以獲得服裝的風格特性。而毛紡面料作為毛紡織廠的最終產品必須滿足服裝生產企業的需求,隨著生產技術的改進,也對毛紡面料提出了更高的質量要求,其中就包含了毛織物及其制品的汽蒸尺寸穩定性。針對目前企業常出現的幾種需要測試汽蒸尺寸變化率的產品,本文結合日常試驗過程的測試數據對影響汽蒸尺寸變化率的因素進行分析討論,以求為其他檢測機構及企業在選擇測試標準時提供一定的參考。
2.1.1 原理
測定織物在不受壓力的情況下,受蒸汽作用后尺寸變化。
2.1.2 方案
挑選出常見的6種不同纖維成分或不同織造方式的里料產品和7種不同成分不同織造方式的毛織物產品,參考FZ/T 20021—2012《織物經汽蒸后尺寸變化試驗方法》,準備經四緯四8條長300mm、寬50mm試樣,預調濕4h后,放置在標準大氣中調濕24小時,用訂書釘在相距250mm處兩端對稱地各做一個標記。當儀器達到穩定狀態后,將試樣分別平放在每一層金屬絲支架上,立即放入圓筒內保持30秒,然后移出試樣冷卻30秒,如此進出循環3次,按照相同的預調濕和調濕后,量取標記間的長度為汽蒸后的長度。
參考FZ/T 20021—2012或FZ/T 20021—1999。
M254,美國SDL ATLAS LTD。
關于里料方面的測試數據列于表1,方法標準參考FZ/T 20021—2012,評價標準為GB/T 22842—2017。

表1 各種不同里料產品汽蒸尺寸變化率
由表1可看出,里料產品的汽蒸尺寸變化率通常較小,在一定條件下,樣品基本都能滿足一等品要求(±2.5%),通常純聚酯產品汽蒸尺寸變化不明顯。這是因為,純聚酯產品吸水率低,相對穩定,在此蒸汽溫度條件下,聚酯產品的性能穩定。在一定條件下,含有纖維素纖維的產品,較純聚酯里料產品的汽蒸尺寸變化較大。這是由于纖維素纖維吸水后,橫向膨脹、豎向收縮相對結果偏小。
關于汽蒸尺寸變化通常做得最多的是毛織品及羊絨織品,不同含量的羊毛產品的汽蒸尺寸收縮率詳見表2,根據GB/T 26382—2011《精梳毛織品》和GB/T 26378—2011《粗紡毛織品》關于汽蒸尺寸變化率參考標準FZ/T 20021—1999。

表2 不同毛織品汽蒸收縮率
由表2可看出,兩種標準對應的優等品及其一等品的要求一致(-1.0%~+1.5%)的條件下,通常精梳毛織品的汽蒸收縮率范圍比粗紡毛織品相對穩定,精梳產品通常能達到標準優等品和一等品要求;在一定條件下,關于汽蒸尺寸收縮率范圍,常用粗紡產品中通常僅有羊毛與聚酯產品混紡產品的穩定性最優。一般情況下也能達到一等品要求。其他粗紡毛織品的汽蒸收縮率范圍差異較大,這原因較多,與粗紡產品織造方式、織造緊密度、組織方式、后整理方式等有關聯。
由表1、表2可看出,汽蒸尺寸穩定性有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FZ/T 20021—1999對應的是汽蒸收縮性,FZ/T 20021—2012對應汽蒸尺寸變化率,由于產品的不同,在選用不同標準時,對應的參考值及其結論會有明顯的差異,所以,作為檢測人員在試驗時,一定要熟悉標準,尤其是那些需要對結果進行判定的檢測項目。建議企業方面要將送檢面料的實際情況如實提供給檢測部門,以選用正確的判定標準。

汽蒸尺寸變化方面,在一定條件下,常用里料產品都能達到一等品要求,其中純聚酯面料的汽蒸穩定性最優;里料產品汽蒸穩定性的要求比面料產品要求低,更容易合格。
汽蒸尺寸收縮率方面,在一定條件下,精梳產品通常能達到一等品要求,粗紡毛織品不合格率高,粗紡產品中僅羊毛與聚酯混紡產品的穩定性相對來說更好。
企業和檢測機構對毛紡產品的工藝明確,注意選對標準,不同的工藝條件汽蒸尺寸變化率的結果判定差異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