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雪
紡織服裝行業中智能制造技術的應用是現代服裝行業和科技信息技術發展的融合體現,也是紡織服裝行業長期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我國發展成為紡織強國的關鍵所在。當前我國紡織服裝市場在逐漸深化產業結構升級改革,各紡織企業均積極開始尋求發展轉型。
紡織服裝行業中智能制造技術的應用是現代服裝行業和科技信息技術發展的融合體現,也是紡織服裝行業長期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我國發展成為紡織強國的關鍵所在。當前我國紡織服裝市場在逐漸深化產業結構升級改革,各紡織企業均積極開始尋求發展轉型。基于智能制造技術的實踐應用,對企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優化,對生產過程控制模式進一步完善,能夠顯著提高紡織服裝行業的智慧化、集約化和綠色化發展。
智能制造技術是指基于大量硬件設備支撐,結合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傳感技術等多類型現代先進技術在制造行業中的應用,對于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具有突破性的意義。智能制造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主要具有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以及自動化的特征。信息化是指基于生產狀況,通過應用計算機等智能化工具提升生產水平。網絡化是指在企業內部及企業之間形成網絡連接,涵蓋各個流程環節。智能化是指令機器設備等在信息技術應用基礎上實現人工智能化的生產操作。自動化是指減少人工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使機器設備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進行運轉,這也是智能制造的基礎。
智能制造技術在國外已經實現比較高水平的應用,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統,已實現財務、人力資源以及各環節的智能化管理。除此之外,設計環節通過虛擬技術,也實現了智能化輔助設計。相比之下,國內在智能制造技術應用方面起步較晚,智能化水平也比較落后。就目前發展狀況來看,仍需要政府部門在資金和人才、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特別是人才方面,迫切需要各行業人才加強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深造。
制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系統,簡稱MES系統,在紡織服裝行業中的應用大都是和ERP等系統配合使用,實現生產制造過程的智能化,進而增強紡織服裝企業內部不同部門間的合作溝通,提高企業運行效率,最大程度上降低重復工作發生概率。MES系統在生產車間中的應用能夠大大提高管理人員在調配和采購生產原材料及輔料耗材過程中的有效性,降低生產過程浪費。MES系統主要是基于對生產車間中的各項基礎數據進行網絡數字化和智能化,并實現各項生產數據的實時傳輸,便于管理人員第一時間掌握車間具體生產情況,并快速作出針對性決策,對于解決車間生產過程異常問題,能夠提供有效的基礎數據支持,大大提高了異常問題的解決效率。
ERP系統是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的簡稱,是一套具有多種功能的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在紡織服裝行業中的實踐應用是紡織服裝企業構建智能制造模式的關鍵,能夠在企業內部實現智能化和信息化的供應鏈、物流、財務、商業智能分析及生產制造管理。ERP系統中的供應鏈管理模塊能夠對紡織服裝企業的庫存、采購、銷售以及分銷工作實現全程可視化管理。財務管理模塊能夠進行預算、審計、現金、成本以及資金等操作管理工作。生產制造管理模塊則能夠就服裝生產過程中的物料需求、生產計劃、成本管理等實現精細化控制和管理。綜上,通過ERP系統在紡織服裝企業實際經營生產中的運用,能夠對企業全流程實現精細化管控,加強企業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水平,控制生產成本,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APS系統,全稱進階生產規劃和排程系統,是紡織服裝企業進行智能化制造過程中的核心系統。該系統能夠將其他智能化制造信息系統加以連接,通過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傳輸,能夠將全部生產數據匯聚到APS系統中,再和MES系統相結合,進而實現對企業生產活動的全程控制實施,具體包括服裝產品生產的組織階段、準備階段以及完成階段。APS系統和MES系統在紡織服裝企業生產過程中高效結合應用,是生產車間實現信息化管理操控的關鍵,其結合應用水平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整個紡織服裝企業的智能化制造水平。
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簡稱PLM系統,是紡織服裝企業在研發設計階段能夠有效提高智能化水平的信息管理系統。PLM系統最為顯著的特點在于具有全程跟蹤和追溯功能,在服裝產品設計研發過程中加以應用,能夠及時發現服裝產品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幫助設計人員減少服裝設計問題,優化產品設計水平。PLM系統的應用能夠有效消除服裝產品在研發設計階段的瓶頸問題,對服裝產品創新性和設計性的提高效果顯著。另一方面,PLM系統作為市場用戶與服裝產品的連接樞紐,能夠第一時間對客戶的具體需求內容進行收集,在此基礎上指導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設計與市場需求相符的服裝產品。除此之外,PLM系統還具有針對設計圖紙的數字化管理功能,既可以有效減少研發新的服裝產品所需時間,加快新產品的面世速度,對于紡織服裝企業而言也能夠對和服裝產品結構成型相關的設計要素進行積累。
在紡織服裝企業發展智能化生產,應用智能制造技術的過程中,提高智能制造專業素養水平的人才團隊是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和智能化水平的核心所在。因此,在大數據時代,紡織服裝企業必須重視智能制造專業人才的培養,提高企業人才團隊整體水平和專業性。首先,紡織服裝企業要提高專業人才的準入門檻,招聘高專業水準的人才。其次,企業要對內部人才培養機制和獎懲機制進行完善,根據智能制造技術的特征和發展優勢,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制定專項培養計劃。企業要定期組織專業性培訓,促進企業人才不斷自我提升專業水平。同時企業可以與高校開展合作,建立人才輸入機制。
在實踐應用智能制造技術的過程中,紡織服裝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發展情況,構建具有多元性和科學性的管控機制,明確企業智能制造技術實踐應用的發展規劃,構建智能制造發展規劃體系,并將其融入企業戰略性發展規劃中,不斷總結實踐經驗,提高企業在智能化控制生產過程中抵御風險的能力。第一,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建立企業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方案,堅決杜絕盲從現象。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市場競爭水平、發展動態等諸多因素對自身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重心進行明確,踐行符合自身改革和發展的技術經驗,進而在實際應用中實現智能制造技術的多元化突破。第二,落實智能制造技術發展規劃的實踐過程中,企業要根據行業發展規劃、市場需求以及信息化系統的具體標準,就自身規劃發展方案進行完善,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與企業個性化特征相符的信息化管理生產模式。紡織服裝企業要加強信息數字化根基構建,對自身智能制造技術發展目標加以明確,進而有力保障企業發展。

紡織服裝企業提高自身競爭水平和發展的核心在于產品生命周期的管理水平高低,企業要對自身智能維度與制造維度的平衡進行有力管控,進一步優化企業產品生命周期,才能令智能制造技術對企業發展實現更有效的促進作用。首先,企業要對自身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工作中的動態性和實時性加以提高。在轉型升級企業業務的過程中,要基于系統集成方向,對企業規劃逐步進行落實,提高各個環節的規范性和合理性。其次,要根據智能制造技術和信息共享機制要點,對企業信息鏈條進一步完善,優化生命周期管理水平。企業要加強價值流、數據流以及信息流管理之間的協同合作,提高產品生命周期的綜合管控水平。
在紡織服裝企業應用智能制造技術的實踐過程中,缺乏高度統一的技術標準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所以在對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規劃進行執行落地的過程中,企業要重視由于信息系統結構差異引發的各種問題,提高系統集成和應用數據過程中的合理性,防止發生信息孤島及其連鎖問題,構建健全的信息共享交互機制。首先,不同規模大小的紡織服裝企業之間可以通過科研技術聯盟的建立,對各自企業的優勢在市場中進一步發揮。同時可以建立完善統一的技術標準管控和瓶頸攻克方案,進而構建與紡織服裝市場發展需求相適應的技術體系規范,為行業發展提供動力。其次,企業內部要根據國家相關部門頒布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中的具體要求和自身情況對內部生產標準進行優化明確,以進一步滿足市場要求。企業要明確自身智能制造技術標準體系框架和發展方向,基于行業標準和內部管理模式的特點,逐步落實智能化制造生產轉型,加強內部管控。
紡織服裝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新時代背景下,智能制造發展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在實踐應用智能制造技術,實現智能化制造轉型過程中,企業必須加強發展規劃,優化企業智能化制造方案。與此同時,要基于自身具體情況進行智能化發展,切忌生搬硬套其他企業經驗,要開展特色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