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婉華 方怡暉
鮮艷如火焰的紅掌、清雅如白瓷的白掌,還有如迷彩服顏色一般的粗肋草……在位于廣州市從化區的廣州花卉研究中心從化基地內,眾花簇擁,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沁心的芳香。廣州花卉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科研管理科副科長易懋升介紹,中心主要致力于紅掌、白掌、粗肋草、觀賞鳳梨和蘭花等花卉新品種的創新培育與研發示范推廣工作。
據悉,中心是廣州市從化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創建主體單位。園區小盆栽產量占珠三角地區60%,是全國最大的觀葉小盆栽生產基地,每年有200多個品種、2億多株優質花卉種苗銷往全國各地并出口東南亞。園區研究并制定了紅掌新品種產業化技術體系,新技術市場占有率達90%。
“中心以及產業園一方面在花卉行業做到了整個產業鏈的帶頭作用。如今,產業園在從化已帶動100多家相關企業,做好產學研全鏈條的發展,并積極提升從化花卉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中心和產業園吸收了當地大量就業人群,解決好當地就業工作。”易懋升說。產業園輻射帶動全區花卉種植面積3萬畝,2021年園區內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4萬元。產業園以“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培訓農民24577人,帶動37966名農民就業。
產業園的花卉主導產業于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正是從化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核心區的發展縮影。
從化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何巧清表示,從化創建了“1+7”現代農業產業園,數量居廣東省第一,其中花卉產業園是廣州市首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投產全省首家植物工廠、亞洲單體最大的蛋雞產業園項目、世界一流的公豬種業基因庫;還入選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共建先行縣,在促進產業興旺方面成績斐然。
3月23日,《小康》記者來到位于鰲頭鎮的谷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谷越科技”)運營的高端公豬站和核心種公豬育種場,該育種場位于水壩下游,環境優美。步入養殖場內,可見一棟棟潔白的豬舍鱗次櫛比地排列在三面環水的半島上,廠區顯得干凈整潔。
“我們建設的種公豬養殖場有配套環保設備、養護設施,在保證環境保護之余,更是保證了種公豬產品的質量,目前,養殖場存欄種公豬超1000頭,年產優質種豬精液超100萬頭份,帶動600萬頭以上商品肉豬性能的提升,社會貢獻價值巨大。”谷越科技技術總監李瑤告訴記者,公司是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推動、匯聚省內頭部種豬企業和優勢科研團隊資源建立的種公豬養殖場,廣東省目前在省內布局多個高端生豬養殖基地,是未來的生豬養殖大省,為促進大灣區的生豬養殖需求,提高豬只的產品質量,就需要探索以種公豬站為紐帶的種豬繁育體系。

谷越科技核心基因庫(種公豬站)現場鳥瞰圖。
在生豬養殖方面,從化區鄉村振興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化積極打造生豬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園既有谷越科技等企業作為生豬養殖產業前端服務,又有從化北歐市場、壹號土豬生態養殖項目以及溫氏-樓房式生豬養殖示范基地項目等進行豬只養殖生產;產業園還建立了冷鏈物流配送系統,幫助企業培育知名度高的從化生豬品牌,推進生豬養殖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建立“種—養”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從化正在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集聚發展高地,把現代科技作為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的有力武器。生豬產業園建設“5G+智慧生豬”大數據平臺,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實現生豬養殖管理數字化、科學化。
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將產業園打造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運營、農民受益、共享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不只是生豬產業園,目前從化的各產業園都分別成立了產業化聯合體,建立健全“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民”“專業市場+合作社+農民”等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創新推廣土地入股、大棚承包、協會帶動個體經濟等模式,使農民實現資金入股掙股金、土地流轉掙租金、就近務工掙傭金、穩定就業掙薪金、農業收益掙現金,新型經營主體成為產業園建設主力軍。
在廣州市從化區壹號蛋雞現代農業產業園(以下簡稱“壹號蛋雞產業園”)的三天鮮蛋雞基地內,一箱箱新鮮的雞蛋準備運輸到大灣區的各個銷售點。
廣東三天鮮畜牧有限公司的副場長劉琴告訴記者,壹號蛋雞產業園以廣州為中心樞紐將打造成“大灣區菜籃子”基地,目的是服務大灣區、聯接珠三角并輻射全國。未來企業將在珠三角開設2000家社區生鮮店,與原有1500家銷售終端一起,共享大灣區菜籃子供應和銷售平臺,服務大灣區市民。
據了解,壹號蛋雞產業園于2019年獲批創建廣東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20年園區總產值達22.45億元。壹號蛋雞產業園以蛋雞為第一主導產業,同步發展新型糞污資源化利用產業為第二主導產業。產業園以?“一核兩翼三驅”?為整體布局,已建成亞洲最大的青年雞養殖場、全國領先的蛋雞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綠色種養循環示范區、科技研發中心和產業振興示范區,還打造了對應的銷售網絡。“產業園已經打造了產-銷全鏈條,我們還帶動當地10913戶農民就業,園內農民年人均純收入35233元,高于全區平均水平47%。”劉琴說。
除此以外,該產業園還在打造壹號雞博物館,讓產業園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這正符合了從化積極構建農業生產和休閑觀光產業體系的計劃。目前,全區旅游綜合競爭力連續9年占據廣東省67個縣(域)第一,2021年獲評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
編輯/余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