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源自知識,而知識的獲得跟廣泛的閱讀積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之說,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在當今“大語文教學觀”的指引下,閱讀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文本中的學習內容及思想內涵,更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種課外有益書籍,以拓寬知識視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
閱讀是智力和思維發展的源泉,廣泛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使學生獲得知識底子、智力基礎,乃至情感、審美基礎。可以說課外閱讀能改變人生。很多書如果只讀一遍的話,可能你讀完了就會忘記書中的內容。但是讀書時的思考與感悟卻會留在腦海里,讀書時的某段韻律會深深刻在記憶里。你看過的書、見過的人、經歷過的悲歡離合,最后都變成了你自己。
有研究證明:一個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只有達到課本的4—5倍時,才會形成語文能力。多讀書,不僅能使學生變得視野開闊、知識豐富,還能使學生具有遠大的理想、執著的追求。從各種課外書中學生可以獲取豐富的知識,通過閱讀可以跨越時空,了解古今中外的奇聞逸事,還可以通過閱讀與名人對話,接受思想熏陶。不僅如此,多讀課外書還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可以這樣說,凡是作文寫得好的同學,都喜歡課外閱讀,從課外書中既能學到一些好詞佳句,又能學到一些寫作方法和技巧。
要使孩子有著寬廣的胸襟,有著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應該從哪兒做起?能肯定地說就是從讀書做起,從文化的教育做起。課外閱讀不單是學生求知、開智的便捷手段,而且是提高學生素養、培養人格精神的有效途徑,在一個人成長過程與精神品格形成過程中的功能是巨大的、潛移默化的。閱讀得很美妙的一個地方在于,可以感受這么多的美好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