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夫
2021年11月,營口市老邊區柳樹鎮太平山村的種植基地里,大棚草莓已經開花,再有一個月,可口的草莓就能上市,鄉親們的腰包會變得更鼓。看著長勢喜人的草莓,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秀艷高興得合不攏嘴。
2017年,在全國兩會上,陳秀艷曾向習近平總書記當面匯報太平山村脫貧致富的成績。如今,陳秀艷又帶著村里人制訂了新的發展規劃:再建20棟大棚,大力發展果木、特種蔬菜種植,同時發展鄉村采摘旅游、垂釣等項目。
在遼沈大地上,一面面鮮艷的黨旗引領著鄉村振興的步伐。2021年,遼寧省深化黨建引領,以組織振興有效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譜寫了黨群一心謀發展、黨旗引領振興路的新篇章。
注重謀劃部署 鍛造骨干力量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三農”工作重心由此歷史性地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來。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我們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
對標對表中央組織部相關意見,結合遼寧實際制定具體辦法,27項措施有的放矢、49項重點任務分工明確,遼寧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迅速得到傳達和落實。
金秋時節,李阿曼在朝陽市龍城區聯合鎮的香菇大棚里熱情地為客戶介紹香菇產品。任聯合鎮鎮長期間,她打造了當地香菇產業,短短幾年時間帶領全鎮徹底甩掉了窮帽子。2021年8月,李阿曼被任命為聯合鎮黨委書記。
抓住縣鄉村換屆重要契機,遼寧堅持優化結構與提升功能相結合,在鄉鎮黨委換屆中選配熟悉鄉村產業、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方面的優秀干部進入鄉鎮領導班子,特別是把優秀鄉鎮長、縣直部門“一把手”、市直部門優秀干部選拔到鄉鎮黨委書記崗位上來。鄉鎮黨委換屆后,全省鄉鎮黨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39歲,有2年以上鄉鎮工作經歷的干部占88.8%,熟悉鄉村振興工作的干部占59.4%,熟悉基層治理工作的干部占55.9%,有力建設起一支高素質鄉村振興干部隊伍。
“黨的建設扎實、鎮域經濟夯實、精神文明豐實、百姓生活殷實……”這是杜福易擔任本溪滿族自治縣高官鎮黨委書記時的奮斗目標。隨著“全國文明村鎮”“省級宜居鄉村示范鎮”等榮譽紛至沓來,杜福易向組織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進入縣級領導班子。2021年,在縣級黨委換屆中,一批熟悉“三農”工作的干部和有鄉鎮黨政正職經歷的干部進入縣級黨政領導班子,為各縣區鄉村振興工作的“列車”增添了動力強勁的“車頭”。
建強基層堡壘 發揮尖兵作用
村看村,戶看戶,村民看干部。“我們田書記帶領村民發展致富產業,讓我們村從省級貧困村變身省級文明村,大伙兒也走上了致富路。”盛夏時節,天剛蒙蒙亮,桓仁滿族自治縣黑溝鄉六道溝村村民馬力就來到人參園拔草。他深有感觸地說:“有田書記在,我們的生活有奔頭。”
擔任村委會主任十余年,田金龍帶領村民種植藥材、開展水稻約養、發展鄉村旅游,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1.7萬余元。2020年,田金龍實現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帶領全村老少描繪著稻米、金蓮花等五大特色農業產業相結合的五彩畫卷。
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對村黨組織書記和新當選村干部開展任職培訓、常態化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遼寧堅持大抓基層、強基固本,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切實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強建好。2021年,全省11637個村圓滿完成換屆工作,較好實現了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年齡學歷“一降一升”、年輕干部和女干部配備等換屆目標。
遼陽市宏偉區蘭家鎮石灰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王永巖,讓村民們的笑容綻放在陳年舊賬清理之后。為了解決村內債務糾紛突出問題,王永巖白天走訪農戶、夜晚核對賬目,通過各種方式為80人解決債務糾紛,化解了92%的村債務問題,成功破解了村民之間矛盾疊加、干群之間關系緊張、村“兩委”內耗嚴重等難題。
遼寧省委組織部堅持嚴格標準,向重點鄉村科學精準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發揮駐村干部在鄉村振興中的尖兵作用。在2021年向6000多個村選派的1萬余名駐村干部中,35歲以下的年輕干部、有農技特長或農村工作經歷的干部均超過了半數。他們活躍在田間地頭、奮戰在各個村屯,為鄉村振興貢獻著力量。
發展集體經濟 發揮人才作用
在昌圖縣金家鎮黃酒館村,村辦合作社——昌圖縣綠色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循環經濟頗為亮眼:流轉土地1500畝,其中1000畝種植玉米,另外500畝種植大豆、黑豆、黃米等作物。收割后的秸稈及榨油的副產品豆粕都用來喂牛;500頭育肥牛產生的牛糞經過發酵后成為有機肥料,用來肥田。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全村有100多名村民在不影響自家農業生產的情況下,拿到年均超過1萬元的工資性收入,全鎮860戶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根據入股時的約定按月分紅。
遼寧省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推進富民強村的重要抓手,扶持600個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確定9個村為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嚴格監管村級集體資產,目前已基本消滅“空殼村”,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85%。
產業是保障,人才是支撐。遼寧省牢固樹立人才優先發展理念,堅持引才、育才、用才并重,深入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強化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加大農業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加大艱苦偏遠地區公務員招考力度,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斷提供有力的干部人才支撐。
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1年,遼寧省大力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深入實施。扶持產業項目2020個,脫貧基礎更加穩固;糧食產量達到507.7億斤,創歷史新高;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4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03個,新建美麗宜居村1030個……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所有未來,皆為可期。在日前召開的全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電視電話會議上,更新更美的圖景已經繪就:堅持強基固本、大抓基層,夯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完善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不斷提升農村基層治理水平;大力推動人才下鄉,積極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旗的照耀下,遼寧的鄉村會更美麗;在美麗鄉村的簇擁下,黨旗會更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