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執行上級指令中,造成破壞的現象,時時皆有。但用錯了“法”,所產生的破壞性,卻非必然,而是執行者昏昏然而為、欣欣然而成。甚至有些干部自以為“政治正確”,常?!袄碇睔鈮选钡匚倚形宜?。
什么是“破壞性執行”
近年來,“執行力”一詞走紅。何謂執行力?就是把愿望變成行動、落到實處、見到效果的力度??梢妶绦辛前颜_決策盡快盡好地落到實處的能力,追求的是建設性。
為什么冠以“破壞性”?因為在執行上級指令中,造成破壞的現象,時時皆有。但用錯了“法”,所產生的破壞性,卻非必然,而是執行者昏昏然而為、欣欣然而成。甚至有些干部自以為“政治正確”,常常“理直氣壯”地我行我素。
當前“破壞性執行力”的表現五花八門,不斷翻新。比如,盲目執行、野蠻執行、取巧執行、瞞騙執行,搞形式主義、唯上主義、哄騙主義,一刀切、一鍋端、一陣風等。
常見的是“三手”現象:
一是出手太快。凡事急于求成,對領導的講話、指示,搞“跳躍式登高峰”,甚至“兵馬”剛動,就催報“戰果”。其結果,有的是“蘿卜快了不洗泥”,粗制濫造;有的是虎頭蛇尾,開頭很快,但難以收尾;有的是違規作業,邊規劃、邊設計、邊施工,事故不斷,浪費驚人。干事速度快一些當然好,但快是有條件和限度的,如果事前不謀劃準備,超越客觀許可的限度,必然“過猶不及”。
二是下手太重。奉行“高壓之下出政績”的哲學,把壓力與動力畫等號,凡事不管大小、輕重、緩急,一律使蠻力,下重錘。辦事,要催、逼、嚇,把“嚴厲苛求”當成“雷厲風行”,后果是常常把小事鬧大,好事辦壞,造成上下級、干部與群眾之間不同程度的矛盾。
三是伸手太長。有些人信奉“擴張是權力的內在動力”論,一旦權在手,便往四處伸。向上盡吹拍之能事,凡是上司指示,不論對與錯、理解與否,都是率先響應,高歌猛進;對下,不以解決問題為目標,而以上級認可不認可、喜歡不喜歡為原則。上級不了解或關注度小的大事、要事輕輕放過,上級知曉和重視的小事緊抓不放,有點進展便夸大宣傳。甚至對自己權限外但有關聯的事,也越權干預,搶先上報,給團結協作推進工作增加了困難,造成了干擾。
年輕干部要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現在社會正處于深刻變革時期,如何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提高治理能力,使決策更加及時、更加科學,執行更加精準、更加有效,已成為重要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勇于直面問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
提高政治能力 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種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過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
提高調查研究能力 調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調查研究要經?;?,要堅持到群眾中去、到實踐中去,傾聽基層干部群眾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實情況,不能走馬觀花、蜻蜓點水。
提高科學決策能力 科學決策要深入研究、綜合分析,看事情是否值得做、是否符合實際等。作決策一定要開展可行性研究,多方聽取意見,綜合評判,科學取舍,使決策符合實際情況。
提高改革攻堅能力 改革攻堅要有正確方法,堅持創新思維,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實現變革創新。要尊重群眾首創精神,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從生動鮮活的基層實踐中汲取智慧。
提高應急處突能力 預判風險是防范風險的前提,要增強風險意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好隨時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準備。要努力成為所在工作領域的行家里手,不斷提高應急處突的見識和膽識,從容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挑戰。
提高群眾工作能力 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要心中有群眾,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認真落實黨中央各項惠民政策,把小事當成大事來辦,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提高抓落實能力 干事業不能做樣子,必須腳踏實地,抓工作落實要以上率下、真抓實干。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既要帶領大家一起定好盤子、理清路子、開對方子,又要做到重要任務親自部署、關鍵環節親自把關、落實情況親自督查,不能只掛帥不出征。
我們正處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年輕干部要勇挑重擔,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經風雨、見世面,真刀真槍錘煉能力,以過硬本領展現作為、不辱使命。
(《北京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