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舒

【摘要】目的:探究癲癇患者使用三種不同的藥物治療后對腦電圖的影響。方法:參加研究的90名患者,入選時間為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利用住院號隨機分組,分為觀察A組(丙戊酸鈉+左乙拉西坦)、B組(丙戊酸鈉+拉莫三嗪)和對照組(丙戊酸鈉),每組平均30人,統計研究數據,對比最終患者腦電圖的改善情況。結果:兩個研究組最終腦電圖改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另外一組,軟件分析可得P值<0.05。結論:針對癲癇病人的治療,在常規使用丙戊酸鈉的基礎上,聯合另外兩種藥物,其治療效果均高于單一用藥。
【關鍵詞】丙戊酸鈉;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癲癇;腦電圖
【中圖分類號】R97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1--01
癲癇屬于腦部神經系統疾病,疾病容易反復發作,給患者腦部功能造成不可逆影響。典型癥狀為腦部神經元異常放電,在開展臨床治療時要注意動態化監測患者腦電圖變化情況,以此為依據,控制癲癇復發頻率【1】。現階段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希望通過藥物控制患者病情,改善腦電圖指征。研究選擇在我院進行癲癇治療的90名病人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探究癲癇患者使用三種不同的藥物治療后對腦電圖的影響,現將研究報告整理如下。
1.基線資料和一般方法
1.1基線資料
參加研究的90名患者,入選時間為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利用住院號隨機分組,分為觀察A組、B組和對照組,每組平均30人,即A組男16/女14人,年齡平均值(歲):(58.62±4.43);B組男16/女14人,年齡平均值(歲):(58.64±5.62);對照組男15/女15人,年齡平均值(歲):(58.51±4.53)。對比三組資料,P>0.05,滿足對比要求。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丙戊酸鈉(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2020847),每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600毫克。
觀察A組:丙戊酸鈉+左乙拉西坦(浙江京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43177)每天服用2次,每次服用500毫克。
觀察B組:丙戊酸鈉+拉莫三嗪(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33126)每天服用1次,每次服用25毫克,之后可根據患者病情適當增減藥量。以上所有藥物均堅持服用2周,中途不可隨意減量或者停服。
1.3觀察指標
組間進行腦電圖改善效果對比,評定標準如下:異常放電消失為有效(正常+明顯好轉);異常放電改善為好轉;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無變化+增加)。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卡方檢驗和T檢驗,若兩組數據之間p值小于0.05,則代表患者在以上方面,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比對腦電圖改善效果
兩個研究組最終腦電圖改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另外一組,軟件分析可得P值<0.05,見表1。
3.討論
癲癇疾病的致病原因較復雜,與氧化刺激、遺傳因素和既往史都有關聯。常見的疾病表現有抽搐、意識喪失、瞳孔放大、口吐白沫等。發病次數較多、過程較為痛苦,嚴重損傷患者腦部組織【2】。臨床使用丙戊酸鈉對癲癇疾病進行治療,丙戊酸鈉作為傳統抗癲癇藥物其機制為,激發患者體內谷氨酸脫羧酶的活性,促進氨基丁酸合成,抑制轉氨酶,進而起到降解氨基丁酸濃度的作用,加強后膜反應,最終實現抗癲癇的治療目標;左乙拉西坦可以阻斷腦內突出膜泡蛋白的結合,抑制腦組織異常放電;拉莫三嗪屬于阻滯劑的一種,具有封閉電壓作用,抑制人體內谷氨酸(病理性)的釋放【3-4】。文章研究結果顯示,兩個使用兩種藥物聯用的研究組,最終腦電圖改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另外一組,軟件分析可得P值<0.05。
綜上所述,針對癲癇病人的治療,在常規使用丙戊酸鈉的基礎上,聯合另外兩種藥物,其治療效果均高于單一用藥。
參考文獻:
[1]郜曉飛.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分別聯合丙戊酸鈉治療對難治性癲癇患者腦電圖頻段功率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1,34(11):1854-1856.
[2]游學煉,邱建敏.左乙拉西坦和拉莫三嗪治療癲癇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對腦電圖影響的對比[J].福建醫藥雜志,2021,43(02):68-71.
[3]王翀,朱曉蕾,王曉云.丙戊酸鈉聯合左乙拉西坦或拉莫三嗪治療癲癇對腦電圖的影響[J].河北醫學,2021,27(03):516-521.
[4]張露,臧衛平,尹小明.拉莫三嗪聯合左乙拉西坦對癲癇患者腦電圖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32(06):61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