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邱偉芬 劉彥兵 李穎波

【摘要】目的:探討服藥宣傳手冊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恥感、服藥依從性的影響。方法:將2021年8-10月份在精神科住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按隨機對照原則分對照組、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服藥護理,觀察組常規服藥護理的基礎上發放服藥宣傳手冊,并解讀手冊相關內容,加以學習,干預周期為3個月,對比兩組患者的病恥感與服藥依從性。結果:發放服藥手冊后1個月(X2=6.947,P=0.031<0.05),3個月(X2=11.277,P=0.004<0.01)觀察組與對照組服藥依從性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干預后3個月較干預后1個月差異明顯,患者服藥依從性顯著提高。對照組干預前后病恥感各維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病恥感貶低-歧視維度(t=7.89,P=0.00)、保密密度(t=-10.57,P=0.00)干預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患者病恥感(貶低-歧視、保密)有降低。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照組干預前后服藥病恥感無差異(F=2.987,P=0.161>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干預后3個月服藥病恥感有差異(F=8.505,P=0.036<0.05),使用服藥宣傳手冊可降低患者的服藥病恥感。服藥病恥感兩兩比較,結果示:對照組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3個月兩兩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干預后3個月與干預前比較服藥病恥感得分有統計學意義差異,干預后3個月(MD=10.833*P=0.028<0.05)結論: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意識與服藥認知不高,通過服藥手冊圖文并茂內容的學習,患者服藥依從性提高,病恥感、服藥病恥感下降,值得在臨床推廣運用。
【關鍵詞】服藥宣傳手冊;精神分裂癥;病恥感;服藥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1--01
精神分裂癥患者因大眾對其有貶低、歧視等消極認識,加之媒體宣傳使其產生了病恥感。該病最重要治療方法為抗精神病藥物使用,抗精神病藥物的震顫、靜坐不能、反應遲鈍等副作用會使患者擔心被貼上精神疾病的標簽,為了隱瞞疾病,躲避歧視而自行減藥或停藥,即病恥感影響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服藥病恥感)[1]。然而疾病導致患者感知、理解、思維、情感異常無法與常人等同的去理解服藥的重要性,服藥的過程中因心理抗拒、認知不全而依從性偏低,服藥時需醫護人員反復解釋、多次勸說,極大的浪費醫療資源,同時也容易刺激患者的情緒,導致患者愈發抵觸,通過服藥宣傳手冊吸引患者注意力,促使患者在手冊的圖文并茂的內容下理解服藥的重要性,出現服藥后不適如何處理,能夠提高患者對服藥的依從度,降低病恥感,讓患者積極陽光快樂生活。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統計于2021年8月至10月之間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在患者常規用藥過程中,對照組30例中男女分別為17:13例,年齡為19-59歲,平均年齡為(38.7±11.29)歲,病程1-24年,平均(11.97±7.11)年,均為初中以上學歷;觀察組30例中男女分別為14:16例,年齡為21-57歲,平均年齡為(39.5±9.93)歲,病程1-30年,平均(12.8±7.64)年,均為初中以上學歷.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臨床診斷無統計學意義,P>0.05.
排除條件:無法自理;視聽障礙;生存周期短;合并癌癥;合并臟器疾病;合并嚴重胃腸反應;合并藥物嚴重過敏反應。
納入條件:患者具有溝通能力;視聽與臟器功能正常;無其他生理與精神疾病[2]。
1.2方法
對照組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為患者解釋藥物的作用,提示患者藥物的服用次數與劑量,患者抗拒用藥時,可先播放輕音樂或安撫患者使其冷靜,而后鼓勵患者服藥,可給予患者服藥的贊揚與獎勵,結合患者用藥期間的病情變化,分析用藥的效果,保障患者能夠在每天的同一時間規律的服藥,逐漸形成服藥意識[3]。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調節室內的溫度與濕度,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宜,在患者深呼吸或接受放松訓練后,將色彩鮮艷、圖文豐富的手冊發給患者,如同講故事一般,借助手冊講述疾病、藥物機制、服藥的重要性,如何降低病恥感、提高服藥依從性,服藥后不適處理方法,如何防止跌倒等,利用語言、歌訣引導患者,使患者克服對藥物的恐懼感,積極參與心理康復活動,積極介紹手冊的過程中,觀察患者的反應,分析患者不喜歡服藥的因素一一進行解釋,講解中患者不耐煩則暫停,患者心情平靜時再次講解。患者服用的藥物應避免用剪刀取用,注重服藥的安全保護,通過手冊說明引導患者正確的取藥4]。
1.3觀察指標
1.3.1對比兩組患者發放服藥宣傳手冊前后服藥依從性的人數。完全依從為患者自主服藥,規律服藥;較依從為患者可在醫護指導一次后順利服藥、不抗拒服藥;不依從為患者拒絕服藥、被動服藥。
1.3.2采用Link病恥感量表[5]描述兩組患者在發放服藥宣傳手冊前后病恥感的情況。①Link系列病恥感量表:包括3部分量表,共8個維度,46個條目;貶低-歧視感知量表1個維度、12個條目,病恥感應對量表5個維度、27個條目,病恥感情感體驗量表2個維度、7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個4等級,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同意,4=非常同意。每個維度得分愈高代表病恥感愈強;服藥病恥感量表分6個條目,同病恥感一樣分四個等級;統計描述依據量表中點分值2.50與每個維度平均得分的差異性進行比較。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當數據對比結果呈現為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如圖1示,通過使用服藥宣傳手冊,患者服藥依從性有提高。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服藥依從性無差異(P=0.134>0.05);干預后1個月(P=0.031<0.05),干預后3個月(P=0.004<0.01)觀察組與對照組服藥依從性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干預后3個月較干預后1個月差異明顯,患者服藥依從性顯著提高。
2.2兩組患者病恥感得分情況,使用服藥手冊前,兩組患者病恥感8個維度得分與量表中點分值2.5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發放手冊后,兩組患者病恥感8個維度得分與量表中點分值2.50比較,病恥感貶低-歧視維度(t=7.89,P=0.00<0.05)、保密密度(t=-10.57,P=0.00<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使用服藥宣傳手冊患者病恥感(貶低-歧視、保密)有降低。
2.3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通過使用服藥宣傳手冊,對照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干預后3個月服藥病恥感無差異(F=2.987,P=0.161>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干預后3個月服藥病恥感有差異(F=8.505,P=0.036<0.05),使用服藥宣傳手冊可降低患者的服藥病恥感。
2.4服藥病恥感兩兩比較,結果示:對照組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3個月兩兩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使用服藥手冊后1個月其服藥病恥感得分與使用后3個月前無差異(MD=11.500 P=0.065>0.05)使用服藥手冊后3個月其服藥病恥感得分與使用前有差異,干預后3個月(MD=10.833*P=0.028<0.05),預測隨著服藥手冊使用時間延長,患者對藥物抗拒心理減弱,服藥病恥感減弱,患者服藥依從性提高。
3.討論
精神分裂癥發病的因素較為復雜,服藥是其最主要治療方法,長期服藥使患者產生恐懼心理,擔心藥物引起不適,進而被大眾貼上瘋子便簽,降低服藥依從性。服藥宣傳手冊講述如何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從患者、家屬、醫務人員、環境等角度敘述,常用抗精神病藥物作用及發生不適時如何處理,常用藥物的圖形、作用機制,防跌倒相關科普知識、家庭支持系統,心理康復活動推介均涵蓋其中。選擇以服藥宣傳手冊作為突破點,進行圖片、漫畫、故事模式的講解,更容易被患者接受,臨床進行手冊的講解時,應有針對性的依據患者平時的發病表現、情緒狀況以及藥物性質,可分別著重于患者服藥問題進行說明,讓患者接受藥物,懂得按時服藥的重要性,對治療形成信心[6]。
參考文獻:
[1]徐暉.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恥感及其與服藥依從性關系的研究[D].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2008.
[2]王勛,馬寧,吳霞民,等.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及原因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6(6):374-378.
[3]王賢,朱益,徐韋云,等.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0,47(3):5.
[4]習舒偉,劉麗,張娟,等.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的主成分回歸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20,37(4):5.
[5]Brohan E,Gauci D,Sartorius N,et al.Self-stigma,empowerment and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mong people with bipolar disorder or depression in 13 European countries:theGAMIAN-Europe study[J].J Affect Disord,2011,129(1-3):56-63.
[6]石玉春,薛霞,張巖麗.心理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其對焦慮抑郁情緒,服藥依從性的效果分析[J].健康大視野,2020(12):16-17.
基金項目:2020云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項目(2021J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