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軍

【摘要】目的,探討母乳喂養指導在產科護理應用的效果。方法,選擇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124例產婦為對象進行隨機分組,考察組實施基礎護理服務,實驗組應用母乳喂養指導。比較兩組產婦滿意度;母乳喂養知識的了解情況、母乳喂養技巧掌握情況、產后開始泌乳時間;護理前后母乳喂養自信心量表評分、焦慮自評量表評分;非母乳喂養率。結果,考察組產婦滿意度低于實驗組,P<0.05;實驗組相對于考察組,在母乳喂養知識的了解情況、掌握喂養母乳方法情況、產后泌乳時間等方面效果明顯,P<0.05;母乳喂養自信心和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在護理前情況接近,P>0.05;護理后上面兩項量評分考察組遠低于實驗組,P<0.05。實驗組非母乳喂養率低于考察組,P<0.05。結論,母乳喂養指導在產婦護理中的干預結果確切,母乳喂養技能和知識認知得到提高,降低了非母乳喂養的比率,促進母乳喂養信心,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關鍵詞】母乳喂養指導;產科護理;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1--01
引言
現階段,隨著教育的不斷普及,人們的素質也得到了不斷的,母乳喂養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然而,目前產婦對母乳喂養有關知識仍缺乏足夠的認識與了解。母乳喂養是產科護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4例孕產婦選取為研究對象,其中43例為剖宮產產婦,81例為順產產婦;最大年齡為35歲,最小年齡為21歲,平均年齡為(25.9±2.7)歲;最長孕周為42周,最短孕周為38周,平均孕周為(40.1±0.4)周,均為單胎妊娠;孕產婦文化程度:11例為大專及以上,49例為高中,64例為初中及以下。將她們隨機分為考察組和實驗組兩組,每組均為62例。兩組孕產婦的年齡、孕周、文化程度以及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考察組接受常規的產科護理,包括常規的健康宣教,告知產婦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和擠奶方法、乳暈清潔等指導。在考察組基礎上實驗組接受母乳喂養指導,具體工作有:①人院宣教: 在產婦人院待產時,護理人員首先向產婦講解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和好處,給產婦發放母乳喂養手冊并進行詳細講解示范等,分享其他成功喂養案例,以加大產婦喂養信心。其次向產婦介紹產科環境和醫院周邊環境,安排好作息時間,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最后協助產婦做好相關的產前檢查,如嬰兒彩超、生命體征及胎心監護等,產婦一旦有陣痛表現時即可通知醫生做好接產準備。②心理指導:多數初產婦沒有母乳喂養的經驗,在母乳喂養時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情緒,會對乳汁分泌的質量帶來嚴重影響,還有部分產婦擔心因母乳喂養導致身材變形而選擇奶粉代替。針對這些情況,護理人員應詳細講解母乳喂養對嬰兒的好處,并結合案例證明母乳喂養不會影響身材走形,鼓勵產婦保持樂觀的心態和充足的睡眠,使乳汁分泌質量更好。同時,護理人員可向產婦講解一些母乳喂養的健康知識和注意事項,提高產婦的自我保健意識。③產后指導:在產后鼓勵產婦盡早給嬰兒吸吮,盡量在1h內給予吸吮,并由專業護理人員指導產婦正確的喂養方法和乳房護理方法。產后2h護理人員再次講解產婦與嬰兒正確接觸和哺乳的方法,指導正確按摩乳房,增加泌乳量。產后6~24h觀察產婦的哺乳姿勢,了解嬰兒吮奶情況,觀察產婦情緒,使其保持愉悅的心情。產后2d護理人員應按產婦的哺乳情況制定健康合理的飲食計劃,在產婦住院起價宣教為3~5h,出院后1周、6周進行電話隨訪,以及時了解產婦情況進行母乳喂養指導。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產婦的純母乳喂養情況、乳脹發生情況、有關母乳喂養知識掌握程度等進行觀察與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處理,計數資料用 n/% 表示,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考察組產婦的純母乳喂養率和有關知識掌握程度均明顯低于實驗組,而乳脹發生率則明顯高于實驗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
3 討論
母乳喂養指的是利用產婦的乳汁來對嬰兒進行喂養的一種喂養方式。許多研究證實,母乳喂養具有諸多的優勢,其更健康,更有利于嬰兒的發育,可以使嬰兒的免疫力實現顯著的增強,降低嬰兒的患病率,有助于促進嬰兒的智力發育等。WHO明確指出,母乳喂養可以使嬰兒的死亡率實現有效的降低,其健康益處可一直持續到成年期。針對小于6個月的嬰兒而言,母乳喂養是其重要的營養來源,其是最天然、最營養、最佳的食物。現階段,國內母乳喂養率仍不是很理想,如何有效的提升母乳喂養率,這是值得我們不斷探索與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母乳喂養指導路徑就是按照每日的計劃對產婦的母乳喂養情況進行指導,為產婦編制恰當的護理方式。其不僅操作簡單,而且易于掌握,可以促進產婦積極地進行母乳喂養。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考察產婦的純母乳喂養率和有關知識掌握程度均明顯低于實驗組,而乳脹發生率則明顯高于實驗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母乳喂養指導路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產科護理方式。
綜上所述,在產科護理中采取母乳喂養指導路徑,可以讓產婦更好地掌握與母乳喂養相關的知識,有效的提高產婦的純母乳喂養率,有效的減少乳脹發生情況,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值得推廣于臨床中采用。
參考文獻:
[1]陳玉貴.全方位護理對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7,16(45):157-158
[2]曾宇玉,郭婉珊,王桂英.護理干預對提高產后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8,30(46):167-168
[3]劉莉.初產婦產后促進母乳喂養成功的措施探討[J].中外醫療,2018,15(14):40-44
[4]李宛真.剖宮產產婦術后母乳喂養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9,05(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