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艷

【摘要】目的:對腎移植受者采用配偶式護理與干預,并探討該護理干預方法對患者康復進程(生理與心理)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前往我院接受腎臟移植的80名患者參與實驗,并依照護理與干預方法將所選患者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與觀察組(配偶式護理干預),兩組人數均等(40人)。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與情緒狀態。結果: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護理與干預后,其生活質量評分與情緒穩定狀況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較大(p<0.05)。討論:腎臟移植受者在接受配偶式護理與干預后,其生活質量與情緒狀態得到明顯改善,應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腎臟移植受者;配偶式護理干預;康復進程
【中圖分類號】R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1--01
相關數據顯示,大部分患者在接受腎臟移植治療后容易產生排斥反應,患者需長期服藥,其產生不良反應的幾率大幅提升,不利于術后的恢復[1]。因此醫護人員及患者家屬應在術后給予患者一定的護理與干預[2]。有關研究指出,給予患者配偶式護理與干預的效果較為顯著,患者恢復所需時間大幅降低,為此本文將對該護理與干預方法的具體效果進行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設置實驗時間為2020年1月-12月,選取80名于我院接受腎臟移植的患者參與實驗,并將其按照1:1的比例進行分組。對照組患者信息如下:男、女人數分別為22人與18人,年齡區間為20~55歲,均值(37.50±2.15)歲。患者引起尿毒癥患病情況如下:35人為慢性腎小球腎炎、1人為糖尿病腎病、1人為腎病綜合征,3人為高血壓腎病;觀察組患者信息如下:男、女人數分別為19人與21人,年齡區間為22~56歲,均值(38.00±2.09)歲。患者引起尿毒癥的患病情況如下:34人為慢性腎小球腎炎、2人為糖尿病腎病、3人為高血壓腎病,1人為腎病綜合征。經比較發現兩組差異較小,臨床可進行比較(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與干預。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配偶式護理與干預,具體如下:
①對患者配偶進行疾病宣教與科普,使其掌握與明確術后的基本護理干預措施,并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
②加強與患者配偶的溝通次數,詳細詢問與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與日常愛好,并根據以上信息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與開導。
③告知患者配偶出院后的護理流程與注意事項,如監督患者用藥與生命體征,飲食規范等。
1.3評價指標
觀察與分析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與情緒狀態,并對最終結果進行比較與分析。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5.0對實驗中各項指標進行檢驗,卡方比對計數資料(%)率;t值比對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若p<0.05,則表明組間差異較大。
2.結果
2.1 對比2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觀察組(配偶式護理與干預)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與對照組相比較高,數據具有明顯差異(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對比2組患者的情緒狀態
觀察組患者的情緒狀態與控制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具有較大差異(P<0.05),詳細數據見表2。
3.討論
相比血液透析,腎臟移植手術具有疼痛系數較低,患者術后狀態較好等優點,逐漸成為終末期患者首選的治療方法[3]。為提升患者術后恢復與預后效果,縮短其恢復所需時間,患者在術后應接受一定的護理與干預[4]。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腎臟移植受者在接受配偶式護理與干預后,其生活質量大幅提升,患者情緒控制與調節能力得到有效改善。
綜上所述,腎臟移植受者術后接受配偶式護理與干預的效果較優,有利于提升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加深其康復進程,預后效果顯著,應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馬楠,景碩,崔艷歆. 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對腎移植患者免疫抑制藥物服藥依從及代謝紊亂癥的影響[J]. 西部中醫藥,2021,34(2):127-130.
[2] 李德芳,朱杏,鄒龍嬌. 定期護理教育聯合家庭延續護理在腎移植術后患者的實施意義分析[J]. 醫藥前沿,2021,11(13):177-178.
[3] 郭穎,郭華,丁藝珠. 配偶護理干預對腎移植術后患者心理狀態、身體應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8):3325-3328.
[4] 馬媛,唐倩,袁勝平. 配偶式護理干預對腎移植患者術后生理、心理康復進程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4):63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