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聯
(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第八中學 貴州 習水 564600)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階段在“數與代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構建出現實數量關系的模型。但是,在人們的現在的實際生活中,接觸的方程模型不都是線性的,一元二次方程在此發揮著重要價值,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另外,在新課程標準中,對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內容,做出了全面的概述,為后期學生們學習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數、圓的方程等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為學生學習起承前啟后的作用。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單元的學習,是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的知識點。所以,教師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為了防止此部分內容與其他知識點分割,一定要在教學前了解學生的心理認知發展規律與學習情況,分析單元內容,梳理有關知識,整合零散的知識實施備課,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一元二次方程單元設計的內容。
數學學科教學中,要迎合新課程標準,緊密聯系核心素養,從縱向、橫向角度入手,充分擴展數學學科教育的深度與廣度。《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培養高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下面對初中一元二次方程單元中的數學核心素養進行梳理,涉及的內容有:
第一,推理能力。在一元二次方程單元教學設計中,推理能力主要體現在方程式根的判別式、韋達定理的推導等。在此結合教單元教學目標,推導一元二次方程韋達定理的過程。

上述為韋達定理的證明過程,教材中是讓學生先猜想,然后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與其根的判別式,證明了根與系數的關系,在此過程就是對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
第二,運算能力,在一元二次方程單元中有很多是使用正確的方法解方程。如問題:多種方法解方程x(2x-5)=6x-15


上述兩種解方程的方法之間有緊密的聯系,學生在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要結合方程的形式,選擇適合的方法。
第三,模型思想。建模思想是學生感受數學,建立數學與世界聯系的主要途徑。一元二次方程單元教學中對學生模型思想的培養,可助學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體現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以此求出結果并討論。
例題,你能用一條長為40厘米的繩子,圍成一個面積為75平方厘米的矩形,能否圍成一個面積為101平方厘米的矩形?
解:設圍成75平方厘米的矩形的長為x厘米,列出方程x(20-x)=75,解得x1=15,x2=5(舍去),20-x1=5,所以長為15厘米,寬為5厘米。
設圍成101平方厘米的矩形的長為x厘米,列出方程x(20-x)=101,判別式△=-1<0.
所以可以圍成面積為75平方厘米的矩形,但是不能圍成101平方厘米的矩形。
第四,數學知識的應用,此就是運用意識,即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在一元二次方程單元中,對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將一元二次方程運用于實際生活與生產中。
例題,兩年前,在還沒有改進生產技術時,生產一噸零件甲的成本為5000元,生產一噸零件乙的成本為6000元。現在,生產一噸零件甲的成本降到3000元,生產一噸零件乙的成本為3600元,請問哪種零件的成本降價幅度大?
解,假設現在生產一噸零件甲的年平均下降率為x,由此可得兩年后,一噸甲零件的成本為5000(1-x)2,可得5000(1-x)2=3000,解方程,得到x1≈0.225,x2≈1.775(舍去),所以可得甲零件的年平均下降率為22.5%。同理,列式,得到乙零件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也是22.5%。兩種零件的成本年平均下降率相同。
2.1 確定單元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是學生在單元學習后,要達到的標準與要求。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單元教學目標的時候,要遵循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1]。基于此,在設計一元二次方程教學的時候,需要將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相結合,以數學核心素養為根本,確定本單元教學要培養學生哪些核心素養,只有單元與素養互相結合,才能設計適合的教學環節。在此教師需要注意,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不一定要體現所有的數學素養,只要迎合教學內容即可。另外,教學目標的確定還需與教材中前后知識點相聯系。基于此設計的單元教學目標為:第一,知識與技能。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并使用多種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學會韋達定理,并利用其解決簡單的問題;運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的問題。第二,過程與方法。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事例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并以此了解方程是對現實生活中,數量關系模型的刻畫;在一元二次方程學習過程中,能夠從特殊到一般,然后再到特殊,通過教學設計可以提升學生的類比與轉化等多種數學思想;經過對一元二次方程,根判別式與偉達定理的推導,能夠增強學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生們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能夠從整體到結構,感知一元二次方程的內在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加強一元二次方程與生活生產的聯系,增強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結合一元二次方程單元中的內容分析,得知此部分涉及的數學核心素養有推理能力、運算能力、運用能力、模型思想,具體如圖1。

圖1 一元一次方程單元三維目標與涉及的數學核心素養
2.2 科學設置單元課時。結合人教版一元二次方程單元中的教學要素與教學單元,結合本學習的數學課時數量,本單元一共可使用13課時,具體包括,認識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應用一元二次方程解題、復習與小結[2]。
將一元二次方程單元分為認知、理解與運用三個模塊,因此在實際教學的時候,要貫穿使用一元二次方程,構建數學模塊,讓學生能夠真實解決實際問題。第一部分,讓學生在生活中的事例,發現數學,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知道其中的項與系數的關系。形成數學模型。在此可借助2-3個實際問題,引出列方程,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方程的特點,與之前學習的一元一次方程作比較,得出結論。
解一元二次方程環節中,教學是重點,其本質是引導學生學習“降次”思想,然后接觸一元二次方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遵循人教版教材中設置的內容,引導學生從簡單知識向復雜知識學習,思想上,也從特殊到一般。教學安排上也是引入實際問題,汲取教材內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辨別式和公式法這一節的內容分割成兩節課,先讓學生學習辨別式知識,然后按再學習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以此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幫助學生加強對方程辨別式對方程根的影響,達到能正確地解一元二次方程。因為此部分內容較多,所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環節占了七節課,除了新授課,還有練習課,幫助學生規范性解方程的每一個步驟[3]。
最后的總結與復習階段,一是幫助學生梳理一元二次方程單元知識的整體結構,助學生組成學習網絡。二是尊重單元的整體性,引導學生在本單元整體知識基礎上,解決實際問題。
2.3 單元教學案例分析。初中生的學習動力,來自于其對現實生活中復雜問題解決的渴望,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逐漸掌握知識,提升能力。數學知識來自于對現實世界的抽象,又是對數學知識的一般化。在此可以聯系實際生活情境,進而在課堂中自然引入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其自然產生學習動力,主動分析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內容。在此過程中嘗試讓學生以數學的眼光看待世界,主動探究,在數學語言表征下,分析與解決數學問題,發展數學思維,提升核心素養。如現實生活中有大量與一元二次方程有關的問題,此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在此教師可以生活中的情境做導入,科學設計單元教學。
以單元中“認識一元二次方程”一課的教學設計為例,先確定教學目標: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可以精準區分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項”和“系數”。在實際問題解答中,學生可以將數量關系,轉化為數學模型,以此感悟模型思想;在實際生活中感知一元二次方程,知道數學的價值。教學重點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與一般形式。教學難點為:如何將一元二次方程,轉化為一般形式。具體教學的過程為:
第一,引入情境。
情境一,為學生呈現數學古書中內容,如“一群猴子分兩隊做游戲,八分之一再平方,在樹林里蹦蹦跳跳。剩余十二嘰喳渣,總數一共有多少,兩隊猴子在一起?”假設猴子的數量有x只,你能列方程解決這個問題嗎?
情境二,一次足球比賽中,每兩個隊伍之間都要進行一次比賽,一天安排四場比賽,一共比賽7天,請問有多少個隊伍參賽?假設參加隊伍有x個,你能列出方程嗎?
設置多個問題,分別借助古代歷史問題、實際問題、模型問題,在此可以借助多媒體創建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于生活,數學問題的解答就是解決生活問題[4]。
第二,新知講解。
讓學生思考上面教師提供的問題,并嘗試列出方程解答問題,分別是:x2-64x+768=0;x2+12x-15=0;x2-x=56.針對這三個方程,教師提出問題:(1)這三個方程是整式還是分式方程?(2)這三個方程的“元”和“次”分別是幾,他們與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3)這三個方程有什么共同點?(4)將這三個方程與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類比,你能給他們定義嗎?在多個層次性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慢慢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并掌握其概念。并依據此可以通過數學符號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式,知道ax2為二次項,bx為一次項,c為常數項。根據這個一般式,教師繼續追問“為什么在這個一元二次方程式中的a為什么不能等于0?
在此環節中,讓師生之間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了良性的互動,通過此可以訓練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另外,問題中通過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與比較,讓學生能夠更快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本質,在類比的思想下掌握知識。
第三,講解例題。
例1,請你將方程3x(x-3)=5(x+3)化簡,讓其變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標記出一次項與二次系數、常數項。
解:3x(x-3)=5(x+3)的化簡,先去括號,得到3x2-3x=5x+15,然后移項,合并同類項,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即3x2-8x-15=0.這里面,常數項為-15,一次項系數為-8,二次項系數為3。
通過例題的展示,讓學生加深對一元二次方程式概念的認知[5]。
對于初中生來說,一元二次方程單元中有很多知識是抽象,不容易掌握的,此對于學生核心素養與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從新課程標準中三維教學目標、數學核心素養等方面思考,科學設計一元二次方程單元的教學設計。此為一線教師要求較高,需要掌握有關專業知識和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知識,通過此才能保證學生明確學習主線,構建對單元內容的完整認知,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增強數學思維與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