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 躍
音樂,用特殊的語言,形成優美的旋律,豐富著多彩的文化……她給我們帶來愜意的享受、難忘的交流、珍貴的記憶……生活,因音樂而色彩斑斕。
請以“音樂讓這一刻閃閃發光”為題,寫一篇文章。
說明:①要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襲;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少于600字;④請勿透露考生個人信息。
近年來,常州中考作文的引導語和題目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果單看題目,可能會覺得無從下筆,但如果聯系引導語來看,便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能找到寫作素材。因此,寫作時一定要先讀懂、讀透引導語。
2021 年這道中考作文題的引導語簡潔而不簡單,短短三句話包含了三層含義。第一句話從整體上闡述了音樂的主要內涵,在幫助考生明確寫作對象的同時,也厘清了寫作的邊界。第二句話解讀了音樂的功能,提示考生寫作的思路,以便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接。第三句話將視野引向真實的生活情境,提醒考生聯系現實進行構思和寫作,以確保在回顧生活、訴諸文字時,能夠說真話、抒真情,避免“無病呻吟”。
“音樂讓這一刻閃閃發光”是一個主謂短語,在構思和寫作時,毫無疑問應當重點表現主語“音樂”,因為有了音樂,才有了后續的結果——“這一刻閃閃發光”。而“這一刻”是哪一刻?“閃閃發光”又是怎樣一番場景?這些同樣非常重要,不可簡略帶過。因此,寫作時需要將上述三個要素有機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契合題意。具體來說,音樂類型多種多樣,流行的、古典的、現代的……都可以成為寫作對象,從中確定一種后,再聚焦“這一刻”,選定生活中的一個特定情境,體現出“這一刻”的參與感與即時感即可。“閃閃發光”不應該僅僅指向外化的某種表現,更要展示音樂的內在魅力和素材的情感基調。總而言之,回歸生活就能發現音樂無處不在,深入思考就能找到閃閃發光的“巔峰時刻”。
生活中的音樂比比皆是,大街小巷,隨時隨地,只要留心,便能尋得可寫的內容。但素材多、容易寫,并不意味著能寫得好、寫得透。緊扣文題,聚焦音樂本身,用文字將音樂的精彩以及隨之產生的“光芒”再現出來,是最簡單、最有效的策略。哪怕寫的是最普通、最平淡的音樂,但只要能夠呈現音樂的動人之處,也能精彩無限。“佳作賞析”中的第一篇文章扣住不同樂器的特性,悠悠寫來,細細描繪,將老年樂團演奏的音樂寫得觸動人心,正是最好的示例。
中國傳統詩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音韻格律要求,有的甚至可以直接配樂吟唱,因此其音樂性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詩文我們從小到大讀過,也背過。如果擔心生活中的音樂敘寫起來容易平淡,那么回歸自己知曉的詩文,也是一種另辟蹊徑的選擇。簡單點,可以直接圍繞詩文的音樂性展開,講述詩文的音樂性帶來的閃光點讓人印象深刻;復雜點,則可以以歌詠音樂的詩文為切入點,選擇一個視角,通過詩文中的音樂來評寫相關人物,進而寫出一定的歷史文化感。“佳作賞析”中的第二篇文章便是以白居易的《琵琶行》為藍本,通過音樂來寫白居易其人,最終提煉出“樂天精神”,讀起來意蘊豐厚。
音樂類型多種多樣,不一樣的音樂類型,產生的影響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寫作構思時,可以拓寬視野,打破定勢,多比較,多挑選,找到最能打動讀者的內容進行創作。傳統的藝術形式日漸式微,對大多數同學而言比較陌生,這時,如果能圍繞自己了解的某一種傳統藝術,諸如京劇、昆曲、皮影戲等,展現其獨具魅力的音樂感染力,自然就能讓讀者眼前一亮。更加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傳統藝術的背后都有著老一輩藝人的堅守,他們的精神品質、對傳統的繼承和創新等,與“閃閃發光”的題目指向非常吻合,易于寫出個性化的思考和體悟。
音樂讓這一刻閃閃發光
文/常州一考生
早春的日子里,寒冬的冷還未全部散去。我走在紅梅公園里,抬眼可見光禿禿的枝干,不禁平添幾絲愁緒。
早春寒冷,光禿禿的枝干,簡單幾筆就渲染出一種失落憂愁的氛圍,與下文老人們的笑形成對比,迅速入題,干凈利落。
沿著曲折的小路走著,湖心亭傳來陣陣爽朗的笑聲。我大步流星,想去看個究竟。
原來是一群老人,一群笑著的老人。
他們各執一樣樂器,有老舊的二胡,滄桑的竹笛,笨笨的揚琴……再打量打量老人們,斑白的兩鬢,深深的皺紋,無一不告訴我:這應當是個已過耳順之年的老年樂團。
“老舊”“滄桑”“笨笨”暗指人物的年齡和狀態,以物喻人,為后文做鋪墊,含蓄內斂,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我笑了,帶著點不屑和嘲諷。
笑聲漸止。他們紛紛做好演奏準備,正襟危坐。
二胡的柄動了。
揚琴的弦跳了。
竹笛的聲響了。
這一場垂暮老者的演奏會,開始了。
欲揚先抑,以樂器的老舊、人物的老邁引出自己的不屑和嘲諷,和后文的敬佩形成鮮明的反差,使文章有波瀾,不平淡。
老舊的二胡率先吐出一串串沉悶的音符,飄進我的心里。正愣著,清脆靈動的揚琴聲響起,叮叮咚咚,似水珠跌落琴弦,彈跳,蹦出絢麗的音階。竹笛緊隨其后,笛孔一張一閉,笛聲一起一伏,悠揚的笛聲與俏皮的琴聲相得益彰,共奏一首華麗的《金蛇狂舞》。一旁的大媽們紛紛湊近,隨旋律輕輕舞動。
多角度細致描寫音樂閃光的瞬間,緊扣文題,生動形象的語言再現了令人陶醉的音樂。化用“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詩句和意境,更增添了文學意蘊。
這群老人笑著,奏著,絲毫看不出暮年的憂愁。空氣里充盈著喜悅和活力,讓原本不以為意的我頓覺驚奇,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這一刻,渾然是他們的世界。他們敢于沖破歲月流逝的桎梏,自信地重拾曾經的愛好。老友們聚在一起,再彈一次,再感受一次年少的歡喜,便是對青春最好的懷念。他們用音樂筑起一座繡闥雕甍的殿堂,將年少時的活力置于其中,待老了,再走進這殿堂,品味尚未逝去的熱愛和曾經。
深化主題,勾連年老與年輕的選擇,點出“熱愛和曾經”的價值和意義,將個人的思考由淺層次的喜惡引向對時間和熱愛的深層次體悟,更加耐人尋味。
而我,有何德何能去嘲笑他們?
初春的陽光緩緩灑下,細看,光禿禿的枝干上似乎冒出了一點新綠。老人們的笑容溫暖了一個灰心少年的春天。音樂,讓這一刻閃閃發光。
點出開頭“平添幾絲愁緒”的原因,首尾呼應,使結構和內容更加完整。
綜合點評
文章選材貼近生活,極富真實感。現實生活中,不少公園里都有這樣的老年樂團。老人們忘我地演奏,蒼老的面容下綻放的卻是青春的活力。小作者因個人愁緒失落前行,本意對這個群體充滿不屑,但等到音樂響起的那一刻,內心卻受到極大震撼,繼而恍然大悟。欲揚先抑的寫法使得行文波瀾起伏,加之融合了真摯動人的情感,更加讓人如身臨其境,易于產生共鳴。文章中最為動人的便是對“這一刻”的音樂敘寫:“動”“跳”“響”三個動詞讓人印象深刻;三種樂器演奏出的不同樂音,通過文字展現得淋漓盡致;“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詩句化用更顯小作者的語言功力。這些都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音樂讓這一刻閃閃發光
文/常州一考生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黃雞催曉,白日催年,我立于破曉的潯陽江上,觀浪濤滾滾、綿綿無絕,忽想起常言道“人生長恨水長東”,心緒便黯淡下來。閃閃波光接著水汽,似在江上映出一老者:青衫白發,似凝神諦聽江水奏出的音樂——他叫白樂天。
開篇引用詩句入題,語言工整,句式長短結合,讀來充滿詩情畫意。
貶謫的凄苦是千古文人談不盡的話題:蘇軾顛沛流離的晦暗被美食點亮,歐陽修苦悶不得志的晦暗由百姓游山的笑靨點亮……要說白樂天靠什么驅散凄苦,音樂可算其一。
由一個人引出歷史上的同類文人,再由同類文人引出白居易不同的驅散凄苦的方式,異同轉換之間,使得文意多變,耐人品讀。
月上潯陽,清幽婉轉的琵琶曲點亮了水波,也點亮了白居易的人生。他不愿把自己束縛在過去,笑著請那身世悲涼的歌女再彈一曲。“江州司馬青衫濕。”——這淚不是為悲憫自身遭遇而流,它是為遭難的、無力反抗命運的人民而流,為知己相逢的喜悅而流。“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白樂天淡淡地陳述往事,讓與他相遇相知的歌女的音樂將自己點亮。
虛實結合,既從字面寫出眼淚的閃光,展現人物的情感;又暗指人物內心所思因音樂而閃光,展現人物心憂百姓的偉大情懷。
他不只會用別人的音樂安撫自己,還善于用自己的音樂勸慰別人。《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他的“歌一曲”澆化了劉禹錫心中的塊壘。于是,“巴山楚水凄涼地”在文學地圖上,也被他的音樂點亮了。
在他人生得意時,更是熱愛天籟之音。“綠楊陰”與“白沙堤”里,還留著他用新燕之呢喃、早鶯之啁啾編出的自然之聲。他留下一條白堤,與蘇堤一起,讓西湖閃閃發光。
詩詞皆為我所用,從《琵琶行》到《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再到《錢塘湖春行》,小作者從詩文中提煉寫作內容,拓展文章深度。
側耳聽潮聲,這老者的神情多么安詳。無論人生沉浮,似水流年中的一切事物似乎都為他奏樂——或者說,他是那個用“樂天精神”奏出人生之曲的樂者。
潯陽江上,那老者青衫著淚痕,用潮聲點亮此刻我心。一江東流的何必是愁,亦可以是白居易為一切苦難美好從容唱出的歌,直讓人贊嘆:如聽仙樂耳暫明。
由白居易到自己,展現個性化的思考和體悟。詩句首尾呼應,意蘊深長。讓人“明”的不僅僅是外在的音樂,更是內心的發現和收獲。
綜合點評
本文別出心裁,從自己知曉的詩詞中捕捉音樂元素,以《琵琶行》為藍本,以白居易聆聽琵琶女演奏音樂的那一刻為切入點,對人物進行評寫,展現出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詩性的語言、散文化的筆法相輔相成,圍繞文題寫出了白居易憂國憂民情懷的閃光動人之處,而這一切的起點,正是那“仙樂”一般的琵琶彈奏。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小作者沒有止于一首詩歌,而是由此及彼拓展開去,又借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和《錢塘湖春行》,將“樂天精神”奏出的人生之曲引申為“音樂”,將白居易詩化為一名樂者,這就最大限度地豐厚了文章的內容。此外,文章以詩歌切入,以詩歌內容為主體行文,又以詩歌收束,文脈暢通,結構緊湊,同樣值得稱道。
音樂讓這一刻閃閃發光
文/常州一考生
“燈光亮起,樂聲鏘鏘;一口說盡天下事,兩手牽動百萬兵。”這是皮影藝人老薛常說的話。不想,在河北灤州古城,又與皮影重逢。
由傳統藝術入手,以皮影藝人常說的話開頭,增加文章的厚重感,讓人眼前一亮。
山靈水韻,這是我對灤州古城的初印象。燈光照著戲臺,耳畔是動人的皮影調子,思緒卻飄至千里之外的家鄉。
夾敘夾議,使得行文節奏有變化。關注地域差異,引發讀者思考,更增添了文章的代入感和可讀性。
江蘇的皮影并不出名。我們江南人內斂,唱不出其中的粗獷。但在家鄉,老薛的皮影卻撐起了四季,寒暑易節,少不了一臺音樂大戲。
燥熱的星夜,家家戶戶搬著自家的椅子,搖著蒲扇,小袋里裝著麥芽糖,去看皮影。燈光亮起,我們的小眼睛,便也閃閃發光了。
敲鑼打鼓,沒有唱念做打的傳統氣勢,卻也讓戲臺外的鳥兒落在檐角,沉寂無聲。岳飛義膽豪情,胯下鐵馬錚錚;沉香劈山救母,好一片孝心;又有西游故事的詼諧,尤其是八戒欠扁的語調,惹得鄉人們一片歡聲笑語。紅臉忠勇,白臉奸詐,刀光劍影,義薄云天……這些,統統伴著鑼鼓與調子,深深刻在我的腦海里。我仿佛聽見前人在絮語,是漢武帝初見皮影時的驚嘆。
整句散句交錯,長短句變換,語言豐富多彩,讀起來朗朗上口,音樂感十足。
老薛有一個團隊,團隊中有唱調的,敲鑼的,擊鼓的,更有彈古琴的。皮影總與音樂在一起,一光一影,一聲一符。記得有一次戲團來晚了,人們早已落座,村主任建議老薛直接開始,卻被老薛拒絕了:“皮影,講究的是景與樂的融合。沒有了音樂,當看啞劇呢!笑話!”
他屹立著,巖巖若孤松,望著天邊的莊稼。不知他的耳邊,是否已響起鐵馬錚錚、刀光劍影之聲。后來,我們終于看到了皮影。皮影在發著光,幕簾后也發著光。
以含蓄委婉的語句點出對老薛的敬佩,對傳統藝術的贊嘆,一語雙關。
灤州古城的樂聲,又一次響徹大地。它是從漢武帝那傳來的,還是從老薛的戲臺上傳來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音樂可以跨越千年,跨越萬里,而不僅僅是在這一方小小的戲臺上。這一刻,古代樂聲、帛畫與科技融合,向更廣的土地傳播,點亮更多美好。
深化主題,展現個性化的思考。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時間的久遠和戲臺的窄小,恰到好處地引發讀者深思,言有盡而意無窮。
燈光亮起,樂聲鏗鏘。這一刻,戲臺閃閃發光。
綜合點評
本文的“音樂”與眾不同,帶著濃厚的傳統藝術氣息,在眾多的以流行歌曲為素材的文章中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讓人心生向往。從“古城”到“傳統藝術”再到“傳統藝人”,從簡潔的敘述到扣題的描寫再到精致的語言,文章中的人和事,栩栩如生,歷歷在目。典雅的書面語,對偶的整句,長短交錯的句式變換,營造出古典美文的意韻,讀起來朗朗上口,頗有音樂性。內容和形式的完美契合使得“閃閃發光”不再僅僅是文中提及的人和藝術,還有這篇文章本身,可謂意蘊豐厚。
新題練筆
1.大千世界,美景繽紛,日月星空、山川河流是一幅幅畫。日常生活,平凡真摯,家庭和睦、師生融洽是一幅幅畫。向記憶里漫溯,一切過往皆是一幅幅獨特的畫作。
請以“生活里的那幅畫”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聯系自己的閱讀積累、生活體驗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襲;②除詩歌、戲劇外,文體自選;③不少于600字;④請勿透露個人信息。
2.上學途中,放學路上,朋友相約外出,一家人攜手郊游……生活中總有一刻,我們會走在人群之中。人來人往之際,偶爾駐足之時,你的所見所聞所思,又會是什么樣的呢?
請以“走在人群中”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聯系自己的閱讀積累、生活體驗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襲;②除詩歌、戲劇外,文體自選;③不少于600字;④請勿透露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