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 洋
國際油價破百,加油站利潤、需求、供應都將受到沖擊。

◇2022年以來的5次調價,均是箭頭向上。 供圖/視覺中國
“今年怕是日子不好過。”民營加油站王永慶略帶擔憂地對筆者說。最近,瞬息萬變的國際油價讓他頭疼不已。因為年初他剛剛接手了一家加油站。
他接手的加油站,位于河北省張家口懷安縣國道和省道交匯處。正是因為看好這座加油站的地理位置,王永慶才愿意花大價錢拿下它。但是,年初到現在的高油價讓他有些心灰意冷。
“別提收成回本了,再漲下去,要全虧進去了。”王永慶說。受地緣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2022年以來,油價一直處于上漲態勢。特別是俄烏沖突持續升級,一度讓油價升至140美元/桶,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前夕的歷史高點。雖然油價在3月15日跌回到100美元/桶附近,但市場局勢未穩,高油價仍然是高概率事件。
“原油價格突破100美元/桶甚至更高之后,對中下游的企業會產生負效應。”成品油專家戈振說。
“實際上,如果原油突破130美元/桶的天花板價格,根據我國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加油站零售利潤理論上只有300元/噸,再扣除運費等成本,利潤或為負數。”中海石油煉化公司相關人員表示。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加油站油品銷售盈利情況主要看批發價和零售價之間的差額,即批零價差。批零價差升高,加油站盈利水平較好;批零價差收窄,加油站的盈利空間縮小。
武漢漢口建設大道的民營加油站運營商宋建軍,給筆者看了一份加油站3月11日從貿易商批發汽柴油的價格。3月11日,宋建軍所在加油站的92號汽油批發價為10406元/噸,達到了2012年5月以來的最高值;0號柴油的批發價為8705元/噸,達到了2013年2月以來的最高值。對比宋建軍加油站的零售價,批零差價分別為310元/噸和306元/噸。
“這樣的批零差價,除去人工、運費電費等成本外,油品銷售方面賺不到一分錢。”宋建軍說。這不只是武漢的情況。
根據成品油咨詢機構計算,截至3月11日,國內主營92號汽油的批零價差均價為300元/噸,柴油批零價差均價為296元/噸。其中,汽油批零差價均價已經觸及十年低值,柴油批零價差均價接近2021年10月份低值。
“從批零價差來看,隨著成品油批發均價大幅上漲,批零價差呈現不斷收窄態勢,加油站利潤逐步降低。”中海石油煉化公司的這位人員表示。
在這樣的利潤水平下,一些經營成本過高的加油站面臨著艱難的局面,甚至有些加油站的利潤為負,不得不暫停銷售。這其中以民營站最為突出。利潤的縮減,讓高油價對民營加油站的沖擊最為突出。
就在3月11日這天,宋建軍做了一項艱難的決定:暫停所有降價促銷活動。“我們現在賣出一噸油正好維持在收支平衡狀態,如果再降價促銷就要虧本了。”宋建軍說。
“當油價突破130美元/桶時,困難的不止民營加油站。”戈振說,“主營加油站的壓力更大,因為主營加油站還要承擔國內的保供責任。所以,很多主營加油站同樣取消了降價促銷活動。”
更讓加油站運營商苦惱的是漲價之后,來加油的車輛越來越少。“我們站加油的車輛基本比以往少了三分之二,一天賣出去的油量總共6000升左右,汽油和柴油差不多是3000升。其中,95號汽油下降得最厲害。上周每天還能賣出1300升左右,而這周一天只能賣掉300升左右。”中石化天津武清區加油站站長白文娟說。
存在這種情況的,不止白文娟所在的加油站。“不光進站加油的車少了很多,即使進站加油,也是省著加了。比如貨車現在多數只加500元;轎車基本加100元;摩托車再也不‘加滿’了,有的只加20元。”宋建軍說。
油價上漲不僅讓加油站叫苦,也讓車主苦不堪言。有車主無奈地說:“現在一個月加油的錢,差不多能買一輛兩輪電動車。”由此,有的車主干脆放棄了開車,選擇公交車或地鐵出行。
2022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已經經歷了五次調價。五次調價均為上調,汽油總計上調了1875元/噸,柴油總計上調了1805元/噸。這五輪漲價下來,部分地區95號汽油的最高零售價已突破9元/升,創歷史新高。
油價高漲讓對油價敏感的消費者減少或者是避免私家車出行,也讓平時消費高標號汽油的消費者選擇油品降級消費。“近兩年,相當一部分低標號汽油(92號為主)的消費者從以往選擇大型品牌連鎖加油站轉向優惠幅度更大的個體加油站;高端油品(98號為主)客戶轉為加注低標號汽油。這些現象都是高油價影響的體現。”中國石油規劃總院市場營銷研究所副所長丁少恒說。
連續高漲的油價,也讓燃油車車主和部分處在買車觀望狀態的加油站潛在顧客開始關注新能源車。油價實現“五連漲”之后,3月20日,特斯拉官方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車友說”的話題,分享了特斯拉車主有關電動汽車充電成本的觀點,有車主表示,家里有充電樁根本不用擔心能耗和里程方面的焦慮,一個月僅花費80元電費,甚至比坐地鐵便宜。
“高漲的成本,會讓車主開始重新審視在城市中如何出行更劃算。”白文娟說,“在這兩年,我們明顯感受到公眾交通的便利和電動車帶給我們的沖擊。毫無疑問,高油價加劇了這種沖擊。”
而讓白文娟同樣擔心的還有2022年開年以來疫情的反復。這讓本已縮減的消費需求雪上加霜。目前,國內散點疫情范圍擴大,已波及28個省份。人們出行受限,出行半徑縮小;隨著氣溫上升,春耕來臨,農業用油增多,戶外工程開工也會上升,但同樣受到疫情的影響,復工的范圍和物流運輸受限。“但整體來看,汽油柴油需求增量有限,或會出現較去年同期下降的可能。”戈振說。
油價高漲的余波還在擴散。
對西南地區成品油貿易公司經理侯陽來說,最近的關鍵事情是完成之前跟客戶預定好的交貨量。由于到了時間未完成交貨,從業10年的侯陽最近被客戶投訴到了總公司。“我也很無奈。隨著近期的油價上漲,合作的油庫首先要保障加油站的需求,而對我們這樣的企業開始限制供應量。”侯陽說。
對于侯陽來說這不是什么新鮮事。“油價上漲通常會使市場上成品油流通緊張,去年10月限產限電那段時間,我們遇到了供應緊張的問題。”侯陽說,“不過,這次更為嚴重,正好趕上國內主營煉廠集中檢修。”
從各煉廠公布的檢修數據看,3月份陸續有海南煉化、揚子石化、塔河石化等中石化煉廠計劃檢修,還有一些民營煉廠計劃檢修。根據成品油分析機構的測算,3—5月,已知煉廠計劃內新增檢修產能6500萬噸左右,而新開工及檢修完成開工產能則只有3900萬噸左右,按檢修時間計算大致對應這3個月汽油進一步減產110萬噸、柴油130萬噸。


◇攝影/胡 強
“這樣一來,3—5月的供應肯定會大幅下滑。一方面是主營和地方煉廠的計劃內檢修,另一方面是高成本低利潤下的地方煉廠臨時減產甚至停工。”戈振說。
未來隨著原油成本的普遍提升,減產的煉廠將繼續增加,山東一家成品油分析機構預計造成的汽柴油減產分別為70萬噸和110萬噸。除此之外,進口原料的減少和市場整頓則可能導致社會資源汽柴油分別同比減少150萬噸和400萬噸。
而回望2008年,當時的國際油價達到了147美元/桶的高點,令人超乎預期的2022年的國際原油開端,高位震蕩,雖未超逾2008年的高點,也一度達到了130美元/桶之上。“2008年我國在對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控的同時,一定程度影響了企業的生產積極性。這種情況一旦持續,在高成本低利潤的大環境之下就會造成國內部分地區出現‘油荒’。”戈振說。
戈振表示,這次高油價應該不會出現油荒的情況。因為當前國內各大主營單位表示,確保國內各地的零售民生端能夠穩定供應,已選擇高價集采,直批方面基本暫停銷售,全力保障民生用油。
對于油站及成品油貿易商來說,油價上漲帶來的連鎖反應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回顧此次油價高位震蕩,油價上漲其實一直有跡可循。
2022年以來,疫情影響下的復產復工比預想要快,能源市場需求一直處于非常活躍的狀態。相比之下,能源供應側給予的支持不夠,供不應求的現象已經持續一段時間。此次國際事件加快了油價波動的腳步,將油價必漲的結果提前了。“就算沒有俄烏戰爭,油價上漲也是必然趨勢。”能源戰略專家馮慶軍說。
那么這次,油價又會經歷多久的動蕩期?是否會繼續上漲創造歷史新高?

◇利潤空間一再壓縮,油站促銷力度開始下降。 供圖/視覺中國
油價有漲就會有跌。向前追溯,2008年和2011年出現了油價漲破100美元/桶大關的情況:2008年3月,油價漲破100美元/桶,在9月跌破100美元/桶;2011年1月油價沖破100美元/桶大關,其間持續高位油價,到2014年下半年快速下跌。
而本次油價上漲受到一個不確定因素:俄烏沖突的影響。“這是油價是否漲到歷史新高的不確定因素。”馮慶軍說。而排除俄烏沖突來看,國際能源署(IEA)、德意志銀行、高盛等多個能源機構及投行進一步預測,今年國際油價將處于一個高位狀態。這樣預測的依據是,一方面后疫情時代全球各項生產、生活及旅行活動增加,以航煤、汽油為代表的全球石油需求反彈;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導致這幾年石油勘探投資不足,石油供需將在一段時期內處于緊平衡狀態。
在全球能源轉型、限產、新能源崛起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石油的供給總體在減少。而隨著疫情的平息和復工復產、經濟復蘇腳步的加快,消費需求是巨大的。但是,新能源普及與消費端需求仍存在如成本、便捷性等方方面面的諸多沖突。因此,市場對于石油的需求缺口是巨大的。“這些因素支撐著油價不可能再像前幾年那樣低位,加油站要做好油價長期位于高位的準備。”馮慶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