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5G時代的到來,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必不可少的社交手段,大學生群體處于思想意識形成期,言論表達的積極性較高,大學生網絡輿情有其特殊性,正確引導大學生網絡輿情對于構建和諧高校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路徑進行探析。從大學生網絡輿情的特點出發,從而將“三全育人”理念落到實處,強化大學生網絡輿情建設。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輿情;三全育人;路徑探析
一、網絡時代“三全育人”理念內涵及必要性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的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簡稱“三全育人”)的要求,是一個系統而全面的育人指導思想和實踐模式。
如何實現“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網絡途徑探索十分必要,其中包含網絡輿情的引導。在互聯網大發展的背景下,形成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家長為輔助,以學校為主體,家庭、實習單位為輔助的“三全育人”新形態。
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不斷完善高校網絡育人機制,強化新媒體的運用能力,創新網絡育人新路徑,構建多方面育人的媒體平臺陣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同信息網絡技術高度融合,提升育人工作效率和效果十分重要。
二、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內涵和特點
輿情即輿論情況的簡稱。網絡輿情是通過網絡平臺在多種要素的共同網絡輿情信息所涉及的社會事件作用下發生的。輿情主體真實地反映了網民的輿情。在巨大的信息庫資源學生;輿情內容“校本和非校本”的熱點事件;輿情客體是現代化網絡互動工具。
大學生網絡輿情作為網絡輿情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的各種社會現實問題的特殊領域,有其獨特的發生要素,大學生網絡輿情是其利用網絡互動工具,大學生具有網絡輿情的一般特征,其特征是傳播速度更快;表達方式更感性;關注內容更全面;形成過程更容易監控。同時,大學生網絡輿情有四個的自身特點:輿情載體的多樣性;輿情信息的豐富性;輿情主體的特殊性;輿情管理的難控性。
因此,大學生網絡輿情可通過積極、健康的方式和辦法來引導,使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社會責任意識。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學生網絡輿情路徑探索
(一)構建“多位一體”網絡育人機制
優化校園網絡輿情環境,網絡途徑非常重要,占領網絡制高職能部門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建設是十分必要的。在新媒體時代,非主流文化、反主流文化的大量引入為人們滋生負面情緒提供了重要土壤。因此,凈化輿情環境也是凈化輿情的發生環境。
構建網絡育人中心,全方位提高“三全育人”的水平與效果,不斷完善網絡育人體系,拋開“教書育人”的單線思維,通過互聯網結合社會各界的力量,借助網絡社會的投入,建立更便捷的網絡平臺,實現育人的全員化。
借助學校網站等平臺,倡導教職員工、學生、家長等多方面的關注度,協同其他企業網絡平臺,實現資源整合與共享,使育人工作做到實處。在此基礎上,建立全員育人的網絡社交群,加強互動交流,形成育人合力,對學生的教育形成潛移默化地影響。打造校園“網紅”樹立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宣傳與推廣,以學生為導向的創作機制,形成“多位一體”的網絡育人機制。
(二)注入育人力度—— 持續深度育人
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階段,有特點地進行育人工作,圍繞功能品牌,持續深度育人。創建各班級微信公眾號,實時關注學生各個階段特點的同時,通過微信平臺實現上傳下達的功能,實現階段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行,從招生季到畢業,對不同學生群體打造相應的品牌產品持續展示推送。
比如,在新生入學期間,利用學校官網或者其他多媒體方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在學生畢業時,增加就業欄目或針對畢業困惑開放互動平臺;在日常的教育中加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升大學生內在素養的內容等。
針對大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困惑,通過網絡的形式進行答疑解惑,利用網絡平臺優勢,線上線下相結合,使網絡育人貫穿于大學生涯的始終,真正實現全程育人。
(三)全方位凸顯育人高度——打造育人載體的多樣性
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在新時代的大學生中,網絡已經成為他們生活和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三全育人”工作網絡推廣過程中,將新媒體建設成為,學生思想教育平臺、職業發展傳播平臺、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實踐育人平臺、文化傳播平臺和學術科技平臺等,充分發揮網絡教育人的強大功效,提供引領大學生生涯發展的航標,構建莘莘學子的精神家園。
實現多路徑手段傳播,推動網絡育人全方位、最大化、可持續發展,立足育人根本進行內容形式的創新,通過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形成體系,打造“三全育人”的先進網絡格局。
四、結語
“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學生網絡輿情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引起社會的重視。網絡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絡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將網絡育人與“三全育人”的理念相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新媒體育人模式,引領學生成長,構建網絡育人,全員、全程、全方位生態系統,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因此,做好大學生的網絡輿情引導,十分必要,要從核心價值觀入手,正確規范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完善網絡輿情的引導,才能贏得網絡輿情正向發展,讓大學生建立起牢固的“精神屏障”自覺抵制各種網絡腐朽思想的侵蝕。
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引導是一項艱巨但必須要做好的工作,既需要社會的良好的背景,又需要學校、老師的教育引導,同時更需要學生自身提高辨別能力,三方合一,形成合力才能實現中國校園文化的健康有序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毅.網絡輿情研究概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CNNIC發布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3—12—23發展[2015—6—11].http://www.workercn.cn,.
[3]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意見》[EB/OL].2013-12-23[2015-6-11].http://www.workercn.cn
[4]習近平 :把我國從網絡大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EB/OL]2014—2—28[2015-6-11].
[5]陳志華.高校“三全育人”機制與平臺建設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52):132-133.
[6]林毅.試論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內涵及落實機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8(4):20-26.
本文系2022年沈陽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專項課題,SDSZ-2022-059.
作者簡介:李明澤(1988.01-),男,漢族,遼寧沈陽人,碩士,講師,沈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