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花
[摘 要]“四步互動”教學依照“目標的制訂→思考與探究→檢測與評價→練習與總結”四個步驟來開展教學活動。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應用“四步互動”教學法,能夠有效凸顯化學學科的綜合性和應用性,讓學生遵循認知發展的規律進行化學學習,深入理解化學知識的本質,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具體可從創設情境、設立目標、設置懸念、互動評價、強化練習等方面入手實施“四步互動”教學。
[關鍵詞]“四步互動”教學法;高中化學;意義;途徑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2)05-0072-03
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發展要求的必然趨勢。這要求教師具備創新思維,勇于探索新的教學道路,讓學生可以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與素質。“四步互動”教學法是指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有規律的四個步驟,即目標的制訂、思考與探究、檢測與評價、練習與總結。“四步互動”教學法把“以生為本”作為指導思想,旨在加大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力度,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高中化學這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的教學中應用“四步互動”教學法,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高中化學教師應當從設立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入手,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展開自主探究,再組織課堂互動,對學生的問題進行適當點撥,最后以練習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推動高效互動課堂的構建。
一、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應用“四步互動”教學法的重要意義
“四步互動”教學法有別于傳統教學方法,主要強調的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關注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在高中化學課堂中運用“四步互動”教學法,無疑是遵循客觀規律的有效做法。“四步互動”教學法的實踐應用,可以讓化學知識以更為靈動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同時,加強教師和學生在化學課堂中的互動交流,可讓學生改變被動學習的狀態,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以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投入探究性學習中,進而逐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此外, “四步互動”教學法的應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幫助他們樹立化學學習的信心,成為化學學習的主動參與者。
二、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應用“四步互動”教學法的具體途徑
(一)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壓力較大,教師也有教學任務要完成。為了能讓學生在高中化學課堂中高效學習,教師可應用“四步互動”教學法。在實施“四步互動”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創設相關教學情境,在豐富教學內容使化學課堂更為生動的同時,為師生互動創造機會。而要在課堂中創設既包含化學知識,又包含生活場景的教學情境,教師首先需要熟悉教材的編排特點,多留心適合創設情境的知識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上能有豐富的體驗;其次還要考慮課堂情況,不同的課程內容、教學階段要創設不同的情境作為推動教學的有效方式。比如,教師在常識性知識的教學中,可以選擇貼近生活的場景,以提問、討論、作答等方式來引導學生思考;在實用性知識的教學中,可以借助課堂活動或者實踐操作,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知識的實用性和科學性。當然,情境創設不應局限于形式,教師要在不斷探索中尋找正確的情境創設方式,借助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氛圍。
(二)在預習環節中設立學習目標
“四步互動”教學各個環節的實施有著極強的靈活性,這也為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較為廣闊的空間。而預習環節作為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讓學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了解新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為此,教師在應用“四步互動”教學法時,應在預習環節設立好學習目標,引導學生緊緊圍繞目標進行自主學習,使他們掌握知識技能,提高學習效率。
高中教育教學改革提倡探究性學習,其過程主要是教師圍繞一個知識點,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并收集資料解決問題。在預習環節中設立學習目標即探究性學習的前奏。學生依據學習目標發現問題,通過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在設立學習目標時,需要考量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學習目標的設立要結合教材內容,符合教學進度,同時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課堂中的互動是生生、師生間的互動,如果教師只站在自身角度設立目標,無疑是舍本逐末,最終收效甚微。另一方面,設立學習目標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目標自主學習,并為學生提供全面可靠的學習素材,課前收集好課堂上需要用的資料和課外資源提供給學生,且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時間。對于實驗操作部分,教師要詳細介紹理論知識,同時告知學生實驗中涉及的器材和藥品的用意,規范實驗流程,讓學生掌握實踐學習的目標要求。
例如,在教學“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一課時,教師先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再圍繞重難點來設立教學目標。該課的重難點在于引導學生準確掌握物質的分類方法以及物質之間的轉化規律。為此,教師形成了這樣一種教學設計思路:先引導學生了解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再引導學生對物質的分類方法和不同物質之間的轉化規律進行探討,進而讓學生掌握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設立了以下預習目標:1.了解相關化學科學人物,理解化學是一門從微觀層面認識物質和創造物質的科學。2.了解物質的幾種科學分類方法,嘗試從物質的性質、物質的組成兩個角度出發,對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質進行分類。3.初步認識化學中的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在這個預習目標的指引下,學生不僅明確了自主探究方向,還對物質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深刻體會到了化學學科的價值。可見,在預習環節中設立學習目標,是實施“四步互動”教學的根本保證。
(三)在探究環節中設置懸念
“四步互動”教學依托素質教育提倡的“以生為本”思想來開展,這也表明,教師需要發揮教學引導者的作用來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呢?教師不妨從設置懸念入手,結合教學目標來設計問題,使學生帶著疑問投入化學探究學習中,充分發揮智慧,積極展開深入思考與探究。
例如,“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一課的學習中,學生需要了解和掌握水資源的概念,歸納出我國水資源和世界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征,進而準確把握水資源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意義。在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學習時,教師可以借助問題來設置懸念,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開展探究性學習。首先,教師可以進行簡單的提問:“你們知道水資源的概念是什么嗎?”有學生回答:“我們日常看到的水統稱水資源。”其次,教師可以趁勢拋出幾個問題:“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是怎樣的?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與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我們該如何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這些問題能引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積極投入學習中。在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并獨立思考后,教師便可以引出相關概念和知識。這時候,學生對概念和知識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形成了相應的認知。
(四)在課堂環節中互動評價
當學生完成對知識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之后,已然對相關知識有所理解和掌握。接下來,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他們可以在分享的過程中各抒己見,教師需要為他們提供互動展示的平臺,鼓勵他們大膽地分享學習成果。同時,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還應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示進行有效評價,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評價與反思是檢驗教學成果、完善教學模式的重要途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夠直觀地看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反思教學中需要改進的部分,并在下一次課中進行優化。評價內容除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包括學生在課堂中的反應、學習態度、學習方式相比過往有無進步或退步等。評價的對象可以針對過程,也可以針對結果,評價的方式可以是自評,也可以是互評,還可以是師評。教師評價時應當注意言辭,要以鼓勵為主,避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教師要知道評價的意義是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應當避免使用含糊其辭的應承用語,而應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情況做出有針對性的反饋,并提供真誠可行的建議,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評價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可以是詳細的書面溝通,也可以是簡單的正面交流。
例如,在學習“化學品的安全使用”一課時,學生從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化學品入手,了解到各種化學品的使用及其危害。這時候,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幫助他們樹立安全使用化學品的觀念,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該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以“安全使用化學品”為主題,構建清晰完整的知識框架,并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他們對自己構建的知識框架進行分享與解說。如某學生的知識框架中有“使用過氧乙酸進行消毒時需要注意的問題”的板塊,并羅列了以下內容:需要按比例稀釋后才能使用,避免灼傷皮膚;使用時需要戴上橡膠手套,不能用于人體皮膚消毒……在學生分享完后,教師可以對他們的成果進行點評。如某學生的知識框架中存在“藥液濺到皮膚上不需要著重清洗”的錯誤,教師可以盡可能地使用鼓勵性語言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并幫助他糾正錯誤,同時對相關知識點進行重新講解。
(五)在課后環節中強化練習
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引導他們進行反復的鞏固練習。在“四步互動”教學中的“練習與總結”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分層教學來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巧妙設置分層習題來引導學生進行練習,使學生鞏固知識基礎,發展創造性思維,真正掌握化學知識的本質內涵。
學習知識除了需要吸收和理解,還需要復習和鞏固。課后的強化練習是把知識從理論變為實踐的過程,學生只有完成練習,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可見課后的強化練習及反思總結不可或缺。教師在安排學生進行課后練習時,要注意在學生所學范圍內布置任務,并結合課程教學重點、學生難以理解的部分以及隨堂練習中易出錯的地方安排針對性訓練,使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思考和擴展知識內容,對知識的掌握躍上新臺階,對課程教學重難點有更清晰的把握,提升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課后強化訓練除了解題,還可以引導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反思總結,歸納課本知識,強調重點內容,發現理解不深和尚未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查找資料或尋求幫助。學生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知識強化,如在生活中尋找相關知識,或在生活中實踐所學。學生通過應用知識不僅獲得了學習的滿足感,還加強了動手能力,發現了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空氣質量的改善”一課中,學生對自己構建的知識框架進行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很容易就能夠發現不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不一樣。教師針對學生的具體表現做好記錄,將他們分為不同層次,并依據他們的實際能力來設計相應的練習題。如有的學生尚未對某知識點形成準確的理解和記憶,那么,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可設置選擇題幫助他們掌握相關概念。而對于基礎較好且具有一定創新思維的學生,教師可組織實踐活動,讓他們積極參與活動,使他們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如此分層練習,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教師還應當關注學生自信心的樹立,盡可能地讓他們在課后練習中收獲學習化學的快樂。
綜上所述,“四步互動”教學法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讓化學學科一改往日的枯燥乏味,展現出無限的魅力。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高中化學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去引導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利用“四步互動”教學法的優勢,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和創新,使他們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 胡凱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方法探究[J].考試與評價,2020(5):106.
[2]? 謝曉兵.四步互動式教學模式在職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考試周刊,2013(47):71-72.
[3]? 陳明英,劉曉華.“四步互動課堂”: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探索[J].藝術科技,2019(13):39-40.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