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沈陽市委
沈陽市委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有關精神,聚焦政策優化、平臺搭建、產才融合,全力以赴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
完善政策體系引才聚才。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制定出臺《沈陽市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人才新政3.0版)和《沈陽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鼓勵和支持柔性引進人才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推動實施高精尖人才集聚工程、產業人才支撐工程、青年后備人才儲備工程、盛京工匠培養工程,構建起人才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二是優化管理機制。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擴大用人招聘自主權、優化收入分配制度,先后認定34名無“帽子”人才為高層次人才,賦予10家產業鏈“鏈主”單位人才自主評價權,拿出500名事業編制建立“人才編制庫”,落實123名博士等高層次人才編制。三是細化服務舉措。圍繞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區、建設人才成長型城市,每年投入1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人才發展,建立人才服務專員制度,采取租購并舉方式提供安居保障,解決314名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問題。
搭建平臺載體育才助才。一是做優空間布局。堅持以渾南科技城、沈北科教園、沈陽高新區、沈陽經開區、輝山經開區和科創組團為依托,構建形成“一城、一園、三區、多組團”創新格局,注重塑造空間形態、經濟業態、文化活態、環境生態“四態”,融合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五要素”,不斷提升人才吸引力,目前已集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16萬余人。二是做強研發機構。強力推進沈陽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先后投入23.5億元支持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等“國字號”平臺建設,不斷壯大新型研發機構規模,目前全市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63個,“兩院”院士、國家級人才工程入選者達200余人。三是做大科創主體。大力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全力打造一批高成長性企業、“隱形冠軍”和創新型領軍企業,目前全市有高新技術企業3402家,連續多年穩居東北地區首位,擁有有效知識產權5.7萬項,集聚人才6.4萬名。
推進產才融合用才興才。一是緊盯產業轉型需求。聚焦“5+3+7+5”產業鏈,深入挖掘技術需求,創新編制《沈陽市緊缺急需人才目錄》,精準引育產業高精尖人才,僅集成電路產業就集聚7名國家級人才工程人選、50余名高層次技術專家,推動企業迅速成長壯大。二是緊跟項目扶持保障。持續加大資金、服務等支持力度,以“人才+項目”模式資助沈鼓集團等60個人才研發團隊近1.4億元,撬動各類社會資本投入38億元,投入1.39億元支持780個創新創業項目。三是緊扣產學研用合作。通過實施“揭榜掛帥”、建設產學研聯盟等模式,支持龍頭骨干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協同創新和聯合攻關,推廣“定向研發、定向轉化、定向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模式,2021年有16個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技術合同成交額340億元,增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