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梁英
摘要: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給社會各領域的發展帶來了新變化和契機,同樣也推動幼兒教育的改革。將信息技術融入幼兒園科學領域中,有利于發揮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也為提高幼兒學習科學興趣、拓展教學資源、提升幼兒園教學質量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園的教學內容雖說難度不大,但對于幼兒來說受到認知能力的限制,其學習科學知識相對有一定難度,因此,幼兒科學領域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已迫在眉睫。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領域;信息技術;整合
前言:
信息技術和各學科領域的整合已成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幼兒園教育作為國家教育體系中的關鍵組成部分,也同樣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在幼兒園科學領域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作用,為幼兒教師提供整合課程方案的借鑒,不僅能充實和豐富教學內容,使課堂更富趣味性,也能促進幼兒綜合素質和科學意識的培養,提高幼兒對科學領域探索的興趣和熱情,讓幼兒園科學領域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從而提高幼兒園教學有效性。
一、借助信息技術,激發探索興趣
幼兒階段是離開家庭步入幼兒園的初期階段,有許多幼兒會產生不適應感,他們通常不會傾注太多注意力在不感興趣的事物上。而科學領域知識大多超出幼兒生活認知,需要具有一定的觀察思考和辨析能力,致使一些幼兒很難全部掌握所學的科學知識[1]。但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欲強,對動態畫面一般具有濃厚興趣。信息技術具有色彩鮮艷、圖文并茂、動態展示和聲音效果等特點,調動幼兒多重感官上的刺激,能有效激發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針對幼兒園科學領域和信息技術的整合,不僅要與科學課程發展目標符合,還應兼顧幼兒的認知規律和興趣愛好,進而使幼兒主動參與到科學學習過程中,提高幼兒科學素養及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浮與沉》時,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刷牙、洗臉、漱口都要用到它。雖然水在生活中司空見慣,但幼兒對水的浮力沒有太多認知。雖然大多數幼兒有著強烈的科學探索求知欲,能夠集中注意力進行科學的探索,但還有部分幼兒會對實驗用到的各種材料所吸引,缺乏耐心去觀察“浮”和“沉”的現象,這樣課堂秩序就會混亂。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讓幼兒在探索這一科學現象時,為他們播放相關視頻資料,這樣幼兒就初步對“浮”和“沉”的物體及現象有所了解。然后教師再為幼兒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些物品,讓他們分辨把這些東西放進水里會怎樣呢?這就讓幼兒的思維上升到探究層面,然后教師再指導幼兒進行實驗操作,幼兒也會對實驗相當感興趣,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科學教學效果。
二、應用信息技術,展示發展過程
幼兒科學領域是以增進幼兒對自然界現象的認知、豐富幼兒經驗累積為主要目標[2]。在以往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僅注重對科學知識的講解,幼兒還需要對教師所講述內容不斷記憶,由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的轉化,才能揭示事物的發展過程,而有時幼兒的注意力根本無法集中在教師的講解上,這樣就讓幼兒對科學知識難以激發興趣。在科學的活動教學時,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實際訴求,精心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的科學教案,將科學知識制作成動態、豐富的圖像,再應用信息技術將事物發展的過程展示出來,讓幼兒在獲得更直觀感受的同時,很好的集中幼兒注意力,讓他們更好的參與到科學課堂中。
例如,在《蒲公英的旅行》這節課內容時,為讓幼兒了解植物種子的不同傳播途徑,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為幼兒播放《蒲公英旅行記》,使幼兒更直觀的感受蒲公英生長、開花、結籽的整個過程,教師接著提示幼兒:視頻里講到了誰?他們用什么樣的好辦法讓自己到處旅行呢?你還指導其他種子是如何旅行的嗎?在教師一些列問題下,讓幼兒在觀看視頻過程中思維能力更強。并在重點內容時將課件制成圖片形式,再配合教師的講解和優美的音樂,這樣就加深幼兒印象,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充分領略大自然的奧秘。將信息技術和幼兒園科學領域進行整合,一改之前教學抽象、呆板的教學方式,運用信息技術播放的動態、色彩、音效等綜合特性,不僅可以輕松實現展示事物發展過程的目的,而且強化幼兒對科學知識的記憶,還可以提高幼兒審美情趣,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通過信息技術,拓展科學知識
幼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及認知特點,充分重視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活潑、積極的學習。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往往會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以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但由于幼兒在學習能力及生活環境上的差異性,有許多幼兒的經驗并不足以讓學習知識的道路更為順暢,為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還需要對科學信息知識進行拓展。信息技術與幼兒園科學領域整合的全過程,更能發揮信息技術極具開放性的特點,將幼兒的識記任務與具有情緒色彩的事物相聯系,豐富幼兒科學課程教學資源,讓幼兒對科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進而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拓展的目的。
例如,在幼兒園科學《探索宇宙的奧秘》學習中,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幼兒認識宇宙的奧秘,樂于主動探究關于宇宙方面的知識,對宇宙充滿好奇心和興趣,同時提升創造和想象力。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宇宙中八大行星的視頻,這讓幼兒明白了宇宙那個圈圈的中心是太陽,教師隨即再為幼兒介紹在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名字,幼兒也能愉快的接受新知識。教師還要結合授課內容對知識進行拓展,在網絡上搜集到很多有關太陽、月亮、地球的知識,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為幼兒演示,為幼兒介紹科學家們探索宇宙奧秘的艱辛歷程,同時為幼兒拓展我國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的重大進步,讓幼兒在看到國家強大而內心產生自豪感,進而提高幼兒對探索宇宙科學的動力。
結論:
總之,在社會技術飛速發展背景下,信息技術逐步應用在教學的各個領域,在幼兒園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更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將信息技術與幼兒園科學領域整合十分有利于教學內容和手段的革新,需要教師能充分掌握應用信息技術的特點,激發幼兒對未知事物的探探究興趣,既能滿足科學學習的教學目標,又能確保幼兒獲得更多相關科學知識,讓幼兒更身心健康的成長與發展,進而提高幼兒園科學教育質量與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德華.幼兒園科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策略[J].教師,2021(32):61-62.
[2]郭小娜.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科學領域中的應用分析[J].智力,2020(21):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