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良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勝利閉幕,2022年全國兩會落下帷幕。近5000名代表委員不負人民重托、積極建言獻策、認真履職盡責,書寫了民主、團結、求實、奮進的嶄新篇章。2022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系列新目標新部署,傳遞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砥礪前行的信心和底氣。從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到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從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到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吹響開創未來的號角,我們匯聚萬眾一心的正能量。
在中關村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創業的風潮也在這里蓬勃興起。釋放科教資源創新潛力、激發創新創業主體活力、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發揮中關村示范引領作用,引領我國未來科技創新方向,贏得國際科技競爭主動權——這是黨中央賦予北京的光榮任務和歷史責任,也是中關村的使命所在。
3月18日,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動員部署會召開。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論述,堅定改革信心決心,把握戰略主動,當好改革創新“試驗田”,推進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中關村創新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對中關村開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提出明確要求,為我們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的重要意義,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努力把中關村這張改革創新的“金名片”擦得更亮。
一要做強創新主體。降低企業開展創新的成本,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核心競爭力;二要緊抓人才這個第一資源。推動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完善戰略人才發現、培養和激勵機制,培養急需緊缺人才和重點產業人才,建立高水平專業化科技服務人才隊伍;三要暢通金融通道。推動投貸聯動、投擔聯動、科技保險等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創新,建立企業研發創新全鏈條金融支持機制;四要優化創新機制。落深落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科創30條”,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考核、激勵等機制;五要發揮政策疊加優勢。做好政策統籌對接和集成利用。加緊推進國際信息產業和數字貿易港建設;六要統籌發展與安全。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健全與改革相匹配的風險防控機制,及時有效防范化解科技、金融、網絡與信息安全等領域風險;七要全力抓好政策落地。抓實抓細各項配套工作,做好服務保障,把政策落實到項目、園區、企業上來。
2022中關村論壇將于金秋9月舉辦。作為我國面向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臺,將充分展現在國際科技創新交流中開放協作的國家形象,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推動作用。3月18日,中關村論壇執委會召開全體會議,研究部署2022中關村論壇籌辦工作。會議指出,要抓緊完善論壇方案設計,落實落細籌辦和服務保障任務。提前謀劃開幕式、巡館等重要活動。精心謀劃品牌性論壇、創新性論壇等平行論壇,邀請國際科技組織代表、全球頂級科學家、知名企業家、投資人等領軍人物發表主題演講,提升國際影響力。高水平辦好中關村論壇展覽(科博會)和前沿科技創新大賽,高標準策劃成果發布,大力推進技術交易,推動更多成果簽約落地,體現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效。同時,抓好常態化辦會,做到“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亮點”。
3月25日,2022中關村論壇系列技術交易首場活動——新技術新產品首發與供需對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藥健康領域)專場活動成功舉辦,開啟了全年中關村論壇系列技術交易活動的序幕。可以代替人體角膜幫助患者重見光明的人工角膜、讓機器能夠感知環境濕潤度的高精度溫濕度傳感器、治療肝臟惡性腫瘤的“納米刀”……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新西蘭的17個項目線上發布,其中多項技術產品為首發亮相。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在這個萬物生長的春天里,就讓我們滿懷豪情,意氣風發,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力揚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