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玄 吳琪



摘要:目的 對ICU 呼吸衰竭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的價值和效果進行觀察和探討.方法? 研究對象選取196例我院ICU 接收的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98 例。分別接受常規護理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住院基本情況和和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1)對比兩組患者住院基本情況:相比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住院總費用、呼吸機使用時間和住院時間更少,P<0.05;(2)對比兩組患者住院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組18.36%的住院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 46.94% 的并發癥發生率,P<0.05;(3)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 97.96%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對照組的81.63%的護理滿意度,P<0.05。結論 在 ICU 呼吸衰竭患者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能取得確切的效果,可使住院時間明顯縮短,使并發癥的發生減少,促進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的不斷提升,值得廣泛推廣和運用于臨床中。
關鍵詞:ICU;呼吸衰竭;臨床護理路徑;效果
呼吸衰竭是指患者在某些特殊因素的影響下,由于嚴重損壞了身體的呼吸機能,而出現機體缺氧,同時還可能會有二氧化碳潴留伴隨,并由此改變了各種生理,出現一系列病歷變化。而ICU 作為重要的區域,主要是用以治療和監護危重患者。由于其治療環境比較特殊,會使呼吸衰竭等癥的發生幾率進一步增加[1]。呼吸衰竭的主要癥狀,就是意識障礙和呼吸困難等,若干預措施不及時和得當,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并顯著上升患者的死亡率。使治療的時間延長,同時還會使住院的費用無形中增加,由此對患者的預后帶來不利影響。作為一種全新的臨床護理模式,臨床護理路徑主要是針對某種診治做出一種科學的醫療服務計劃,該計劃遵循先后順序、循序漸進的、按部就班的進行,依據系統的計劃安全,開展患者的護理工作。而主治醫生、主管護士以及相關護理服務人員構成了主要的實施成員。目前在ICU 呼吸衰竭患者護理中,開始廣泛運用臨床護理路徑,有效保障了護理質量和護理計劃的順利實施。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同時還使醫療費用極大地減少,并進一步縮短了患者住院的時間2[]。本研究在我院 ICU 呼吸衰竭患者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效果比較顯著,現做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196例我院ICU 接收的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98 例。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對患者進行飲食營養干預和健康知識宣教。同時開展耐心細致的專科護理和心理護理工作。針對每一個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治療,使患者能保持通暢的呼吸。還要結合患者的病情進展,給予必要的搶救措施。在運用呼吸機治療時,方法必須科學得當,要詳細記錄患者的各項監測指標。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必要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涵蓋以下內容:
1.2.1 建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
由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責任護士、醫生和科室主任共同組成了小組成員。由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結合醫院的發展特色,立足于醫院的基本情況和患者的實際情況,對相應的臨床護理路徑方案進行制定。要定期組織會議,及時分析和探討過去在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對相應的臨床護理路徑方案進行制定[3]。明確小組成員的職責,開展對小組成員專業技能培訓和知識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同時,評估進度和治療項目由醫師制定,而護理項目則由護理人員執行。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健康宣教,將臨床護理路徑的重要性和優勢及時向醫護人員告知,使他們能對自身的職責進一步明確[4]。
1.2.2 臨床路徑制定階段
在記錄、收集和評估ICU 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等資料的基礎上,提供充分的依據,對相關問題和目標進行確定;對ICU 呼吸衰竭患者并發癥發生的因素進行分析,并對主要因素進行確定;制定和完善諸如如何使用呼吸機和相關、加強氣道管理和重癥監護、修訂本院的換班制度和各項規章制度等特定的工作流程,在開展護理工作時,應嚴格依據以上步驟[5]。
1.2.3 臨床路徑實施階段
①入院當天,ICU 責任護士要向患者和家屬明確 ICU 治療必要性,將主治醫生、責任護士和ICU病房環境詳細向患者和家屬進行介紹。為積極取得他們的配合和理解,還要將護理路徑的目的、作用和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另外,還要全面評估患者病情的發展情況,不斷優化護理路徑的細節[6]。結合入院首次護理單的護理評估項目,將各項記錄、評估和測量工作做好,而評估主要涵蓋專科評估和一般評估兩個方面的內容。同時,還要將相應的輔助檢查項目做好。如能夠詳細分析患者的血色,對危機處理技術進行熟知和掌握,并對檢查結果進行跟進。接到危急值報告后,應在第一時間向醫生通知;為了保證患者的給藥方式正確,應加強對患者的藥物干預,并密切關注患者用藥后反應,使用藥的準確性進一步提高。例如,使用洛貝林等呼吸興奮劑的前提是,保障患者有著暢通無阻的氣道。在用藥后,還要對患者是否出現用藥反應過量的情況進行觀察,如是否出現肌肉震顫等。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要對藥物的使用劑量進行合理調節。對護理問題進行科學評估,為了避免出現并發癥,還要結合護理中出現的問題,將基礎護理和相應的專科護理工作做好,同時還要強化患者和家屬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他們對疾病的認知度[7]。
②入院第 2 天,做好氣道的管理工作,結合各項輔助檢查,對患者 病情進行合理的評估,并將預防 VAP 和管道感染措施真正在護理的各個環節中進行落實。如,抬高床頭,將拔管準備做好。為了對并發癥的出現有效預防,指導患者鍛煉身體的各項功能,加強基礎護理工作,對其各個關節的活動進行協助[8]。同時密切溝通患者和家屬,做好心理護理工作。一方面,要將呼吸衰竭發生的原因、危害和治療方法詳細和系統的向患者和家屬進行講解。另一方面,做好生活護理和飲食指導。囑咐患者所吃的食物,應該是容易消化的、清淡的,有著豐富的營養,富含多種蛋白質和維生素。同時,睡眠時間必須要充足。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進行適宜的利索能力的體育活動。為了額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臨床依從性,還要普及相關知識,強化患者對呼吸衰竭的認知[9]。
③第3~4天,嚴格用藥管理,遵循制定的ICU治療方案,囑
患者在服藥時候應嚴格執行醫囑,同時對患者在服藥后是否出現不良反應進行密切觀察。對患者排痰和咳嗽方法給予正確的指導,并且加強呼吸機監測工作。患者若是滿足了撤機條件,需要馬上撤機,并將后期的護理工作做好。全面評估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與患者病情進展情況相結合,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并對護理路徑進行補充和完善。
④入院第 5~6 天,將呼吸衰竭相關并發癥的預防措施明確向患者和家屬告知,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早期康復指導,但是要對活動的強度和時間進行嚴格控制。對患者的心理動態密切觀察,為了幫助其樹立治療的信心,應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引導患者能將自身的不良心態及時進行調整。
⑤出院當天,責任護士要全面評估患者的情況,做好出院指導工作。要將出院后的睡眠、運動和飲食等需要注意的事項系統的向患者和家屬說明,堅持功能鍛煉,對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進行培養。囑咐患者定期來院復診,定時定量的服藥。一旦有異常情況發生,需要馬上來醫院就診。同時將患者及家屬聯系方式準確記錄,以便于后期的電話隨訪。
1.2.3持續改進臨床護理路徑
小組成員要定期召開會議,分析和討論ICU 管理中所遇到的問題,并從不同的視角將改進措施提出,以真正落實各項工作責任。同時,小組成員還要加強組織和協調,落實各項整改措施[10]。并對實施進程定期進行檢查。在實施過程中,還要將遇到的困難和整改措施及時進行記錄,由此提供科學的依據,形成最終的成果報告。
1.2.4臨床護理路徑監測
在結束護理工作后,要回顧整個護理過程,將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安全隱患及時找出,并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最后,在對新的護理措施和管理制度進行構建。
1.3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利用 SPSS20.0 軟件進行統計,計量數據通過 t 檢驗,計數資料通過 χ2 檢驗,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住院基本情況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住院基本情況:相比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住院總費用、呼吸機使用時間和住院時間更少,P<0.05,具體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住院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住院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組18.36%的住院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 46.94% 的并發癥發生率,P<0.05;具體如表2所示:
2.3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 97.96%的
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對照組的81.63%的護理滿意度,P<0.05,具體如表3所示:
3 討論
作為一種呼吸功能障礙,呼吸衰竭往往是由多種原因誘發的。隨著我國不斷惡化的生活環境以及日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呼吸衰竭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接受重癥監護的呼吸衰竭患,會有多種并發癥出現對面,對患者的生命帶來嚴重的威脅。所以,亟待采取完善的治療與護理措施。作為一項新型的臨床護理標準。臨床護理路徑主要是與患者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指定的切實可行需要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和遵守的護理規范。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充分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結合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及時進行更改。臨床護理路徑能夠對護理資源合理分配和利用,并進行持續改進。構建更加高效和融洽的護理關系,由此使治療和護理效果達到最佳[11]。提升護理工作的計劃性、預見性,是臨床護理路徑的宗旨。相比于傳統的護理模式,具有預見性和計劃性的特點,能對傳統護理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進行避免。同時合理安排患者治療和護理的時間,使患者能對醫院的工作積極配合,對患者快速康復,發揮了有效的促進作用。通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還能使醫療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實現醫院的健康穩定發展。
綜上所述,在 ICU 呼吸衰竭患者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能取得確切的效果,可使住院時間明顯縮短,使并發癥的發生減少,促進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的不斷提升,值得廣泛推廣和運用于臨床中。
參考文獻:
[1]劉慧,李付華.探討臨床護理路徑用于重癥監護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J].臨床研究,2020,(3).155~157.
[2]楊柳,曾利,李萍.臨床護理路徑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養生保健指南,2019,(23).92.
[3]孫艷紅.臨床護理路徑在急診呼吸衰竭患者重癥監測中的護理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20).86,88.
[4]曾翎.臨床護理路徑在新生兒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8).118-119.
[5]崔舒冰.探討ICU呼吸衰竭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31).27~28.
[6]司瀠.臨床護理路徑在重癥監護病房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4).49-51
[7]駱艷妮,謝梅,吳媛,等.臨床路徑在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9,(11).150-153.
[8]柳賽,尚麗新,黃蕊,等.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飲食保健,2017,(24).222.
[9]李珊.重癥專職護理小組在序貫機械通氣治療伴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作用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16).171.
[10]姜偉,馬茜.綜合護理干預在重癥呼吸衰竭治療期間的應用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9,(24).3422-3423.
[11]顧君.示范性教育聯合快慢呼吸訓練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耐力和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