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雯 迪力努爾·帕它爾

摘要:目的:對高齡淋巴瘤化療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措施,在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實際效果展開調查分析。方法:選擇2020年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實施治療的高齡淋巴瘤化療患者共90例,采用時間分段的方式分為對照組(n=45)和觀察組(n=45)。其中,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手段,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了優質護理措施。對兩組的心理狀況、護理滿意度以及發生的下肢靜脈血栓情況進行對比。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觀察組發生的靜脈血栓為5(12.5%),對照組為12(26.67%),組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對照組為34(75.56%),觀察組為43(95.56%),后者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最后比較兩組的抑郁焦慮評分,觀察組的優勢明顯,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高齡淋巴瘤化療患者來說,實施更加完善的優質護理干預措施,能夠使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得到提升,減少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情況,消除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高齡淋巴瘤;下肢靜脈血檢;優質護理干預;效果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實施治療的高齡淋巴瘤化療患者共90例,采用時間分段的方式分為對照組(n=45)和觀察組(n=45)。觀察組男性患者為26例,女性為19例;患者年齡在81-92歲,平均(85.4±6.8)歲。對照組男性患者為27例,女性為18例;患者年齡在82-92歲,平均(86.1±7.5)歲。本次將患有認知掌握或精神類疾病的患者排除,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對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該組行常規護理方法,對患者的各項體征密切進行觀察,尤其是對于老人年來說要及時監測他們的血壓、脈搏、呼吸等基礎情況。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展開適當的下肢功能鍛煉,盡可能減少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
1.2.2觀察組:本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行優質護理措施,下面是詳細的護理方法:
(1)患者評估:1.患者在入院之后要對其病歷資料有詳細的了解,并全方面評估患者的精神狀態和病情,讓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軀體狀況有充分的了解。這樣可以確保制定的優質護理方案有針對性特征,可以減少患者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風險。2.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疾病知識進行講解,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知情權,讓他們正視疾病,主動給予安慰、勸導,講解成功治療的病例,樹立患者治療的信心。并分發健康手冊和住院須知,使患者的保健意識得到增強。3.對患者的負性心理狀態出現的原因進行深層次分析,在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要對患者的面部表情密切觀察,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動變化情況,通過生活和精神的雙重調控,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
(2)環境干預:護理人員要為患者的病房營造舒適的環境,定時調節溫度和濕度,定時通風,保持病房內良好的空氣質量。并減少病區人員的流動,每日進行紫外線殺菌,保持好病房的安靜,讓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每日對患者的疲斑、紅腫等問題進行查看,對肢體周徑進行檢查,測試皮膚溫度,抬高患者下肢,使下肢靜脈回流順暢。對患者的凝血功能每日進行檢查,如有必要可以采取服用藥物、穿戴彈力襪的方式緩解高凝狀態。讓患者掌握床頭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對病房的植物做好綠化和擺放工作,確保就診安全。
(3)心理干預:大部分高齡淋巴瘤化療患者會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尤其是患者在進行化療的時候情況尤為嚴重,這也是引發下肢靜脈血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護士在提供護理服務時,要讓患者樹立良好的醫療觀念和疾病知識,對自己的病情有正確的認識,樹立良好的心態、并積極主動與其他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探討保持樂觀的經驗,討論有趣的話題,讓患者保持穩定、客觀的心態應對疾病。
1.3觀察指標
1.3.1對兩組患者的抑郁和焦慮情況,采用抑郁(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慮(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量表進行調查評分。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士標準差
表示,t檢驗作為組間比較;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發生的下肢靜脈血
對兩組患者的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在2周后,觀察組發生的下肢靜脈血栓只有5(12.5%),明顯要少于對照組的12(26.67%),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所示。
2.2 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
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得出,觀察組達到了43(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4(75.56%),數據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所示。
3討論
本文對高齡淋巴瘤患者應用了優質護理措施,從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發現,應用優質護理的觀察組,在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進行對比,在2周后,觀察組發生的下肢靜脈血栓只有5(12.5%),明顯要少于對照組的12(26.67%),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應用優質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多樣化護理方案,并充分考慮家屬的建議和其他護理模式優勢,嚴格執行護理要求,營造良好的治療環境。并且,對培育患者的保健意識,深入挖掘病患潛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非常顯著的效果,能夠降低患者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幾率。
總而言之,對于高齡淋巴瘤化療患者來說,想要有效降低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采用優質護理干預措施有非常顯著的臨床應用效果,非常值得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郭龍斌,劉麗儀,洪偉鴻,等.綜合性護理對淋巴瘤化療患者輔助康復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 2020(33).
[2]葉愛章,劉小娟,蘇輝華,等.空氣波壓力治療儀用于腦外科術后預防雙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8(10).
[3]關寧.高齡淋巴瘤化療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的預防性優質護理干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