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跳呼吸驟停是指心臟內不能自然的流出和流入血流,臨床上導致心跳呼吸驟停的原因比較多,包括創傷、酸堿失衡、各種休克等,心和肺停止活動就是所謂的呼吸驟停。對于心跳呼吸驟停的患者來說,其死亡率較高,應在最短時間內正確有效的進行復蘇,以此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高搶救成功率。本文主要對心跳呼吸驟停院前急救與轉運護理的研究進展進行分析,以此為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奠定基礎。
關鍵詞:心跳呼吸驟停;院前急救;轉運護理;研究進展
心跳呼吸驟停是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其作為一種危重的急癥,應在短時間內采取有效措施搶救,因此,對患者進行院前急救、轉運的護理干預十分有必要,以此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保障。本文主要就心跳呼吸驟停院前急救與轉運護理的研究,以此為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奠定基礎。
1.有效的院前急救護理措施
1.1快速準確的判斷
5~10s內快速準確的瞬間判斷如:如果對患者進行呼叫,患者毫無反應,那么說明患者的意識已經喪失,觸摸大動脈搏動消失,就可以判定為心跳驟停,由于循環驟停,那么患者就會停止呼吸。即刻取復蘇體位進行心肺復蘇,強調胸外心臟按壓,對于沒有培訓的普通目擊者,應讓急救人員在電話的指導下僅做胸外按壓的心肺復蘇,強調胸外心臟按壓,對沒有培訓的普通目擊者,鼓勵急救人員電話指導下只需要做胸外按壓的心肺復蘇。
1.2開放氣道
應該將口鼻分泌物迅速清理,采用三步手法將氣道打開:頭后仰、開口、托下頜,院前急救中對人工氣道快速建立,搶救呼吸心跳驟停的主要環節包括有效通氣,其也是搶救成功的關鍵,雖然口對口呼吸切實可行,且取得的效果比較好。但是實際中很多現場急救人員不愿采用這種搶救方法,擔心被傳染艾滋病或肝炎,一般采用無氧源的球囊面罩通氣,還需要拉出舌后墜者,協助醫生進行氣管插管工作,對胸廊起伏情況密切觀察。
1.3人工呼吸
在對心跳呼吸驟停患者采用人工呼吸時,應包嚴患者的嘴,連續對其進行2次吹氣,每次吹氣的時間為1s,同時,用眼睛的余光對患者的胸部進行觀察,看胸部是否存在起伏的現象,吹氣完畢之后,再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沒做20次胸外心臟按壓,口對口吹氣為2次;每做30次胸外心臟按壓,需對患者的動脈摸10s,對心肺復蘇是否成功進行判斷。如果患者沒有恢復,需對以上操作反復循環,直到救護車到來,讓醫務人員接替。
如有自動體外除顫器,應立即使用,按綠色電源開關,將電極片上藍色襯頁貼電極片撕下來,將潮濕的部分擦干,然后將外傷避開,按說明分別貼到胸部左、右側;如果兩人在操作過程中仍然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措施,應對電極片連線正確進行檢查,按黃色按鈕,對心臟節律進行分析;另外,還需要按語音提示操作,提示“處于室顫狀態,建議除顫”,并自動進行充電,將正在閃動的紅色按鈕按下,除顫,然后接觸放電。可接觸患者,繼續胸外心臟按壓。如果除顫沒有達到成功的狀態,應繼續進行心肺復蘇,直到患者復蘇過來。如果患者心臟還處于停止的狀態,可以協助患者采取舒適側臥位的體位方式,對患者進行嚴密觀察,等到救護車到了后再進行搶救。
1.4給藥途徑的建立
開放氣道成功后,醫生應對患者的胸外心臟按壓,護理人員應采用靜脈留置針建立給藥途徑;首選肘部靜脈、頸外靜脈,20號針頭進行穿刺,并將三通管進行連接,妥善進行固定,順利進行藥物復蘇,防止轉運中脫管的問題發生,且更方面的進行加藥,以達到節省時間的目的。
1.5執行醫囑給予藥物復蘇
醫生應下達口頭醫囑,將口頭核對藥名、劑量、用法進行口頭核對,用藥后保留安瓿,并進行核對工作,再對復蘇反應密切觀察[8]。
1.6胸外按壓、除顫、心電監護
將上述操作完成后,迅速將心電監護儀進行連接,并放在易于觀察的地方,電極不要妨礙胸外按壓。配合醫生將胸外按壓工作做好,盡可能減少中斷的問題發生,100次為頻率指標,30:20為按壓與通氣比,主要是在胸骨中下1/3的交界處。
1.7采用冰帽保護腦功能
為了使腦組織代謝、腦的氧耗得以降低,應及時采用冰帽,使腦復蘇的有效性得以促進,亞低溫能縮小灌注后的腦皮質梗死面積,降低神經病學評分,能達到良好的腦保護目的。CPR早期應注意保護腦功能,其能使后期的缺血再損傷得以減少,使神經損害有效降低,能達到意識的有效恢復,需要對頭部進行保護,要保持輕柔的動作,同時,還要將基礎護理工作做好。
1.8心理護理
心跳呼吸驟停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很多患者家屬都無法接受這種情況,包括緊張、悲觀等,因此,要與家屬做好交流,對患者的病情現狀耐心講述,使家屬的情緒更加穩定,由此獲得配合與支持。
1.9呼吸道管理
患者心跳呼吸驟停的瞬間,應松解其頸部的領帶、圍巾等衣物,然后仰起患者的頭部,如果患者存在呼吸異響的現象,應對其呼吸道中是否存在分泌物及時檢查,必要情況下對其進行吸痰處理,需注意動作要輕柔,使呼吸道刺激得以減小,防止阻塞氣道的現象發生。
1.10急救準備
應該要提前準備好急救的相關設備、藥品,醫護人員應該要具備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對于暈厥的患者來說,應讓其保持平臥位的狀態;如果患者存在高熱驚厥癥狀,可對其采取解熱止痙的處理措施;如果患者為過敏性休克癥狀,立即為其注射鹽酸腎上腺(0.1%),搬運、轉送期間,要保持連貫、平穩的動作。
1.11安全給藥
救護車達到現場之后,由專業的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遵醫囑給予用藥,需對用藥劑量、藥品名稱詳細了解,防止出錯的問題發生,心肺復蘇的首選藥物為腎上腺素。
從麗通過納入56例心跳呼吸驟停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采用院前急救措施)、一組為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院前急救護理),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建立通氣時間、自主心跳恢復時間均更短,差異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急救后1h,觀察組SO%、PaOmmHg、pH更高,PaCOmmHg更低;急救后1h,觀察組GCS評分更高,差異顯著(P<0.05);兩組搶救成功率的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兩組醫療糾紛事件發生率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得出結論:將院前急救與護理措施應用于院前急救中心跳呼吸驟停患者臨床中,能使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使患者預后效果得到改善。
2.CPR效果評價及病情觀察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包括瞳孔、意識、血壓、心率等,臨床上心肺復蘇成功的依據除可觸摸到大動脈開始搏動外,同時應出現下列腦復蘇征象:患者眼球會出現活動,且瞳孔由大變小,出現對光反射、睫毛反射、吞咽反射、肢體有小動作甚至腳可動,手足溫度有所回升,甲床、口唇會出現轉紅的現象,患者自主恢復呼吸。搶救30min無法實現自主循環恢復,但是青壯年突然猝死復蘇應適當延長。如果經過搶救之后,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之后應該要向患者的親屬解釋,并將尸體料理工作做好,對現場的儀器和用物妥善收拾。
4.轉運風險評估及途中監測
心肺復蘇成功后,應該及時轉運,醫生要想家屬說明途中的危險,征得家屬同意之后,才能進行運轉。護士在這個過程中應對途中監護及治療的連續性負責,并對各管道的通暢予以維持,患者需保持平臥的狀態,且將頭偏向一側,這個過程中應重視監護呼吸,包括血壓、心率等指標,做到心中有數,發現血氧飽和度,應對通氣、給氧進行改善,對于血壓偏低的患者,應采用升壓藥,比如,多巴胺等。如果再發生室顛,應該及時進行電除顫。需要及時對院內急診科進行聯系,將搶救準備工作做好。
在轉運途中,還需要對轉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講解,在這個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全程陪護,保證正常使用靜脈通道,將相關手續辦理好。另外,還需要監測患者的呼吸,隨時監護患者的心電,在容易觀察的地方放置監護儀,方便護理人員統計數據,放置意外的發生。
5.結語
總而言之,救命關鍵的第一步是“急”與“救”,通過對心跳呼吸驟停患者采用院前急救與轉運護理能取得良好效果,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提高患者生存率。
參考文獻:
[1]方永紅. 心跳呼吸驟停與心肺復蘇術[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03):16+18.
[2]劉軼群,張義雄,侯琨,熊選政,靖穎霞,石玄言. 院內快速反應系統對提高心跳呼吸驟停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9,16(02):180-183.
[3]李銀梅. 院前急救患者心跳呼吸驟停的急救護理措施[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9):294-295.
[4]侯雅雯,楊君. 心跳呼吸驟停患者的急救護理探析[J]. 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9,8(02):121-123.
[5]李緒陽. 院前急救對電擊傷致心跳呼吸驟停人員的效果評價[J]. 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2):127-128.
[6]王云. 快速反應團隊在心跳呼吸驟停患者搶救中的作用[J]. 中國鄉村醫藥,2019,26(17):30-31.
[7]帕麗達·玉山江. 心跳呼吸驟停患者66例的急救與臨床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87):69-70.
[8]李林,彭爽. 進行心肺復蘇治療的心跳呼吸驟停患者接受目標溫度管理時存在心動過緩對其預后的影響[J]. 當代醫藥論叢,2019,17(19):66-67.
[9]劉書雁,葉景華,伍景陽,蔡欣欣. 心肺復蘇儀在突發心跳呼吸驟停患者中的應用探究[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0,26(05):106-107.
[10]許文靜. 針對性護理對急診心跳呼吸驟停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影響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8):97.
[11]上官美琴,張瑜. 流程化管理在心跳呼吸驟停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13):131-132.
[12]楊松林,王林軍,葉圣明. 用薩勃心肺復蘇機對心跳呼吸驟停患者進行心肺復蘇的效果探討[J]. 當代醫藥論叢,2020,18(08):94-95.
[13]章艷,蔡俊偉,葉良鳳. 全程優化護理對急診心跳呼吸驟停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 中國醫藥科學,2020,10(11):103-105+175.
[14]薛乾隆,賀英,王慧,楊李鵬,王會娟,韓樹池,陳艷梅,張秀謙. 心跳呼吸驟停患者心肺復蘇術后早期實施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臨床觀察[J]. 山東醫藥,2020,60(24):72-74.
[15]從麗.院前急救患者心跳呼吸驟停的急救與護理價值探討[J].中外醫療,2018,37(33):157-159+162.
[16]黃忠毅,李曉雷,趙丹,江麗斯,韓姐婕.呼吸心跳驟停行CPR搶救成功的影響因素及干預對策[J].海南醫學,2021,32(16):2115-2117.
[17]賈本君,王地梅.心肺復蘇機在搶救心跳呼吸驟停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16):112-114.
[18]李瑾,王芳,高鳳娟,蔣敏,周祎,王軍,顧雙雙.吉蘭巴雷綜合征引起的院內心跳呼吸驟停1例及文獻復習[J].中國臨床研究,2021,34(05):664-666.
[19]蔡浩,季學麗,張麗.2例急性肺動脈栓塞并發心跳呼吸驟停患者行E-CPR治療術的急救與護理[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1,28(05):141-143.
[20]趙占江,白偉民,許麗君.不同心肺復蘇方案對心跳呼吸驟停患者復蘇成功率和血氣分析及血液指標的影響[J].醫藥論壇雜志,2021,42(07):18-21.
[21]楊兵,陳蘭濤,鄭志剛,段寶民.球囊與氣管插管輔助呼吸在呼吸心跳驟停院前急救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臨床醫學工程,2020,27(09):1207-1208.
[22]李緒陽.院前急救對電擊傷致心跳呼吸驟停人員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2):127-128.
[23]李銀梅.院前急救患者心跳呼吸驟停的急救護理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9):294-295.
[24]司運興,孫瑞.比較球囊與氣管插管輔助呼吸在呼吸心跳驟停院前急救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15):56+58.
作者簡介:姓名:石映川,出生年月:1979.6.21,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廣西梧州,學歷:大專,科室:急診科,職稱: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