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容

摘要:目的:討論共同參與式護理管理對于提高內科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9年4月到2021年3月之間在崗的70名內科護理人員,將其歸為對照組。另選擇同時期70名內科護理人員,將其歸為觀察組,在對照組中執行常規的護理管理,在觀察組中制定共同參與式的護理管理,比較兩組護理人員在護理文書方面的書寫達標率、優秀率、自我效能評分及管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在護理文書書寫達標率及優秀率上分別為97.1%及94.3%,好于對照組的87.1%及81.4%,且均P<0.05;觀察組在自我效能評分上好于對照組,且P<0.05。結論:共同參與式的護理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內科護理質量,并增強內科護理人員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提升內科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關鍵詞:共同參與式護理;內科護士;護理質量
在傳統的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通常是由護士長負責管理工作的,大部分護理人員沒有參與護理管理工作的資格,尤其是資歷較淺的護理人員,無法參與到護理管理工作當中,這對于內科護理管理工作的開展是極為不利的,不利于內科護理人員工作能力的提升。鑒于此,本文對共同參與式護理管理對提高內科護理質量的影響研究,研究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9年4月到2021年3月之間在崗的70名內科護理人員,將其歸為對照組,另選擇同時期70名內科護理人員,將其歸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護理人員年齡在22歲到4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68±5.04)歲,工齡范圍在2年到9年之間,平均工齡為(4.58±1.03)年;觀察組護理人員年齡在21歲到4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54±4.76)歲,工齡范圍在2年到10年之間,平均工齡為(5.03±1.54)年。兩組護理人員在一般資料的比較上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為對照組執行常規的護理管理方式,其主要內容為根據不同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及性格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工作分配,共同配合醫生完成相關診療工作,并使用彈性的排班制度等等。
為觀察組執行共同參與式的護理管理,其主要內容包含:1.建立質量管控的管理小組,并由每個科室的護士長和兩名護理管理人員及相關和護理人員共同組成。任命護士長為租場,在小組之內建立三級質控網,即為護士長-質控組長-組員的護理質量管控網,由組長為小組的組員安排相關工作和任務,并定期按照相關規定中的質量標準對小組之內的成員的實際工作進行檢查,將檢查的解雇作為月末的考核標準和相關獎懲制度的標準。2.各個層級參與管理。首先,針對小組之內綜合資質較低的人員進行第一層的管理,主要檢查其在護理工作方面的實際落實和完成情況,及時發現問題進行及時的整改,并將相關問題記錄在質量持續改進表格中。其次,針對小組之內綜合資質較高的護理管理人員,進行第二層的管理,一方面由上級的相關管理人員進行必要的監督,另一方面,針對其工作的完成情況要求其進行自檢,對其工作的實際完成情況進行追蹤。分析和評價,并使用書面報告的形式在例會上進行通報。最后,針對護士長進行第三層管理,護士長的主要職責為小組內成員工作完成情況的檢查與監督,并定期的進行護理質量的分析會議,針對其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整改。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文書書寫達標情況。其主要內容包含醫囑單、三測單、護理記錄及醫囑執行單等,由護士長進行評價,如有一項書寫不合格,即為不達標;均填寫為100分優秀,分值≥90分為合格。
觀察兩組護理人員的自我效能水平。使用自我效能感量表,該量表共10項,每項使用四級評分法,完全不正確為1分,不正確為2分,正確為3分,完全正確為4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間,得分越高表示護理人員自我效能感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使用(
)表示,并利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 表示,經X檢驗,以兩組患者之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為標準。
2.結果
2.1兩組護理人員文書書寫達標率比較
2.2兩組護理人員自我效能水平比較
3.討論
多年臨床實踐表明,護理工作在提高治療效果、提高患者預后、提高滿意度等方面,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內科的護理工作比較繁重,傳統的護理管理模式下,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工作質量均比較有限,患者投訴率較高,護理人員工作幸福感也不強,亟須進行改善。實施共同參與式護理管理,在整個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不同資歷水平、不同職稱的工作人員共同參與,護理人員既是管理者,也是實施者,在整個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之間的協調溝通,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并通過護理人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形成管理合力,而且護士長可以對護理工作的進行展開全面監督、管理,使內科的護士形成良性競爭,提高護理人員能力的同時,緩解護理人員的壓力,提高內科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專業水平,進而全面提升內科護理質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護理文書書寫達標率及優秀率上分別為97.1%及94.3%,好于對照組的87.1%及81.4%,且均P<0.05;觀察組在自我效能評分上好于對照組,且P<0.05。
綜上所述,共同參與式的護理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內科護理質量,并增強內科護理人員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提升內科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參考文獻:
[1]樊亞慧.母嬰同室共同參與式新生兒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校醫,2022,36(03):216-218.
[2]范文英,任玉敏,吳旭麗,葉文杰.護患共同參與式護理在食管癌化療中的應用[J].食管疾病,2021,3(04):299-301.
[3]鄧紅,何倩文.共同參與式護理對日間化療患者靜脈化療安全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21,18(23):118-122.
[4]吳璇璇.共同參與式護理模式在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中的實施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15):2211-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