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傳平 袁帥 劉星宇 馮亮秋
摘 要:深化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是推進檔案人才培養、服務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為了更好地落實國家檔案局關于檔案職稱制度改革的要求,克服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存在的專業能力考核主觀性較大、專業分類評價標準過細、部分職稱評審條款虛置、職稱評價方式相對單一等問題,可以從推進地方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完善檔案專業人員職稱評審機制、推進檔案專業人員職稱評審代表作制度、強化檔案專業人員職稱評審的過程管理四個方面,提升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的有效性。
關鍵詞:檔案專業人員;檔案專業技術職稱;職稱制度改革;制度有效性
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是檔案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和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檔案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培養、穩定和吸引檔案人才做出了突出貢獻。[1]隨著檔案事業規模和檔案工作現代化程度不斷提升,《“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深化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改革(以下簡稱“職稱制度改革”),充分發揮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2]在此背景下,從制度有效性的視角出發,對改革的相關政策進行梳理,并據此分析職稱制度改革的制度要求、制度困境和改革建議,有助于優化檔案專業人才評價機制,強化檔案事業發展的智力支撐。
一、 職稱制度改革的制度要求
從政策效力角度來看,《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中辦發〔2016〕77號)[3]和《關于深化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20〕20號)[4](以下簡稱《意見》和《指導意見》),是國家檔案局制定《關于開展2021年檔案系列中、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的通知》和《關于開展2021年檔案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的通知》的政策依據。[5]本文結合上述政策,從價值導向、評價標準、評價機制三個方面,具體剖析職稱制度改革的要求,進而提出建議。
1. 職稱制度改革的價值導向
《意見》堅持“激勵創新、科學評價、分類推進、創新機制”的基本原則;《指導意見》從“堅持遵循規律、堅持科學評價、堅持以用為本”等維度,提出具體原則。
從上述政策內容可見,在價值導向上職稱制度改革呈現出服務先行、創新驅動、科學評價、評用結合的特點。其中,“服務先行”既表現為改革要服務檔案事業發展的現實需求,也表現為在職稱評審過程中應體現服務檔案人才的理念;“創新驅動”要求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具有激勵社會創新和發掘培育檔案專業創新人才的雙重作用;“科學評價”表現為職稱制度設計檔案專業人員職稱評審方式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評用結合”要求職稱制度應立足檔案專業人才發展,滿足單位檔案工作的業務要求。
2. 職稱制度改革的評價標準
《意見》提出“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科學分類評價專業技術人才能力素質,突出評價專業技術人才的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指導意見》強調“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突出業績貢獻、實行分類評價”,并從完善代表作制度和細化評審標準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以上政策內容反映,職稱制度改革更加突出道德品質和業績貢獻在評審標準中的權重,同時也避免一刀切的做法,更加注重分類評價和地區、單位實際情況。
3. 職稱制度改革的評價機制
《意見》提出“豐富職稱評價方式、拓展職稱評價人員范圍、推進職稱評審社會化、加強職稱評審監督”的總體要求;《指導意見》在規定“豐富評價方式”和“暢通職稱評價渠道”的同時,還從“建立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和“下放評審權限”兩個方面提出了完善檔案專業人員職稱評審機制的具體方式。
總體來看,在頂層設計層面,檔案專業人員職稱評審的范圍更為拓展、方式更為多樣、渠道更為暢通、社會化程度進一步提升,為全面深化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礎。
二、 職稱制度改革的制度困境
制度的有效性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制度的科學性問題;二是制度的可行性問題;三是制度的適用性問題。[6]有效的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應同時滿足科學性、可行性和適用性的要求。即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能夠有效揭示初級、中級和高級職稱的業務、能力、學術等方面的差別,并通過具體的政策條款對其加以規范和明確;易于理解和執行,并符合檔案工作對檔案專業技術人員的能力要求;能夠適用于當前檔案工作的實際情況,并與檔案工作的發展趨向保持內在的一致性。從各省份檔案專業人員職稱評審制度的文本結構來看,主要有總則、申報條件、評審條件、破格條件、附則等;從文本內容來看,主要包括品德要求、工作業務要求、能力與業績要求、學術成果要求、激勵或限制性條款等。下文將對制約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有效性的因素進行梳理。
1. 專業能力考核主觀性較大
檔案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主要包括對檔案政策法規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對檔案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實踐能力、對檔案業務工作的掌握與推進能力、對檔案工作人員的指導與培育能力等。從各省份職稱評審政策來看,關于檔案專業技術人員專業能力考核的標準都存在較大的主觀性,缺乏量化考核的指標。例如,《湖北省檔案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申報評審條件(試行)》要求研究館員應“深刻理解檔案工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標準規范,全面掌握檔案專業基礎理論和國內外前沿發展動態”,而對副研究館員、館員、助理館員和管理員的專業理論能力則采用了“比較熟悉/比較系統、了解/掌握、基本了解/基本掌握”的表述。
2. 專業分類評價標準過細且不切實際
《指導意見》要求“突出業績貢獻、試行分類評價”,并將檔案專業職稱類型大致分為從事檔案業務工作的“工匠型”人員和從事檔案研究工作的“學術型”人員。考慮到參評對象和工作內容,多數省份的檔案專業人員職稱評審制度并未對職稱類型進行細分,這與基層檔案工作綜合性較高的特點是相適應的。但是通過政策調研發現,《青海省檔案系列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標準(試行)》將檔案專業分為檔案管理、檔案技術保護、檔案編研、檔案信息化4個子項,致使檔案專業職稱分類過細。此狀況就造成兩個較為明顯的問題:其一,該分類未能將檔案利用服務、檔案科學研究、檔案安全管理等工作納入評審范圍,人為地增加了檔案職稱評審的障礙;其二,符合上述專業分類的各級綜合檔案館檔案專業人員屬于參公人員,并不能參加檔案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致使該分類方式難以真正發揮分類評價的作用。
3. 部分職稱評審條款虛置
從各省份檔案專業人員職稱評審的政策要求和實際評審情況來看,存在部分職稱評審條款(特別是破格申請的相關條款)虛置的情況,未能真正發揮檔案職稱評審制度的規范、引導和激勵作用。例如,《河南省檔案系列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申報、評審條件》規定“破格申報副研究館員的人員,任館員以來,應具備‘專業理論與能力’條件、‘工作經歷與業績’條件兩條以上、‘研究成果與獎勵’中的第(一)條及‘研究成果與獎勵’其他條件三條以上,經同行專家評審達到副研究館員水平”“破格申報研究館員的人員,任副研究館員以來,應具備‘專業理論與能力’條件、‘工作經歷與業績’條件三條以上、‘研究成果與獎勵’中的第(一)條及‘研究成果與獎勵’其他條件三條以上,經同行專家評審達到研究館員水平”。但是從評審工作實踐來看,近年來河南省檔案系列高級職稱評審過程中并未出現破格評審的情況,相關職稱評審條款實際并未發揮應有的作用。
4. 職稱評價方式相對單一
《指導意見》要求“建立健全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社會和業內認可的評價機制,采用多種評價方法相結合的評審方式”。但當前浙江省、江蘇省、北京市等采用了考評結合、面試答辯等評價方式,其他省份仍然以專家評審為主,不利于全面有效地考察檔案專業職稱參評人員的真實水平。例如,《內蒙古自治區檔案專業高(中)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條件(試行)》規定“檔案專業高(中)級專業技術資格,通過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由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核準(備案)后方可取得”,但是對檔案專業技術人員個人述職、面試答辯等其他方式未作明確要求。
三、 職稱制度的改革建議
完善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符合檔案事業創新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配套檔案機構改革和檔案系列職稱制度改革的現實需要,是廣大檔案部門和檔案人員的長期心愿。[7]為了克服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提升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的有效性。
1. 推進地方職稱制度改革
《指導意見》為職稱制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并要求“各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依據國家標準,結合本地區檔案工作發展實際,制定地區標準”。為此,應結合地方檔案工作實際,建立健全檔案專業人員職稱評審委員會,細化職稱評審的標準和流程,妥善處理地方職稱制度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其中,在地方檔案專業人員職稱評審的標準方面,關于學歷條件、業務能力、工作業績、學術成果等的要求應與地方檔案工作和檔案工作人員的整體水平相適應,既要發揮檔案專業人員職稱評審制度選拔人員、培育人員的作用,也要體現激勵和引導檔案專業人員的功能。
2. 完善檔案專業人員職稱評審機制
建立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社會和業內認可的評價機制,是優化職稱評審方式的重要目標。《指導意見》在職稱評審方式上提供了多種選擇,如考試、評審、認定、述職、答辯、成果展示、專家評議等。但是結合實際需求和現實狀況來看,初級職稱和中級職稱的評審可以采用考試或考核認定的方式,這有利于提升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工作的效率;高級職稱的評審則宜采用個人述職、面試答辯、專家評議相結合的方法,這有利于全面考察職稱參評對象的綜合素養;破格參評中高級檔案專業職稱的人員,可以采取成果展示、現場答辯和專家評審相結合的方式,這有利于更好地促進拔尖型、創新型人才的選拔,實現“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政策目標。
3. 推行職稱評審代表作制度
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是淡化數量、突出質量和貢獻的積極舉措,有助于扭轉職稱評審中存在的重量輕質傾向,促進檔案專業技術人員能力評價真正回歸價值評估。《指導意見》提出可以將標準規范、修復成果、技術方案等作為代表作參評檔案專業技術職稱。但是如何有效界定相關代表作的質量和實際貢獻,如何平衡不同代表作在職稱評審中的關系,如何制定具有高共識的代表作評價標準,如何規范代表作評價過程等,是制定和實施職稱評審代表作制度需要關注的問題。為了完善檔案專業人員職稱代表作制度,需要合理設置代表作數量,突出代表作的創新性和實際貢獻,研究制定專家評價指南,優化評審委員會評價機制,從而真正發揮代表作評價制度的積極作用。[8]
4. 強化職稱評審的過程管理
這是增強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重要體現。從強化職稱評審服務方面來看,可以通過構建職稱管理服務平臺、統一數據申報與數據共享標準、開展網上驗證和查詢等工作,簡化檔案職稱申報、審核、評審、公示和發證程序,提升檔案專業人員職稱評審工作的信息化和一體化水平;從強化職稱評審監督方面來看,可以通過完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檔案主管部門與社會相結合的監督機制,健全檔案專業職稱評審專家抽取和評審條件、評審過程、評審結果公開制度,完善檔案專業職稱評審的誠信承諾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提高檔案專業職稱評審工作的嚴肅性和規范性。
*本文系河南省檔案科技項目“智慧檔案館關鍵技術及規范研究”(項目編號:2021-X-17)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與參考文獻
[1]毛章勇.我國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變遷:歷程、規律與趨勢[J].檔案學通訊,2021(03):40-45.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中辦國辦印發《“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EB/OL].[2021-10-11].https://www.saac. gov.cn/daj/yaow/202106/899650c1b1ec4c0e9ad3c2ca7310eca4.shtml.
[3]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EB/OL].[2021-10-15]. http://www.gov.cn/xinwen/2017-01/08/content_5157911.htm#1.
[4]中國政府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國家檔案局關于深化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EB/OL].[2021-10-15].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4/24/ content_5505638.htm.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國家檔案局關于開展2021年檔案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的通知[EB/ OL].[2021-10-20].https://www.saac.gov.cn/daj/tzgg/20210 6/7a1f9416e8d84f529ecd5acdf44e87ca.shtml.
[6]孫彥玲,孫銳.制度有效性視角下職稱制度改革探討[J].中國科技論壇,2019(03):167-177.
[7]徐擁軍.論我國建立檔案職業資格制度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浙江檔案,2020(08):13-16.
[8]陳燕,韓菲.代表作評價制度:制約因素與對策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20(12):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