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進軍

柳進軍中關村創新研修學院院長
進入數字經濟時代,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企業生存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劇烈變化,筆者嘗試從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出發,探究人工智能技術驅動下的產業發展路徑,為企業的前瞻業務布局提供依據。
回顧過去,在以往的經濟社會發展歷程中,技術創新主要通過以下三種路徑推動產業變革:一是新技術推動能夠大規模應用的新產品產生,進而產生全新的產業;二是新技術與現有產業融合,實現對現有產業的效率提升;三是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疊加作用,顛覆現有產業。反觀當下,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也將會遵循上述路徑為現今的產業領域帶來相應變化,具體來說:
一是新生,即與其他行業伴生成長,逐步產生AI服務等新產業。新行業的產生并非一蹴而就,是隨著應用的不斷擴展和深入,在其他行業中逐步成長起來的,例如PC行業并不是在電腦發明之初就成為了一個行業,而是隨著不斷應用和普及,成為支撐各行各業運轉的重要工具,逐漸成長為信息領域的主導產業。人工智能技術也需要經歷這一過程。人工智能之于數字時代就像電力之于工業時代一樣,是基礎性必需品,但相較于電力,人工智能是虛擬的,且使用門檻較高,因此未來新產生的可能是以數據、算法等為主的AI服務業。
二是賦能,即循序漸進地對部分現有行業滲透,提升生產效能。正如火車、飛機等發明提高交通運輸業的效率一樣,人工智能也會通過非顛覆式的方式(也即并不改變原有行業),結合自身的技術特性和產業特性,逐步影響一些行業。人工智能的作用在于替代部分腦力勞動,這必然會從生產力角度提升各行各業的效率,但是新技術對現有產業的影響往往緩慢且有先后,就像蒸汽機技術最先影響采煤、冶金等勞動密集型行業,而互聯網技術最先影響消費、社交等具備高頻連接訴求的行業一樣,人工智能技術同樣會首先影響那些規則明確、需要重復計算、數字化水平高等與技術特性高度契合的產業,如熱線、翻譯、審計、出版等。
三是重構,即通過重組資源配置方式和生產方式,徹底顛覆部分現有行業。如果說賦能是對生產力的革新,那么重構則是同時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重大變革。人工智能技術對于產業的重構在滴滴引起等行業變革上已略見端倪,共享經濟理念與交通出行領域的結合,加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使得原有的出租車行業發生了顛覆性變化。當前,共享經濟正在社會發展的必然,其本質是圍繞使用價值最大化構建產業邏輯,而人工智能技術則使海量、分散的閑置使用權和需求能夠有效銜接。那些需要大量人力的服務行業,如城管、社區養老等或首先受到沖擊,未來的基層治理可能是建立平臺,發布城市事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支持普通群眾在合理距離、合理范圍接單,有效利用個人的閑置時間,同時縮小網格員隊伍規模,降低投入。
結合上述分析,筆者認為現有企業需結合自身情況,在上述路徑中尋找業務布局策略,在復雜多變的競爭環境中塑造領先優勢:一是對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型企業而言,盡管新生行業必然會出現,但其將會是較為漫長的過程,且需要與應用場景的深度結合,因此現有技術型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行業應用的探索上,不能閉門造車,確保在新生行業出現之前生存下去并做足準備;二是對農業、工業門類中的企業而言,技術型企業最缺的應用場景恰恰是這些企業最豐富的資源,這類企業可考慮在自身的生產鏈條中尋找與AI技術特點契合的突破口進行嘗試,并積累解決方案,在為自身提升效率的同時,逐步成為同行業AI服務的提供者;三是服務型企業可能是最先受到顛覆式影響的,需要率先進行自我革新,積累平臺能力,并且適時向同屬性的其他領域進行業務拓展,實現技術平臺復用和變革經驗復制。
從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到數字時代,經濟發展領域經歷了一次次的產業變革和效率提升,在人工智能技術蓬勃發展的當下,中關村企業要結合自身特點,把握產業發展規律,在新一輪產業重塑過程中做好業務布局,成為新時代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