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高

鮮花散發著芳香,淚水伴隨著豪情,一批批祖國各地援鄂的醫療隊陸續離開了這片為之拼命的英雄土地,解封后的武漢民眾走出家門,看到曾經熟悉的城市街道、商場、學校……百感交集,路邊的一花一草仿佛訴說著昨天發生的一切。對于“80后”秦雨來說,往日如夢般真實的存在,由她發起的“白衣護盾”救援隊在最危險的時刻,奮勇沖在一線,許多媒體的鏡頭對準了她,她成了武漢志愿者隊伍中的“名人”。作為武漢城抗擊疫情的親歷者、參與者與見證者,秦雨向我講述了那段引以為豪的難忘經歷,她坦然地對我說:“在重大疫情災難面前,盡管當志愿者很辛苦,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但我無怨無悔!”
“最初,我也沒想到自己能成為武漢一名抗疫志愿者。”春節前,秦雨夫妻倆在武漢陪婆婆過團圓年,原打算過完春節再回到鄂州的娘家,待一段時間。然而,2020年1月22日15點左右,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傳來:武漢將要“封城”!
封城?難道元旦后社會上傳說中的疫情真有這么嚴重嗎?秦雨很納悶,她站在婆家的陽臺上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景象讓她驚呆了,只見樓下馬路斜對面的加油站排滿了車隊,再看一眼微信圈,人們都在轉發大批武漢人紛紛出城的內容。
這可是過去從未有過的情況。秦雨心里也忐忑不安,急忙詢問在武漢幾家醫院工作的朋友,但是發短信,不回,打電話,不接,終于有一個醫院的朋友接通了電話:“什么事,快說,我們醫院病人很多,非常忙!”沒想到,一向愛開玩笑的好友,語氣嚴肅急促。
“哦,疫情很嚴重嗎?”秦雨又問了一句。
“非常嚴重!你告訴全家人哪里都不要去,就在家老實待著!”秦雨聽到好友不容置否的叮囑,這才意識到疫情嚴重的程度。
元月23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電視新聞上面報道很多發熱病人涌向武漢各大醫院,有關專家把這種發熱病癥稱為新冠肺炎,而且人能傳人,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稍不留心就被傳染。
秦雨這才真正意識到武漢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疫情災難,一想到了那些開朗活潑的醫生朋友們正處在忙碌救治病人狀態中,心,一下子被揪了起來。天生有著行俠仗義個性的她,看到有的醫院防護物資緊缺的信息,暗想:不能在家里閑待著,一定想辦法做點什么。她立刻又給醫院的朋友打去電話:“我還有一些醫療界的朋友,你們醫院最急需哪些物資呢?”“最缺消殺用品,像消毒液、紫外線燈、空氣消毒機。”對方立刻說出一連串醫用名詞。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秦雨以前從沒有接觸過防護物資,也不知道具體如何運作?既然自己已經做出許諾,就要想方設法實現。她在聯系北京朋友尋求物資的同時,把本小區很要好的幾個朋友建一個捐款群。春節期間,工廠放假,工人都回家過年,經北京朋友多方打聽,好不容易幫她找到一家廠商老板,只剩兩臺空氣消毒機。
秦雨聽說后,喜出望外,立刻把募集42000元第一筆購買物資打到對方賬戶,廠商還特意捐贈了三臺紫外線燈給醫院,用于殺菌。秦雨得知對方下單后,又開始四處聯系物流公司,然而,武漢封城后,許多快遞公司幾乎停止到武漢發貨的渠道。
這可怎么辦?在寒冷的冬天,南方室內溫度也熱不到哪里去,卻急得秦雨全身冒汗,她給相關的朋友、給物流公司打了無數個電話,最后找到德邦的綠色通道,從北京空運到長沙,由長沙的朋友幫忙再找大貨車物流進入武漢。歷經幾番周折,1月25日貨物下單,于三天后,28日上午九點多鐘,這家定點醫院收到了秦雨帶頭捐贈的物資,醫院特意拍短視頻給秦雨,她很快又轉到自己建立的捐款微信群,看到第一次捐贈成功后,大家倍感鼓舞。
秦雨在朋友圈看到有一家定點醫院的醫護人員缺水、方便面等生活用品。她跟捐款微信群里的朋友商量著:把買物資剩余的兩萬元錢,全部用于購買醫用口罩、消毒液、醫用酒精,大家紛紛表示贊同。當她跑到附近的幾家超市,發現許多貨架上空空的,原來,人們聽說疫情嚴重,早就銷售一空。秦雨試探著問超市老板娘:“自己需要的量比較大,全部捐贈給定點醫院,能否提供批發商的聯系方式。”老板娘聽說后,很爽快地答應了。秦雨聯系到了一家批發部買到了東西,
有善意的人,心都是相通的,批發商金老板聽了秦雨的請求后,以最低的利潤提供貨源,同時,倆人找車把200多件物資運到定點醫院內。
秦雨給我講述第一次去醫院的感受時,她說:“說實話,我第一次給醫院送貨時,只見大門口有一名保安,門診部排著長長的病人隊伍,心里特別害怕,醫院負責接收物資的人還沒出來,只能壯著膽子進去清點數量。這時,三名全副武裝的醫生來接物資,他們都穿著防護服、戴護目鏡、面屏里還戴口罩,從頭到腳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把我嚇了一跳,這和平時醫護人員穿白大褂、戴口罩的形象相比,相差甚遠,這些都說明疫情已經非常嚴峻了。”
自從武漢封城后,人們也不敢出門了,秦雨只要看到有求助的醫院,就想辦法幫忙,當時她還沒想著加入當地的公益組織。經閨蜜介紹,她得知有個武漢抗疫志愿者聯盟,她拿身份證登記后,歸入武漢漢陽志愿者群,群主為張海成,正式開啟了志愿者之路。那段時間,秦雨發現有很多武漢各大醫院的醫護人員在本小區居住,自從武漢封城后,公共交通停運,所有醫護人員上下班,有的人能開車,有的人騎自行車,還有的人不會騎自行車,只能步行去醫院工作。遇到值夜班,這些白衣天使們依然堅守在崗位,醫護人員的求助信息,在群里滾動播放著。
救治病人的工作不能停止,寒冷的冬天不能讓他們受到委屈。一心抗疫的秦雨憑著滿腔熱血主動接單,開始免費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隨著醫護人員逐步集中住到酒店居住,接送的需求逐漸減少了。
“我最初做志愿者的時候,曾遭到家人極力反對,認為我每天外出太危險,家里有老人小孩,萬一感染了怎么辦?每次跟愛人吵架后,我依然依然外出做公益的事,后來,家人逐漸改變了對我的看法,尤其我愛人也開始召集周圍朋友為定點醫院積極捐款啦。”秦雨跟我說這些的時候,語氣中流露滿意的笑聲。
危險,誰都害怕!秦雨不只擔心自己,也擔心家人的安全,她每天出門前都要做好個人防護,等到把當天所有的活干完再回家,進門前她再仔細消殺,回家后,和家人保持一定距離。大部分志愿者大多都是自己住,有的人干脆住在倉庫,甚至是自己的車上,隨時等待接受任務。
那段時間,有人問秦雨:“你每天在忙公益事,我們也想幫忙,加入志愿者組織。”秦雨及時提醒朋友:“已經有許多志愿者在為保衛武漢奮斗著,你們不用驚慌,只要待在家里,就是為社會、為醫院減輕負擔,你們千萬別出門!”在她看來,出門當志愿者需要冒生命危險,不能讓更多的人承擔這種風險。
疫情無情,人有情!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醫療隊緊急支援武漢的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16家方艙醫院以及定點醫院,同時,全國各地捐贈的醫用防護物資,如同雪中送炭,成為醫護人員“戰疫”期間堅實的盔甲。不過,秦雨發現一批批救援物資好不容易通過物流運達武漢后,如何再把物資分發到各個需求點,成了緊迫解決的難題。
恰在此時,秦雨通過微信又認識了“零零壹救援隊”發起人之一、負責募集物資組的葉林女士,倆人加微信后,都有著支援武漢的共同話題,葉林高興地說:“有你這么熱心的志愿者在武漢,真是太好了!我們籌集到物資后,你幫我們快速的轉送到醫院吧!”
“好,沒問題!”秦雨答應得很干脆,同時,她還肩負著到各大醫院收集需求信息的重任,再把這些信息提供給救援隊葉林,很快,秦雨又認識了億廋有限公司王軍,他也是“零零壹救援隊”發起人之一,因為他的老家是湖北人,因此,成為抗疫援鄂湖北總協調人。三天后,“零零壹救援隊”捐贈的一批醫用物資到達武漢,秦雨從來沒接觸過大批的物資,40噸物資,247件,需要多少輛車?什么樣的車型?甚至如何辦理防疫通行證等情況,腦子里沒有太多的概念。當時她完全憑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干勁,召集了10多名志愿者,拿著手中收到的登記表,居然把物資順利送達到指定的幾所醫院。
事后,秦雨回憶起此事,覺得自己跟個女漢子似的,和一群素不相識的人走到一起,每天帶領一幫男同胞開著私家車,為各個定點醫院轉送物資,她帶領一群志愿者,每天奔波于“打通物資遞達最后一公里”的路上,開始了“白衣護盾”救援隊兩個多月最艱難的救援歷程。
在抗疫期間,有許多事都讓秦雨難忘,她清楚地記得2月25日晚上,她正在運送鄰居劉舟幫助聯想捐贈給武漢兩家醫院的幾萬只口罩,突然,她先后接到北京蓮心慈善基金會會長馬新亮和“零零壹救援隊”王軍的求助電話:“我們捐贈的5臺洗衣機和40臺電暖器,你們協助搬運送至所需醫院吧。”這批物資的重量和體積比以前捐贈的物資裝卸以來,有一定的難度,拼的都是體力活。
王軍見秦雨沒有及時回復,不放心地追問道:“怎么樣,能搞定嗎?”
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放心,我們接了。”話音剛落,秦雨立即在抗疫志愿者聯盟的“白衣護盾”群里發出任務,很快就被志愿者們二話不說搶光了。
秦雨和她的隊友們確實太忙了,每天都處在領受任務、分配任務、執行任務以及協調各方面的困難上,馬不停蹄奔跑于機場、倉庫以及眾多定點醫院之間,義務做著司機和搬運工的工作。她動情地對我說:“那段時間,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感覺非常非常累,每天不管幾點鐘回家休息,第二天早上6點,都能準時醒來,先靜坐個幾分鐘,使勁捏捏額頭,讓自己清醒些,時刻提醒自己:千萬別累垮了,一定要堅持到疫情結束!簡單吃幾口飯,七點多鐘出門,晚上基本上忙到凌晨四、五點鐘才回家。”
曾接受過捐贈物資的定點醫院熟悉“白衣護盾”的醫生擔心地問秦雨:“你們出門怎么不穿防護服?怎么不戴手套?怎么不戴帽子?怎么不戴護目鏡?這樣子太危險了。”
蓮心基金會和“零零壹救援隊”的領導也善意地提醒著秦雨:“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你們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地完成運送物資的任務。”
每天奔波在外的秦雨怎能不知道新冠肺炎傳染性極強呢?但她和隊友們都把基金會和社區愛心人士也會捐贈給他們的防護物資,陸續讓給風險更高、更需要的基層單位和社區志愿者們,而自己的手套刮破了,繼續用,還把雨衣當防護服穿。
“白衣護盾隊”在武漢憑著一股子拼命精神,在武漢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了,講到成立之初的想法,秦雨介紹說:“剛開始,一門心思只想著多組織些志愿者轉運救援物資,根本沒想過出名的事。后來,在完成一次很艱巨的任務后,群主張海成讓位于我,我跟大家商量后,決定漢陽志愿者群不再隸屬于哪個群,而是正式更名為獨立的‘白衣護盾’群,這樣運作起來比較方便。”
秦雨說的艱巨任務是2月14日情人節的那天,每年的情人節,秦雨和愛人都要度過一個浪漫的日子,但庚子年的情人節,她卻在為支援武漢的醫務人員接送行李而忙碌著。這一天,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援鄂醫療隊分別乘坐七架飛機陸續抵達武漢機場,將入駐武漢的17家酒店。擔任總協調的秦雨接到的任務是,組織兩批志愿者,開私家貨車的志愿者負責把1400名醫護人員帶來的140噸物資和大件行李送遞到他們各自入住的酒店,另一隊志愿者負責在酒店把醫療隊員隨身的行李箱送到酒店房間。
秦雨把相關情況及時發進群里,許多志愿者看到后紛紛報名,同時,秦雨又把100多名志愿者分成10個臨時小分隊,讓組織能力強的人擔任各小分隊隊長。
按照預定時間,晚上七點前,秦雨開私家車率先來到機場,隨后從武漢各區趕來的志愿者車隊陸續到達機場,小轎車、越野車、小型貨車,在機場排隊等候。秦雨立刻為每輛車做了編號,同時,她打電話再次確認志愿者是否已經在醫療隊員入住的酒店里等候。
“來啦,來啦,援兵到了,我們的保護神來武漢救援啦!”一架架遠道而來的飛機先后駛進跑道,緩緩滑行著,停穩后,機艙門打開,醫療隊員一個緊接一個走出機艙。那一刻,秦雨和前來接應的志愿者們眼睛濕潤了,悲喜交加,大步向醫療隊員們走去。
那天,天空中飄著雪花還夾雜著小雨,寒風襲來,氣溫很冷。作為此次行動總協調的秦雨抖擻精神,按照每個醫療隊的花名冊,吩咐在機場志愿者開始裝貨,并為每輛車編號,看到大客車接走一批醫療隊員后,她及時通知等候在賓館的志愿者,做好接應準備。
一輛輛載著醫療隊員的大客車駛向武漢指定的賓館,緊隨其后的是“白衣護盾”志愿者滿載著醫療隊員行李的私家車隊。秦雨不停地給隊員們加油打氣:“我知道大家都很累,但是這些白衣天使拋家舍業來武漢援助我們,保護我們,我們要竭盡全力當好他們的后盾。”
風急雨驟,無法阻擋志愿者那顆善良勇敢的心。志愿者把所有行李準確對接,無一差錯送到指定的酒店,一直忙到凌晨5點鐘,才拖疲憊的身子各回各家,“白衣護盾”志愿者的行動為醫療人員盡快投入工作,贏得了寶貴時間。
危難時刻顯身手,俠肝義膽亦柔情,湖北女子秦雨給人們留下了雷厲風行舉止干練的深刻印象,但她不好意思地對我說:“在疫情期間,我的淚點特別低,只要遇到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情感,就會哭得稀里嘩啦。”
秦雨每天都奔跑在抗疫一線,看到和遇到的人和事都是滿滿的正能量,也給了她太多的感動,許多陌生人都充滿激情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都有著共同的抗疫目標,有時,她曾悲壯地想:如果有一天我真的遇到什么不幸,我也感覺很值得,畢竟為保衛武漢拼過命!
定點醫院、方艙醫院以及社區的街道醫院,都成為秦雨服務的對象,就連公廁管理站,也成為她關注的部門,而且她還為一名掏糞工人流過眼淚。
2月中旬,秦雨聽說在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的基礎上,新型冠狀病毒還存在一定的糞-口傳播。一天,她給公廁管理站捐了一箱手消,聽說掏糞工人戴的一次性口罩和防護服都是反復穿戴五天后,仍不舍得扔掉。管理站站長皺著眉頭無奈地說:“我們屬于城管部門下屬單位,我們公司自己掏錢買了一些防護服,給掏糞工和灑水車上的司機師傅,現在的防護服優先保障一線醫護人員,護目鏡就更別想了,我們也沒辦法,實在買不到啊。”
看著那些工人師傅無望的神情,秦雨心里感覺特別難受,她臨走時放下一句話:“我一定給你們想辦法捐贈防護物資。”秦雨跑到大門外,坐在自己的車里再也忍不住失聲痛哭著,掏糞工人也是身處一線的勞動者啊,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份職業都是光榮的,如今,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為每一個公廁掏糞,干得都是臟活累活,為居民營造出干凈的生活環境,他們也要養家糊口,也是為人父為人夫的居民,他們的安危也直接影響著周圍人的安全啊。
想到這些,秦雨擦干淚水,哭著跟“零零壹救援隊”發起人之一、湖北總協調人王軍聯系:“王總,我求你一件事,如果近期有防護服的話,能不能捐贈給最基層的人,他們不是定點醫院,不是普通醫院,也不是隔離點,他們是公廁管理站的掏糞工人。”這是秦雨第一次張口說出請求的話。
王軍連忙安慰著她:“你別哭,別著急!這兩天剛好有一批物資空運到武漢,撥給他們100套。”
聽到這個承諾,秦雨像個小女孩似的開心地笑了:“太好啦!他們也有新防護服了!”果然,第二天,捐贈給公廁管理站的100套防護服及時到位。
秦雨把這條信息發進微信群后,友成基金會的人看到后,也開始把物資捐贈給公廁管理站最基層的人員。
大手拉小手促進愛心傳遞。在秦雨當志愿者以來,還有一件讓她最動容的事,那是二月中旬,正是疫情嚴重之時,志愿者群里有一位北京的朋友主動找秦雨提議說:“盡管我們在北京不能當志愿者,但有個媽媽群想自己的孩子從小培養愛心,讓孩子們把壓歲錢捐出來購買物資,幫助武漢共渡難關。”
“憑成年人的力量足可以應對這一切,怎么能讓孩子們捐壓歲錢呢?他們能同意嗎?”秦雨把疑慮講出來。
“放心吧,許多媽媽們都跟孩子商量好了,知道你很有能力,就盡快建一個新群吧。”對方的語氣很懇切。
秦雨手機里的抗疫志愿者微信群已經近200個,許多人都是未曾謀面的陌生人,但都有同樣的一顆“愛心”,她看著新建的“北京小天使隊”最初只有5個人,一個小時后,很快發展到100多人了,捐出的壓歲錢也由100元、200、500到后來居然有8萬多元。看著不斷增加的金額,一股別樣的滋味涌上她的心頭,他們都是10多歲的孩子啊,若干年后,一定要讓他們記住當年武漢戰“疫”中,也有著他們的貢獻。
想到這些,秦雨用這筆錢購買的防護物資在捐贈給指定醫院的時候,她提出一個特殊的要求:讓所有接收物資的醫護人員錄一段視頻,給孩子們講一句話。
寒風中,武漢中心醫院、泰康同濟醫院、國博方艙醫院等10多家接收到捐贈物資醫院的醫護人員得詳情后,非常感動,他們放下手頭忙碌的工作,抽出專人站在貼有“北京小天使”標簽的物資箱旁邊,面對鏡頭很認真地表達著謝意。山東領隊第八批醫療隊聯絡員、省立三院宋超親自帶領九名醫護人員非常認真地拍著視頻,感謝“北京小天使隊”的一片愛心。同濟醫院一名護士長帶著4名護士拍視頻表達感謝的同時,她真誠地告訴鏡頭前的小天使:“等疫情結束后,歡迎你們來武漢玩,相信你們能看到一個城市,不屈的城市,美麗的城市!”
這些視頻傳到微信群后,立刻沸騰了,在群里迅速轉發著,愛的暖流溫暖著寒冷的二月天,孩子們奉獻的是一顆愛心,更讓人們看到的是祖國的希望!即將結束采訪時,秦雨對我說:“這些孩子都是中國的未來,現在給孩子們心靈深處播種愛的種子,等到10年、20年,他們就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他們將擔起社會的責任。”
愛心需要傳遞,薪火需要傳承,在戰“疫”中得到洗禮的志愿者們,讓人們都感受到了社會上涌動著強勁的溫暖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