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智權
摘要:目的:分析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康復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腦卒中患者60例,將其中30例患者納入對照組,采用常規干預,剩余30例納入實驗組,采用康復干預,收集兩組患者的臨床信息并加以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結果:經過對比可知,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并且實驗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經過干預后的康復效果良好,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關鍵字:神經內科;腦卒中;康復臨床效果
前言
腦卒中又稱中風和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的特點。它的發病機制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順利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腦卒中可分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在腦卒中總數中的占比高達60%~70%。由于腦卒中后出現的認知功能喪失以及疾病本身的痛苦,會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心狀態都造成極大的危害,為減輕患者的痛苦,需及時予以患者對癥的干預措施。本文探討了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康復臨床效果,具體如下: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腦卒中患者60例,將其中30例患者納入對照組,采用常規干預,剩余30例納入實驗組,采用康復干預。對照組和實驗組分別有男性患者16例和17例,總數目為33例,共有女性患者27例,兩組分別有14例和1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68.33±5.69)歲,病程8~15天,平均(12.51±2.47)天;實驗組患者年齡(69.01±6.03)歲,病程7~16天,平均(11.98±2.96)天。兩組一般資料可以用于研究和對比(P>0.05)。
1.2 研究方法
1.2.1常規干預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干預,即醫護人員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給予患者用藥指導和健康宣教。
1.2.2康復干預
實驗組采用康復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腦卒中患者在腦卒中后情緒波動較大,負面情緒逐漸增多,進而產生消極、抵觸治療的心理,醫護人員需要耐心舒緩緩解的負面情緒,根據患者宣泄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2)腦卒中患者發病后常常會出現明顯的肢體功能障礙,因此,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吧進行肢體訓練,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并在患者運動的過程中說明注意事項,根據患者的康復情況,逐步增加運動量。(3)醫護人員需要定期為患者進行口腔清潔,告知患者保持口腔衛生的重要性,及時對患者進行吸痰治療,避免患者窒息。輸液過程中需要適時調整輸液位置,嚴格按照規定流程執行醫護工作,避免靜脈炎。在肢體訓練中,醫護人員可以通過下肢的持續運動來避免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在此次研究當中,需要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軟件行統計學分析,使用
和t表示計量資料,使用x和%表示計數資料,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研究結果
2.1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干預前:實驗組(52.31±5.02)分,對照組(52.24±4.36)分,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接近(t=0.058,P=0.954>0.05);
干預后:實驗組(90.47±2.24)分,對照組(76.25±3.14)分,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更高,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t=20.193,P=0.001<0.05)。
2.2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干預前:實驗組(12.33±4.21)分,對照組(12.24±4.23)分,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接近(t=0.083,P=0.935>0.05);
干預后:實驗組(6.27±1.24)分,對照組(8.25±2.36)分,實驗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更低,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t=4.068,P=0.001<0.05)。
3 討論
腦卒中是神經內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其患病人數眾多,發病后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和肢體功能障礙,若是無法完全治愈,極易造成終身殘疾,影響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伴隨現代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腦卒中的得病人數正逐年增加。臨床研究顯示,患有腦卒中的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一側臉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無力,猝然昏撲、不省人事,以及一側臉部、手臂或腿腳麻木、半身不遂、神志不清、雙眼視物困難,身體失去平衡。為減輕患者痛苦,促進康復,需對患者進行治療和干預。
常規的醫護干預對于患者臨床癥狀和生活質量改善效果較差,但康復干預是以患者為中心,對腦卒中患者開展神經內科醫護工作,使患者得到對癥治療和全面周到的照顧,負面情緒和臨床癥狀都能得到有效緩解,與此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并且在運動和干預的過程中注意對并發癥的預防。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并且實驗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實施康復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 毛毛, 劉福榮. 神經內科護理中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研究[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20, 8(6):2.
[2] 王娟, 魏瓊. 腦卒中康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 重慶醫學, 2021, 50(S01):3.
[3] 時俊彬. 神經內科護理中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睡眠的臨床效果評價[J]. 世界睡眠醫學雜志, 2021, 8(3):2.
[4]李麗娟, 黃榮靜, 吳智芬,等. 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分析[J]. 中外醫療, 2021, 40(24):4.
[5]王菲. 神經內科護理中關于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分析[J]. 中國農村衛生, 2021, 1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