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鵬
摘要:目的:探討不同劑量非布司他治療高尿酸血癥伴痛風的效果分析。方法:選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70例高尿酸血癥伴痛風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35例。參照組采用40mg/kg非布司他口服,研究組采用80mg/kg非布司他口服。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于參照組患者,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高尿酸血癥伴痛風患者治療采用不同劑量非布司他,其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非布司他;高尿酸血癥;痛風;不同劑量;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的上升,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患病率也逐漸上升,并且高尿酸血癥會引起痛風,痛風嚴重傷害人的身體,導致整個人體嘌呤比較高。特別是在沿海地區高尿酸血癥十分常見,大部分痛風患者基本上是由于高尿酸血癥引發的,而且還可能會引起腎臟的一些疾病,所以需要及時的治療高尿酸血癥和痛風。因此本次研究主要探討不同劑量非布司他治療高尿酸血癥伴痛風的效果分析,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70例高尿酸血癥伴痛風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35例,參照組男17例,女17例,年齡18~88歲,平均年齡(53.23±0.65)歲;研究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20~89歲,平均年齡(54.30±0.41)歲。患者均已簽字同意,并經過醫院倫理會批準。兩組在一般資料比較中,結果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適應癥】:(1)有痛風家屬史的高危人群。(2)有與痛風相關的疾病。如肥胖、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和心腦血管疾病。(3)高尿酸血癥。(4)痛風性關節炎(包括急性發作期與間歇期)、痛風性腎病和尿酸性腎結石。【禁忌癥】:(1)正在接受硫唑嘌呤治療的患者禁用;(2)正在接受巰嘌呤治療的患者禁用。
參照組采用40mg/kg非布司他口服,研究組采用80mg/kg非布司他口服。具體內容如下:非布司他片(口服推薦計量為80mg或40mg,每日一次),推薦本品的起始劑量為40mg,每日一次。給藥劑量40mg,持續兩周后,對血清尿酸水平(sUA)仍高于6mg/dl的患者,推薦給藥劑量80mg。非布司他片可以從根本上減少尿酸濃度,適用于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的長期治療。正在接受硫唑嘌呤、巰嘌呤治療的患者禁止使用非布司他片。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效果,最終結果分為三種:顯效、有效和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比較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結果的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23.0軟件進行,使用(χ2)檢驗進行計數資料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設定當(P<0.05)時,認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
本次研究發現,研究組(n=35),顯效15例,有效17例,無效3例,總有效32例,占比91%;對照組(n=35),顯效11例,有效10例,無效14例,總有效21例,占比60%;(x=30.058,p=0.001)。統計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于參照組患者,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本次研究發現,實驗組(n=35),出現不良反應人數為2人,占比5%;對照組(n=35),出現不良反應人數為10人,占比28%;(x=32.000,p=0.001)。通過統計結果可得出,實驗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障礙所致的一組異質性疾病,其臨床特征為血清尿酸升高,反復發作性急性關節炎,痛風石及關節畸形,尿酸性腎結石,腎小球,腎小管,腎間質以及血管性腎臟病變,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特發性三類,原發性痛風占絕大多數。非布司他的臨床實驗顯示,其降血尿酸效果優于別嘌醇,達到血尿酸目標值的比例更高,非布司他的推薦劑量是40毫克每天或80毫克每天,另外非布司他在輕中度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不需要調整劑量,總體不良反應較少。
痛風最重要的生化基礎是高尿酸血癥,正常成人每日都會產生一定量的尿酸,會經過腎臟、腸道等進行排泄,當其中一個代謝環節打破平衡,則成人體內的尿酸就會有所升高。非布司他片是2-芳基噻唑衍生物,是一種全新、高效、非嘌呤類黃嘌呤氧化酶選擇性抑制劑。是通過抑制尿酸生成來降低血尿酸濃度。非布司他片的不良反應主要是虛弱、胸痛不適、水腫、疲勞等,一般出現的不良反應會較輕,如果出現反應加重的情況,建議及時聯系相關醫生。有輕度的肝酶升高和極少見嚴重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禁用于缺血性心臟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本次研究發現,運用不同劑量的非布司他治療高尿酸血癥伴痛風的效果分析,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于參照組患者,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高尿酸血癥伴痛風患者治療采用不同劑量非布司他,其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鄺桂梅,盧燕紅.不同劑量非布司他與別嘌醇治療高尿酸血癥伴痛風的臨床效果比較[J].慢性病學雜志,2020,0(1):111-113.
[2]張娟,沈海麗.非布司他對男性痛風患者血脂和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的影響分析[J].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9,10(06):49-54.
[3]周靜儀,林捷,王文輝,劉石堅.新訂金錢四妙湯聯合非布司他治療濕熱型尿酸性腎病的臨床研究[J].光明中醫,2020(6):894-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