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銳
摘要:目的:了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2019至2021年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狀況,為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改善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進行檢測,按照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進行評價。結果2019年共檢測樣品152份,合格的共78份,合格率為51.32%; 2020年共檢測樣品188份,合格的共102份,合格率為54.26%;2021年共檢測樣品188份,合格的共74份,合格率為39.36%。結論 2019-2021年的農村生活飲用水在2019和2020兩年之間合格率變化不大,都在50-55%之間,但2021年的合格率降低較多,可見農村生活飲用水的衛生狀況并不樂觀,而且還存在著水質變差的趨勢。
關鍵詞:農村;生活飲用水;監測
農村生活飲用水的水質衛生狀況好壞,關系著農村居民的健康和經濟發展,為更好的掌握農村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水質衛生現狀、水源類型、水處理工藝及覆蓋人口等基礎信息,了解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及經水傳播疾病的動態變化,確定影響因素的發生和嚴重程度,為政府衛生決策提供依據,提高農村人群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石柱縣的農村生活飲用水進行每年一次的水質衛生監測,現將2019-2021年的檢測結果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樣本來源根據《2019年重慶市城鄉飲用水水質監測工作方案》《2020年重慶市城鄉飲用水水質監測工作方案》《2021年重慶市城鄉飲用水水質監測工作方案》的要求,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對石柱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進行抽樣監測,每年分別于枯水期和豐水期各檢測一次。2019年抽取36個飲水工程監測點和4個學校末梢水采樣點,共152份水樣;2020年抽取45個飲水工程監測點和4個學校末梢水采樣點,共188份水樣;2021年抽取45個飲水工程監測點和4個學校末梢水采樣點,共188份水樣。
1.2檢測項目
1.2.1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總硬度、鐵、鋁、錳、銅、鋅、氯化物、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耗氧量、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氨氮、揮發酚。
1.2.2 毒理學指標汞、砷、鉛、鎘、鉻、硒、氟化物、硝酸鹽、氰化物、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氯酸鹽、亞氯酸鹽。
1.2.3 細菌學指標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大腸埃希氏菌。
1.2.3 消毒劑指標游離余氯或二氧化氯(僅檢測有消毒工藝的供水工程)。
1.3檢驗方法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進行檢測。
1.4評價標準按照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進行評價,凡檢測結果有一項或一項以上不符合標準規定的,均判斷該水樣為不合格。
2 結果
2.1 各年農村飲用水的檢測結果
2019-2021年檢測農村飲用水共計528份,其中2019年檢測樣品152份, 合格樣品78份,合格率為51.32%, 2020年檢測樣品188份,合格樣品102份,合格率為54.26, 2021 年檢測樣品188份,合格樣品74份,合格率為39.36% 。三年之間,2019和2020年的合格率無明顯變化,2021年的合格率降低較多。2021年與2019和2020年相比,采水日期遇到下雨天氣較前兩年多,雨天導致水源水質變差,同時飲用水合格率跟著降低,表明2021年合格率的降低可能是由部分供水工程無制水工藝和部分有制水工藝的供水工程未按照工藝要求制水兩方面原因引起的。
2.2各項目檢測結果
2019年-2021年:肉眼可見物、總硬度、鐵、鋁、錳、銅、鋅、砷、汞、鉛、鉻、硒、鎘、氯化物、溶解性總固體、硫酸鹽、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氨氮、揮發酚、氟化物、硝酸鹽、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合格率均為100%。2019-2021年石柱縣農村飲用水每年超標的項目都基本相同,僅有少量水樣存在不同的超標項目。在微生物檢測方面,細菌總數項目合格率在80%左右上下波動,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項目的合格率整體在55-65%之間,雖然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c2=2.21,P>0.05):在理化檢測方面,渾濁度2019年和2020年都在88%左右,2021年降低到了72.87%,合格率顯著降低(c2=20.135,P<0.005);二氧化氯/余氯項目合格率三年相差不大,在81-87%之間波動,其它項目的合格率基本在90%以上。
3討論
從2019-2021年石柱縣農村飲用水的檢測結果顯示,2019年合格率為51.32%; 2020年合格率為54.26%;2021年合格率為39.36%。結果發現石柱縣農村居民的飲用水衛生狀況還處于較差水平。三年來大多數項目的合格率無明顯的變化,只有渾濁度項目的合格率于2021年明顯降低,這也是整體合格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而下雨天氣水質改變最大的就是渾濁度,證實了之前的分析結果,說明石柱縣農村飲水工程存在混凝沉淀設施不完善、有混凝沉淀設施沒有正確使用或未使用、管理不善未定期清洗污泥三方面的問題。另外就是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項目,雖然三年合格率變化不大,但都處于較低水平,說明石柱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存在消毒設施不完善和有消毒設施未按規定使用或未使用的問題,這與農村居民的衛生知識貧乏,水源保護意識淺薄,糞便、垃圾與生活污水污染水源的情況普遍也有關。近年來水利部門新建了許多村級供水工程,但因資金缺乏,導致供水工程無專人管理,制水設施無法正常運行,很多自來 水還只是從水源流到蓄水池而不經任何處理又通過輸配水管網送至居民的家里,這也是農村供水工程設施不斷改善,農村飲用水的合格率卻仍處于較低水平的原因。希望以后加強農村居民的衛生意識,保護水源不再受污染,政府在加強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同時也要確保供水工程的正常運轉,以保障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
參考文獻:
[1]GB/T 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S]
[2]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S]